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蚂蚁搬马蜂     
正我在院子里玩耍时,看到一棵树下有一群蚂蚁在一只死了的马蜂旁转来转去,似乎要把它搬走。我大声问在屋里的爸爸:"爸爸,蚂蚁要搬马蜂,它们吃肉吗?"爸爸答应了我一声,但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一会儿,他拿着手机走了出来,告诉我:"很多东西,蚂蚁都吃。它们比较喜欢吃甜食和昆虫尸体。"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个人都有声带,一旦声带损坏,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可是,你听到过各种昆虫的鸣叫吧,令人奇怪的是,能够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昆虫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口器里都没有声带。那么,昆虫又是靠什么来发声的呢?  相似文献   

3.
科学问答     
《科学世界》2007,(6):62-64
上一期科学问答栏目说,昆虫翅膀上的大眼睛能够吓跑天敌,但是还有一些昆虫翅膀边缘有些小眼睛,它们也能吓跑天敌吗?它们好象不是很吓唬人。 当鸟类捕捉昆虫时,它们往往把目标定位于昆虫的头部,而不是昆虫的尾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昆虫一下子失去反抗能力,不大可能逃走。而区别头部和尾部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猎物的眼睛在哪。  相似文献   

4.
甲,在古代是一种用金属或皮革等围在人身体和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人穿上它称为“铠甲”,车辆披上它称为“装甲车”。现代战争中铠甲已不复存在,但现代装甲车则发展到可以抵御枪弹甚至炮弹的袭击,是人类防御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昆虫世界里,也有一群身着“铠甲”的昆虫。它们身上的“铠甲”在保护其身体免受不良气候影响、机械伤害和天敌袭击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在我们人类看来,虽然它们这种“装备”的防卫能力似乎微不足道,难以抵挡人类和一些大型动物的侵袭,但在自然界里,在与其它昆虫的生存竞争中,这种装备毕竟还是一种有效保护自身的武器,这也是它们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而成为昆虫中最昌盛的一支的主要原因。人们给这类昆虫起了一个形象的名称——甲虫。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苍蝇非常难打着,这种讨厌的昆虫似乎会“眼观八方”,早在危险降临之前就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6.
很多树栖动物用滑翔飞行来从一棵树移动到另一棵树上,如飞鼠和狐猴等。而研究人员在一种无翼昆虫身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行为,这种昆虫就是热带雨林中树冠上的蚂蚁。科学家们发现,蚂蚁能悬空,不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特别适合空气动力学,而是因为它们知道如  相似文献   

7.
今天上午,我无意间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只昆虫,这种昆虫我从没见过。我连忙跑去拉奶奶和妈妈来看,并问她们这是什么昆虫,可她们也是左看右看,最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认不得,没见过。”  相似文献   

8.
在昆虫世界中,很多种类在从“孩童期”(幼虫)到“成人期”(成虫)转变时,姿态和外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巨变被称为“变态”。它们变态前后的样子,让人难以相信是同一种昆虫。这些昆虫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89,(1)
标准的独居者在膜翅目昆虫中,分类学家对胡蜂、蜜蜂和蚂蚁的种数作过比较精确的统计,共有25000种.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过着群居生活,所以统称为"群居性昆虫".可是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动物学副教授H·简·布罗克曼在北美洲发现一种名叫管风琴泥蜂的昆虫却是标准的独居者,一个蜂巢只有一只雌蜂.管风琴泥蜂在北美洲数量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昆虫与麻雀相比更是渺小至极,但它们何止五脏俱全,视、听、闻、嗅也无一不备。我曾著文谈了昆虫的眼睛和“耳朵”,现在就来谈谈昆虫的嗅觉——类似鼻子的功能。昆虫的嗅觉是由若干似嗅觉的化学感受器来承担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昆虫的神经系统,因为任何一种感觉及由这种感觉所引发的动作与行为,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感知和指挥的。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而  相似文献   

11.
似蜂非蜂     
<正>在花园或野外,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体型略小、肚子扁扁的“蜜蜂”。它们吸食花蜜时不断地振动翅膀,却没有蜜蜂那样的嗡嗡声。你以为你现在看到的是蜜蜂,哈哈,你也被骗了。这种叫做食蚜蝇的昆虫以幼虫捕食蚜虫而著称。它们与蜜蜂没有亲戚关系,倒是与苍蝇和蚊子是一家。它们模仿蜜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天敌把它们当成蜜蜂,而不敢冒犯。在昆虫世界里,这类模仿比比皆是,学术名称叫“拟态”,它是许多缺乏防御武器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一些寻常的蝴蝶在山野草丛中活动,世代生生不息。人们对它们很面熟,它们有正式的学名,蝴蝶爱好者也采集它们做成标本,可是对这类蝴蝶的生态学并不清楚。昆虫学家总是先研究那些与人的关系密切的昆虫,也就是与人的衣、食、健康、安全等有关的昆虫。许多昆虫与人的关系不密切,人们或暂时还不了解它们和人的利害有何关系,当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常见的昆虫中,有的爱吃植物叶子,有的爱啃木材,有的喜欢把嘴巴伸入动植物体内吮吸汁液.由于昆虫营养特性和进餐方式五花八门,它们的嘴巴相应地发生了千奇百怪的变化.昆虫的嘴巴,昆虫学家称之为"口器",它主要有两大类型: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从进化观点来看,咀嚼式口器是昆虫口器中原始的、简单的类型."瞿瞿瞿……",正在酣战的蟋蟀抖动着双翅,张开一对老虎钳似的大牙,威风凛凛地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这种长着锯齿大牙的嘴巴,就是"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一般骨化很强,咬嚼食物时,  相似文献   

14.
昆虫世界是一个既和谐又充满危机的奇妙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对它们是严酷的考验。许多昆虫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保护自己和延续种族的方式方法,使自己在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昆虫世界里,躲避灾难、保全性命。昆虫有很强的御敌本领,拟态和伪装,就是它们赖以避敌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也是一个令人非常惊  相似文献   

15.
昆虫世界的成员,因食料的关系发生着各种微妙的联系。在肉食性昆虫中,所有的成员分成两大“阵营”: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它们你捕食我、我寄生你,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存大战。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都是以其它昆虫为食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捕食性昆虫能立刻杀死被捕食者,而寄生性昆虫则是长时间消耗寄主并依靠其完成整个生活史,且寄生形式和方法多  相似文献   

16.
冬天,人们常常会冷得瑟瑟发抖,那么小小的昆虫也会像人那样冷得发抖吗?A:目前没有人真的看到过昆虫会因为很冷而发抖。昆虫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而改变,同时,昆虫的感觉神经系统虽然微小,但却十分精密复杂,当温度改变时,昆虫很快就会察觉到,而它们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度过寒冬。如果按过冬虫态区分,昆虫主要以幼虫、蛹、成虫、卵4种形态过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做害虫?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会吃庄稼、果树、蔬菜和储藏物的,会咬人的,会传播植物和人畜疾病的,都是害虫.如果我们问另外一些问题,比方说,为什么有的昆虫是重要害虫?有的昆虫是次要害虫?有的昆虫不是害虫?难道重要害虫是天生的吗?这些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说上面那些昆虫都是害虫,那是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有矛盾.但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才有三百万年,而昆虫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8.
趣谈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不可想象,没有植物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自从有了植物,就产生了一些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其中包括昆虫。在全部昆虫中约有50%是植食性的,很少有几种植物能免去被昆虫的取食。昆虫的取食一方面给植物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昆虫的传花授粉也给植物带来了很多好处。自从植物和昆虫产生以来,它们这种互相依存、协同进化、既明显又微妙的关系就一直存在,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不言而喻,植物在地球上生长、开花、结籽并不是为…  相似文献   

19.
舞蹈形体训练中各要素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 ,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如何利用这种肢体语言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 ,首先要解决身体的基本训练、形体训练。形体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为了提高形体素质、改善其自身形体条件 ,规范形体动作 ,培养和发展节奏感、律动感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调节肌肉的用力和放松 ,以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并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具有两重性,既有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思维,又有“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这种两重性,归根结底就是实事求是还是主观主义两种不同思想路线在理论层面的反映,它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