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试对应聘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的求职书写得如何出色,主试人还是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才对你产生真正的印象。而你的穿着打扮在你参加应聘面试时作为一种直接又潜在的语言,正悄悄地替你说话。应聘面试时,应当穿什么?这十分微妙。不管你的个性如何,面试的着装应当表现出你能胜任所希望的那份工作。  相似文献   

2.
暴雨横扫着北京城。突然,齐化门(朝阳门)城楼亮如白昼,火光闪闪,“雷声”隆隆,原来是日军的44门大炮在猛轰城楼,同时攻打北京各城门的还有俄军、英军、美军。这是105年前发生在北京的最惨烈的一幕。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6月20日起,清兵与义和团开始攻打使馆区,21日,清廷向各国宣战。从6月至8月,联军部署完毕并攻陷天津。8月13日,联军两万兵临京城拟次日总攻,俄军却乘暴雨夜袭东便门,于是日军等也仓促上阵。京城保卫战艰苦卓绝,驻守东便门、齐化门、东直门等处的清军浴血奋战,而轻启战端的朝廷却在城破时出逃一空。15日,联军主力入城…  相似文献   

3.
猜测的艺术     
几年以前,我要和来应聘工作的人员面谈。因为总是老一套的问题,比如“你过去做过些什么工作啦”等等,使我厌烦。所以,我决定只用一个问题来面试应聘者,考考他才思敏捷方面有多少潜力。考他的问题是这样的: “你乘着一艘游艇在太平洋上航行。领航员宣称,游艇的位置正好在太平洋最深的马利安那海沟上面。就在那时,一位笨手笨脚的旅客把一颗5公斤重的炮弹失手掉入海中。现在要你说这颗炮弹要多久落到海底?”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想在求职应聘中得到一个满意的职位,除了个人的学历、能力之外,你的口才在求职应聘中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应聘时,请注意发挥你的口才。1、"能给我们谈谈你个人的情况吗?"在求职应聘的场合,招聘人一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你在应聘时,谈个人情况应注重细节,说得恰到好处,切忌漫无边际。2、"你的特长是什么?"你可借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告诉面试人你所具备的不同于其他女孩的特殊品质和重要业绩。回答这个问题时至少应提出4~5项专长。最后,还可幽默地做点小补充。比如:"我还会做蕃茄沙  相似文献   

5.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7):61-61
不知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某些事物,但却对另一些事物却毫无印象。比如,你可以面面俱到地描述你家的沙发椅,但对读书期间学过的某个普通科学数据如某元素的原子量可能就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7.
横竿过窄门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人双手横举着一根长竿,要过一个窄狭的城门;竿过不去,只好把它折成两截。众人都笑这个人太笨。现在,我们要问,难道长竿过窄门的想法真的不能实现吗?按日常生活经验,这似乎不可能,可有没有超乎寻常的事呢? 仔细一想,不难发现,凡是认为长竿横过窄门不能实现的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想法,这就是无论竿长也好,还是城门的宽也好,都是一成不变的。难道,  相似文献   

8.
正信息性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是终极的信息交流,是你了解职业路径、雇主以及学术与非学术职业之间诸多不同的最好机会。它们是经过强化的人际网络,但因为它们是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延伸,很多人误以为两者具有相同的非正式交流环境,其实不然。在一个信息性面试中,你会受到比在随意社交(casual networking)中更苛刻的评判。你提出的问题将决定你是否成功,因为从中不仅可以判断你的信息收集功课做得如何,还有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你提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想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你听说过告别印象的重要性吗?一个良好的告别能使友谊地久天长。在现实生活中,正确、乐观处理告别不只是个良好形象的问题,它是营造一个和第一印象一样永难忘怀的告别印象的方法。告别是一门艺术,应该加以掌握,下面是给人留下良好告别印象的决窍:自身特征的体现不久前当电视播音员查尔斯·库拉尔特向星期天早晨的观众告别时,他没有泪水汪汪,也没表现得妄自尊大。在最后告别之际,他像往常那样说了一段话——简洁、温柔,带着点奇想。"我打算让这个节目变一变了,"他带着鼻音说:"穿着睡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一种人对客观存在的体验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恐惧的经历.恐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完全可以想象,在漆黑的深夜,当你一个人独自行走在一片充满恐怖氛围和神秘色彩的荒郊野外,突然遇到一个你毫无准备的情景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元元 《科学24小时》2009,(12):23-24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还能记得曾经历过的事情。有植物学家称,植物能够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20,(6):64-65
正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力量薄弱,还有可能是失去了平和的心态,以至乱了方寸。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容小觑。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某天,你穿了一双自认为很酷的鞋出门,结果却接二连三地被同学们嫌弃。当第一个同学说不好看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而己,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这么说了之后,你也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了。于是心里  相似文献   

14.
暴雨之殇     
正当我们到达一个陌生的国度,该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几个小时。这时如果你撑着伞在街道上走一阵,发觉衣衫湿了却不肮脏,街道湿滑却不积水,交通缓慢却不拥堵,这大概就是对发达国家的印象。如果积水盈足,交通停滞,汽车的零件都漂到了街心,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罕见暴雨,是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水量。造成数十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一时间偌大的北京城陷入了暴雨之殇,也再次验证了京城排水设施的脆弱。  相似文献   

15.
幽默二则     
科学对待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骑自行车与一个青年相撞。青年破口大骂,大学生却大笑不止。一过路人问大学生:“他骂你,你为什么反而大笑呢?”“骂人不过是把气愤转嫁给对方。”大学生说,“当他达不到目的时,他会更加气愤哟!”自知之明教育学院入学面试时,考官询问一个考生:“为什么你选择教师这职业呢?”考生说:“我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了。”结果她被录取了。幽默二则@王同翠  相似文献   

16.
胡杨赞     
苍茫大地,树木林立。有人将树喻人,有人将人比树,由此足见人与树、树与人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可是,你知道吗?你看见过生长在河岸、渠旁、溪畔的的杨柳,或者山巅之上的松柏。抑或你还读到过《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吧。然而,你可曾知道或看见过生长在我国西北边陲戈滩里,流沙道上的胡杨吗?胡杨,又称"戈壁杨"和"耐旱杨"。它生长在多风、多沙而又少水、少肥的不毛之地,但却以顽强地生命力透过重重沙丘,扎根荒漠,千年不  相似文献   

17.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时常腹痛、腹泻或便秘,而且总是治不好;频繁出湿疹,用了再多的药也没效果;容易感到异常疲惫,可又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假如你有以上症状,但是经过医院检查又没太大的器质性病变,那么说明你可能对某种或几种食物不耐受。现在许多人都知道食物过敏是怎么回事,却对食物不耐受一头雾水。简单  相似文献   

18.
徐俊培 《世界科学》2004,(11):13-15
只要你相信某种超自然现象存在,就会比较容易找到证据。相信的人乐于接受这种看法,而抱怀疑态度者则认为有点诡辩的味道。这大概是心灵心理学论争的永恒的课题吧! 假使你有过被人从背后盯着看而感到害怕的经历,那么你就会明白在理查德·怀斯曼的实验室里一些受试者现在的感受。坐在一个隔音的房间里,体表用电  相似文献   

19.
美丽,是人人喜欢的,也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别人看来是非常漂亮,你却觉得长相一般?相反,你认为很漂亮的,在别人看来又很普通?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因为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及文化差异,那你就错了.因为科学家研究发现:美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化的需要,同饥饿和疼痛一样,是一种行为的驱动力,经过几代的进化,优胜劣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印象"说起通常所指的"第一印象"是:在首次见面、接触、认识、或感受中,你或对方给人留下的初次"印象"而言。"第一印象"虽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甚至主观臆想的以偏概全的"识人"之见,但是,人对别人,或别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常常是驱赶不掉的。无论是好的还是糟的"第一印象",尔后要抹去都不很容易。特别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