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否定科学,诋毁科学,亵读科学;冒充科学,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创论”和“救世主论”、反天文学的“多层宇宙论”和“地球爆炸说”、及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业力论”和‘审病不治说”、反伦理学的假“真、善、忍”,是反宗教学的邪教。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科学与技术及其关系,追溯了“科学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在分析“科学功利主义”所引起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3.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全世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兴起加速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进程,“科学”、“科学家”、“科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这个词常常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如“以科学数据为基准制造的商品”、“进行了科学调查”、“科学上讲是不可能的”等等……那么这个“科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科学的”思考方法,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和技术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至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用科技一词概括并代替科学或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由此派生出“高科技”、“新科技”等名词,这些名词一经产生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高科技”一词却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高科技”包涵了“高科学”和“高技术”两方面的含义,其中,“高技术”一词早已为公众所认可,由于“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  相似文献   

6.
“科学小说”这一类文学作品在清末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人对“科学”这一词汇内涵的重新领悟.在“科学”出现以前,“格致”这个词基本上指代科学技术的意思,不过却只有“科学小说”,很少看到“格致小说”,原因在于人们对“科学”的认识逐渐深化,已经意识到“科学”与“格致”的不同.通过考察清末“科学小说”的流布,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与看法,还有助于我们还原多面而真切的历史场域,从而对“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更为丰满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年科学院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为深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普及科技知识,鼓励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而创办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从6~16岁的少年儿童中评选出来的优秀科技爱好者。“小院士”每两年评选一次,2003年是第三届,全国共有50名同学当选。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小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当代小科学”赵红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44)On“theJuniorContemporaryScience”¥//“当代小科学”是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即“非规划”的、渗透着集体主义精神的较小规模的基础性研究。中国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在强调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整合优势,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及其与人文结合的基础上,同时指出并大力地倡导科学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因而在“改革大潮”中,几乎每一位科学教师都非常在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开放”,以至于在设计或者实施课堂教学时,不敢给学生的学习以必要的约束,惟恐落个“教学思维不够开放”的丑名。笔者用心收集了一些科学课“经典”的教学片段,在欣赏的同时,和大家一起探讨“开放”背后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领域按照竞争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多人区”“少人区”和“无人区”.本文以“少人区”“无人区”科技谋略为核心,阐述如何发掘科学领域的“少人区”“无人区”,以及怎样占领这些“少人区”“无人区”,并解释该科技谋略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1.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既是政治救亡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弘扬“五四”精神要由注重弘扬“五四”的政治斗争精神转而弘扬“五四”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所蕴育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除旧布新的精神和着眼青年、张扬青年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版权”(Copyringt),也就是抄录、复制科学、文学、音乐、艺术、摄影和电影等方面的作品的权利。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2)将“版权”规定为“人人对由于他们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天”说     
“天”的观念对于中国上自君王下及黎民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古人对“天”的阐述,力图以全新的科学哲学概念对现代“天”的本质属性作新的概括,开拓对于“天”及“天人合一”社会结构探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计算机“千年虫”及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而言未来可能产生的“万年虫”的科学道理。但就将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言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有自我意识和创造意识 ,适应新的时间乃至“万年虫”将会是它们小小的智能。  相似文献   

17.
一个现代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必须要有科学的支撑,这种“软力量”不仅包括能够直接影响民生或者创造财富的应用科学与技术,那些“纯科学”领域里的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研究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为纯科学呼吁”,正是针对当时美国重视科学的功用价值而忽视“纯科学”的现状,为美国科学摆脱19世纪的欧洲大陆科学附属、辐射区的地位,创造20世纪的“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辉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洪志所宣扬的“超常哲学”和“超常科学”基本上属于邪教邪说 ,它反科学 ,坚持唯心主义哲学 ,任其泛滥将危害社会安定 ,只有坚持不懈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坚持无神论 ,弘扬科学精神 ,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迷信邪说的蛊惑宣传。  相似文献   

19.
“猜想与假谢’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课要关注教学细节。课堂教学中的“咬文嚼字”,能使我们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更加精彩,更显意义。提高科学探究中”猜想与结果”一环的实效性,能为科学课教学起到“画龙点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它是纯碎的“真”。而艺术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形成,因此,它是纯碎的“美”。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的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凭理性认识到的完善。牛顿定律的完善,那是科学研究的“真”,而不是美学研究的“美”。因此,当美学创立之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