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8 h单一毒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单独作用时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DBPDEHPDEPDMP;在4种PAE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混合暴露正交试验中,DBP和DEHP存在交互作用,对其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最大;DBP虽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不明显,但DBP可导致胚胎发育的严重畸形。  相似文献   

2.
斑马鱼胚胎对化学品暴露高度敏感,同时具有许多其他动物模型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毒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除化学品浓度外,在毒性检测中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胚胎膜屏障作用、胚胎暴露时间、化学品的性状及不同化学品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胚胎毒性评价方法由表型的观察逐渐向分子水平发展,更加侧重于对化学品作用机理的研究,使斑马鱼胚胎在毒性检测中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0(对照),10,20,40,80,160mg/L的甲拌磷给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在96h摄像,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在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63mg/L,14.96mg/L.染毒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部弯曲、心律消失、发育停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肠道蠕动功能分析、胃肠道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和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等,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毒性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浓度为50 μg/mL时,可以加快斑马鱼胃肠道的蠕动;浓度为50 μg/mL或100 μg/mL时,虽然斑马鱼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未受损害,但是位于肠粘膜上的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7.
潘祥龙      郝二伟    **  谢金玲      杜正彩      侯小涛      邓家刚     《广西科学》2019,26(5):560-568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评价海洋中药厚藤水提物(Ipomoea pes-caprae(Linn.) Sweet water extract,IWE)及醇提物(Ipomoea pes-caprae(Linn.) Sweet alcohol extract,IAE)的安全性。采用受精后3 dpf (Day post fertilization) AB系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评价,将受精后10 hpf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用于胚胎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评价;将受精后3 dpf的gz15Tg/+(AB)肝脏荧光蛋白转基因斑马鱼用于肝脏毒性评价。结果表明,急性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84 mg/mL,10%致死浓度(LC10)为1.46 mg/mL;厚藤醇提物LC50为1.32 mg/mL,LC10为0.76 mg/mL。胚胎发育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组及LC10组干预24 h对斑马鱼胚胎未见尾部自主运动现象且发育迟缓,斑马鱼发育至72 hpf出现心脏和软黄囊肿大现象;厚藤醇提物LC10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出现心包水肿,血瘀,观察中各组未见胚胎发育畸形现象。心脏毒性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斑马鱼胚胎心跳节律规则、搏动强有力;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在24 hpf,48 hpf,72 hpf时间点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减慢斑马鱼胚胎的心率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增加斑马鱼胚胎的SV-BA间距(P<0.01)。肝脏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中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脏荧光面积均有减少趋势,组间比较无差异性;厚藤醇提物中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脏荧光面积均有增加趋势,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性,各给药组斑马鱼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本实验中厚藤水提物的LC50显著高于醇提物。高剂量LC10组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产生一定毒性作用。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随着给药剂量增加,明显减慢斑马鱼胚胎的心率,产生一定心脏毒性作用。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均未引起明显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_g(lyz:EGFP)-Lyz fish为模型,探讨了重金属镉对转基因斑马鱼的胚胎毒性和免疫毒性.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组,0.1μM和1μM CdCl_2对斑马鱼胚胎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并促进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体内的中性粒细胞的荧光表达.随着CdCl_2浓度的增加,24 h血流障碍、56 h死亡数和56 h孵化抑制等指标均呈现递增趋势;在CdCl_2诱导下的斑马鱼仔鱼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向发生炎症部位分布,主要趋向于肝脏部位聚集.因此,本研究对转基因斑马鱼在环境污染物的免疫毒性检测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型及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毒性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分别处理72 h,观察斑马鱼幼鱼的生存率、畸形率和形态变化,以及标记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数量。结果显示,随着氯霉素浓度(≥100 mg/L)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存活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脊柱弯曲;通过对Tg(lyz:EGFP)品系的观察,发现氯霉素(≥75 mg/L)可以降低斑马鱼幼鱼免疫细胞的数量。研究表明,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和致死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可以导致斑马鱼幼鱼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具有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10.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视网膜各层厚度,特别是神经节细胞层中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一样分为10层,其总厚度为167.5±12.5μm、除外、内界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约29.6±5.9μm,视杆视锥层25.4±3.4μm,外核层8.9±l.4μm,外网状层8.9±2.0μm,内核层29.5±4.8μm,内网状层37.8±5.6μm,神经节细胞层与视神经纤维层一起共25.9±3.7μm,其中神经节细胞核长轴平均约8.0±1.2μm,,短轴约7.3±1.1μm,每mm长度中约含125.8±40.0个神经节细胞核。这些数据可为以后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讨论了斑马鱼视网膜具有典型的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型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PCBs 对斑马鱼鳃及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进一步了解PCBs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的直接影响 ,作者对暴露在 50 μg/L质量浓度的PCBs水中的实验斑马鱼的鳃、肝脏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实验斑马鱼 (Brachydaniorerio) ,体长 2 8- 3 5cm ,体质量 0 3 - 0 4g,在水族箱暂养 1 0d后活体取样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活鱼分别取其肝脏及鳃并用 4%戊二醛溶液和 1 %锇酸双固定 ,0 2mol磷酸缓冲液 (pH7 4)冲洗 ,各级乙醇脱水 ,环氧丙烷透明 ,Epon 81 2包埋 ,LKB - 5型超薄切片机切片 ,醋酸铀及Reynol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视网膜整体装片的组织结构,着重观察和分 析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目及密度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 的基本模式. 视网膜面积为3.04±0.29 mm2,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的偏腹颞侧.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总数约为40 000~56 000个,分成6级密度水平. 在视神经乳头偏颞侧部位有一 高密度区即中央区,沿鼻颞轴分布. 神经节细胞核大小均匀,呈规则的圆形.  相似文献   

14.
视神经损伤引起斑马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连续切片苏木精染色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夹伤和切断视神经后,斑马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损伤视神经7~21d后,上述3种细胞的细胞核密度均呈减少趋势,节细胞减少的比率大于感光细胞,而感光细胞中视锥细胞所受影响比视杆细胞更为明显;在夹伤和切断视神经两种情况中,后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密度的减少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损伤视神经不但影响与其相连的神经节细胞,而且可逆向跨神经元地影响感光细胞的变化。由上述结果推测,由于损伤视神经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失去靶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神经细胞密度减少是视网膜中神经细胞凋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甲氰菊酯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将白鲢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氰菊酯溶液中,结果可见,鳃组织出现鳃小叶增生、扭曲,鳃小叶末端膨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现象,而且鳃组织的损伤程度与暴露剂量、时间正相关,并与鳃匀浆中的Na+,K+-ATPase活力及鱼群死亡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认为鳃组织病理学损伤作用是甲氰菊酯对白鲢高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灭多威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河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灭多威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同时还研究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多威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等温线呈中凹型,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其吸附行为;pH值或离子强度升高,均可使灭多威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减小。  相似文献   

17.
辛硫磷-灭多威的复配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高效农药,本研究得出最佳配方即辛硫磷;灭多威:甲醇:二甲苯:乳化剂:增效剂为20:15:30:25:8:2(质量之比),按此配方制得的乳液稳定性好,药效显著提高,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对腺胃炎自然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为该病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集表现腺胃炎症状的鸡的腺胃,观察表观变化;再将其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腺胃肿大,颜色发白;腺胃乳头溃烂,出血;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水肿,部分腺体充血、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表明患病鸡腺胃出现了严重的组织损伤,且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