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晨 《科学世界》2012,(4):93-93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本质是包含了时空奇点的一个区域。黑洞有一个“界面”,即事件视界,物体要通过事件视界后才能进入黑洞内部,被黑洞“吸”入。在物质通过事件视界进入黑洞之前,在被黑洞吸积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转化为多波段的辐射。  相似文献   

2.
123数学黑洞     
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黑洞”,任何物质经过它附近都要被它吸引进去,再也出不来。数学中也有这种神秘的“黑洞”现象,这就是著名的“123黑洞”,“即西西弗斯串”。若干个数字排列在一起,可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些数量,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12,(8):42-53
我们在谈到黑洞这种天体时都将它视为一种真实的存在。虽然根据理论和某些观测事实已经认定确实存在着这种天体,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直接观测到过黑洞。那么,科学家凭什么会认为“确实存在着黑洞”呢?是否有可能使用某种方法直接“看见”黑洞来确认它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4.
采用“brickwal”模型研究了二维和四维带电黑洞的修正熵,得到了和用泛函积分计算一致的结果.对于极端黑洞,二维黑洞的修正熵为零,但四维黑洞的修正熵存在更高次的发散.  相似文献   

5.
黑洞 导论     
自从施瓦兹的黑洞解于90年前问世以来,黑洞仍然是吸引人们越来越大兴趣的热门问题,尽管至今仍没有人真正看到黑洞,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人,“黑洞”仍然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普遍相信它是存在的,而且公认黑洞的研究不仅对于天体物理学有极重要的意义,对基础物理的深入理解也有着中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6,(2):19-19
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历来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但是天文学家却从未亲眼目睹它们大快朵牙颐时的样子。如今,天文望远镜终于向我们展示了动荡星系中心的一个“大吃大喝”的黑洞的景象——从最近距离观测到一个气态螺旋被黑洞吞噬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强黑洞”即宇宙在爆胀、相变中产生的“原生黑洞” ,它的寿命末期爆炸可能产生GeV ,TeV量级的超高能γ暴 .利用宇观天体———微观粒子的质量、半径统一计算式得到“强黑洞”的mH.S、rH.S ,结合黑洞热力学理论 ,讨论了“强黑洞”的发射率 ,寿命 ,γ暴能区以及爆炸持续时间 ,与基本粒子模型获得的结果基本相符 .对planck粒子大小的原生黑洞也作了类似讨论 ,但无数据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8.
从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角度证明了黑洞具有温度,黑洞能辐射出能量,即黑洞具有““热辐射““,而且在有的情况下辐射是非常强烈的.  相似文献   

9.
恒星要保持相对平衡,必须要有某种压力与引力抗衡,在核心处必须存在某种能量来源。恒星的一生是不断消耗能量的一生,一旦能量消耗殆尽,将演变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从理论上讲,黑洞的中心称为奇点,从量子场论的观点推测,奇点也许是“真实”与“虚无”的连接点,或者说“开关”。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东南大学两名教授崔铁军和程强首次制造出可以吸收周围光线的人造电磁“黑洞”。这个黑洞目前在微波频率下工作,或许不久后它就能够吸收可见光,一种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全新方法可能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11.
黑洞的秘密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地了解有关“黑洞”的知识。所谓“黑洞”,其实是理论上预言恒星演化到衰老期的一种天体。恒星演化到衰老期,除形成白矮星或中子星之外,理论上预言还可能形成黑洞。无疑,“黑洞”是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发现也不断地涌出。不过,这些新的发现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下面择其一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节能冠军”美国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星系中具有高密度旋转中心并能吸入附近任何物质的黑洞,利用能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破解打击"黑车"非法营运四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车”非法营运是交通安全隐患的一大黑洞。面对猖獗的“黑车”非法营运活动,各地运管部门纷纷加大整治力度,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除了“黑车”非法营运尚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外,主要原因是因为打击“黑车”存在“四难”。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林德勒加速度对修正史瓦西黑洞周围引力势变化及光的轨迹的影响。引入拉格朗日方程,得到修正史瓦西黑洞周围引力势变化和光在赤道平面内的偏折规律。在黑洞附近,由于势垒的存在,一部分光在到达黑洞时发生反射;而光子球附近的光将围绕黑洞旋转很多次,然后逃逸到无穷远处,使得黑洞周围产生更大的亮度,这也是黑洞周围“光环”形成的原因;当碰撞参数增大时,势垒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这部分光由于没有遇到势垒,进入黑洞内部,形成黑洞内部“阴影”。此外,还讨论了不同林德勒加速度对修正史瓦西黑洞事件视界半径、光子球半径及碰撞参数的影响,林德勒加速度越大,对应的事件视界半径、光子球半径和碰撞参数越小。  相似文献   

14.
黑洞也疯狂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4,(11):FJ03-FJ03
近3个月来,物理学家们围绕着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来的新的黑洞理论展开了争论。今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次广义相对论研讨会上宣称他已经解决了黑洞信息悖论(又称霍金悖论,是霍金在1975年自己提出来的)。虽然霍金说他“驯服了黑洞”,但对于他在黑洞理论上的巨大转变,物理学家们纷纷要求他拿出证明来。新的理论应该说也是更完善的理论,但如果没有完备的证明一时还难以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5.
真是好奇怪啊,怎么黑洞也能做望远镜?难道黑洞是透明的吗?嘿嘿,黑洞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可是天文学家的确已经利用黑洞“望远镜”看到了宇宙最深处的图像,让我们看看望远镜的原理.你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关于宇宙黑洞的传闻和故事渐渐多起来了,那么,黑洞到底是什么呢? “黑洞”多的来历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叫惠利的科学家,她观测到了黑洞,并将它记录了下来,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宇宙,已知的和未知的》一书。她不想用“引力塌缩物体”之类的难懂的词语来命名,她觉得,“黑洞”一词有气魄,而且易懂。惠利还提出:当恒星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包括太阳在内),它最终将变成白矮星,当质量在1.44~2.00个太阳之间,它最终将变成中子星(脉冲星),当质量大于2.00个太阳,它最终将变成黑洞。  相似文献   

17.
二维Schwarzschild黑洞的熵结构与信息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干态的理论讨论了二维Schwarzschild黑洞的熵结构,并由此对信息丢失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表明“丢失”的信息并没有丢失,而是可能被“冻结”在黑洞的是视界上。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借助美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的观察,首次发现了字宙中存在一类中等质量黑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黑洞”是一个天文学名词。这种天体引力极大,任何物质在经过它附近时都会被吸进去。有趣的是,数学领域中也有“黑洞”。一些正整数经过有限次重排、计算,其计算结果固定为一个值。  相似文献   

20.
宇宙初期超大黑洞或脱胎于恒星(图) 科学家们过去一直认为,超大黑洞是经宇宙中众多较小黑洞合并而成的。而美国最新研究表明,宇宙中第一个超大黑洞更有可能孕育于一个巨大的"茧样"超大恒星内部,并不断生长而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系主任Mitchell Begelman教授指出.这种黑洞的形成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种子”黑洞阶段。超大黑洞的前身——一种超大恒星通过自旋或其他形式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