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中山顺应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潮流,力图创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特点的进步的新文化。他充分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之大变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他以“激扬新文化之波浪,灌输新思想之萌菜,树立新事业之基础”[1]为已任,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言论,其中也包括对“新青年”的一些思想、观点进行了批评。他的融合中西,“创获”有民族特点的进步的新文化的思路,开拓了本世纪探索、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先河,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一、高扬民族主义,公…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2013,(2):91-91
从前,印度有位国王,他很会治理国家,经常微服出巡了解民情。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繁荣进步。他有个很能干的丞相,每当有什么重要大事,都会先请教这位丞相,听听这位部下的真知灼见。这位国王与丞相都有个共同的嗜好——打猎。国王每次打猎时,只有丞相相伴。有一次,国王在检查猎器时,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赶忙询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了一段,好不好?”  相似文献   

3.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其诗歌艺术特色以“优美”和“壮丽”著称。具有一种空灵悠远的境界。为何他的诗歌创作会有这样的特色呢?儒、道、佛观念对王维审美情趣的影响,结舍他所经历的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颠簸,形成了王维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构成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润物细无声     
就像大海中会隐藏着礁石,天空中会出现乌云一样,一个班级中也会存在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地说,是指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不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其实后进生都有一种渴望进步的潜在愿望,但又都存在怕苦、没耐力等非智力因素。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不是金,也不是“石”,更不是“朽木不可雕”,而应该是一块“坚冰”,倘若你有火一样的爱,这块“冰”迟早会消融的。  相似文献   

5.
到本世纪末我们会不会共用一种语言?这是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社会:为了科技的进步”年会上讨论的一个有越话题,可要得到答案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5,(9):6-7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定强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对待人才存在着四大误区。误区之一,人才“做官”说。苏定强认为,专家和学者的主要职责是做研究和教书育人。当然,他们如果有组织和管理才能,也可以当“官”搞管理或兼做。但是,现在存在一种现象,一个学者只要出了成绩,就会找他去做官,如果不提拔他当官似乎就是不重视他,也不考虑他是否合适,这实为人才浪费。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有一位号称“心灵成长导师”的名叫秦铭远的人,在全国多地办起了让信仰者神往的“灵修培训班”。他打着“灵修”的招牌,宣扬“性爱灵修”,一时间使一些人趋之若鹜,大有“火爆”的趋势。培训班打着“爱”和“心灵成长”的幌子,推行一种称之为“谭崔”的修行方式,迷惑了很多人。究竟什么是灵修,为什么会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它的理论来源又是什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以“正义”作为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强调了“人治”和“法治”的重要性,他关于国家政体和选举制度、法律体系必须服从政府的公理、犯罪和刑罚、妇女地位,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一系列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充分暴露了柏拉图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茅盾与鲁迅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确立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地位。茅盾比鲁迅小15岁,但也早在50年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祝贺他50寿辰时就首次称他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1981年,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又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赞誉“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是鲁迅最接近的一个同伴”(史沫特莱语),他和鲁迅在新文学运动中结成了最亲密的战友。早在1921年他们就开始了书信往来。当时茅盾任制、说月报》主编,为了借外国的进步文…  相似文献   

10.
程醉 《少儿科技》2013,(12):38-39
劳累了一年之后,一家人惬意地泡温泉,这是陈二毛一家的年尾计划之一。为了这个计划,陈二毛一早准备好泳裤,还天天催爸妈预定温泉票。不过,最近他顾不上这个了,因为他发现有一种猴子居然会泡温泉,他要好好“亲近”这种聪明的猴子。  相似文献   

11.
阿尔蒂米斯今年只有5岁,却已经能像成年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脑海里存着上万个词汇,这让“他”说出话来条理分明,而且颇有见地。但是这个5龄童,并非人类一族。“他”,其实是最先进的“对话机器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的开发。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行动,不但是他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懂得潜台词的机器在位于英国拉尼翁市的实验室里,“对话机器人”阿尔蒂米斯每天都有进步,这让“他”的设计者———法国电信研究和开发机构的科学家们感到惊讶。“‘他’不过是我们按照人的思维结构搭建…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技术似乎成了绝对的价值,甚至变成了某些人绝对信仰的偶像。汉斯·昆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技术进步。否则,技术进步在发展人性的同时,也一定会损坏人性。他认为,我们必须放弃对技术统治论的信仰。通过借助世界伦理实现的对技术的“综合”,人性的全面实现才会成为可能。真正的宗教是为人性服务的。宗教和人性之间是相互的辩证关系:真正的人性是真正的宗教的前提,即人性是一种对每一种宗教的最低要求;真正的宗教则是对真正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04,(10):50-50
发生房屋倒塌事故时人们总是会遗憾地说:“如果能事先有所觉察就好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房子可真的要“开口说话”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制出一种“智能砖头”,用它盖房子可以让房屋预知自己的危险,并能“大声呼救”。  相似文献   

15.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现代修辞论著把它揉于比喻或比拟中。通感虽近于比拟,极似比喻。但他自有特色,别具一格。比拟着眼于“拟”,比喻着眼于“喻”,而通感则着眼于“通”。通感是一种上乘的修辞手段,运用得妙就会收到令读者目之动容,思而生情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零售商家经常会有“卖一赠一”、“卖二赠一”的促销活动,一般情况下“卖二赠一”就是如果客户同时购买两件指定的促销商品,商家会再送一件该商品。比如一瓶蜂胶液100元,同时购买两瓶,付给商家200元,商家再送一瓶。这样,对客户来说,他花2份的钱就买到了3份产品,相当于每份产品打了67折,他所节省下的100元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7.
麦当劳:权利与责任平衡 麦当劳创始人克罗克是一个自由思想者,他不想阻碍年轻经理的发展,他对年轻经理们一般采取诱导、咨询和提要求的办法,从不专断独裁。他说:“我喜欢授权,而且一向尊敬那些能想到我想不到好主意的人。”虽然有些主意他也采取禁止的态度,但多数情况下,他鼓励年轻经理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并热衷于将新主意付诸实践。他说:“如果有人出了新主意,我会让他实验一阵子。有的时候,我会做错事;有的时候,他们会做错事,但是我们可以一起进步。”麦当劳的每一位经理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麦当劳对他们充分的授权,让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创造源于兴趣,奇迹发于激情。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变迁,万物的起源,在于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上的心理需要——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议两则     
爱因斯坦在思想方法上毫不顾及权威和教条.他认为,只有不受任何观念的约束,并有权怀疑包括自己的观点在内的一切论点,科学才会有真正的进步.他曾多次告诫人们,科研是一种“认识的冒险”.一次冒险也不做,便不会有什么创新.他还反复强调,不要夸大数学的作用,物理学中本来只有几个基本概念,用通常的话就可以说清楚.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粒子性、创立相对论.但对玻尔学派量子理论的几率说却竭力反对.因不重视科研合作,致使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向统一场论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