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梦华 《科学世界》2003,(11):28-33
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由于缺少阳光,大部分地方终年却冰天雪地,因而人迹罕至。但顽强的生命以各自的绝招挑战严酷的环境。近年来,人类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北极。在深入了解北极之前,先让我们领略北极奇特的生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10):57
欧洲航天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在环火星轨道飞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北极表面以下可能有大量的冰冻水。有关专家介绍说,“火星快车”利用探测火星表面以下状况的先进雷达仪器“MARSIS”发现,火星北极凸起地区表面约一公里以下的地方有冰冻水存在迹象。据分析,这些水的纯净度可能达到98%。  相似文献   

3.
遥远而寒冷的北极,很少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野,其实这个地缘政治地他特殊的地区一直是块“兵家必争之地”。冷战期间,北极是美苏直线距离最近的必经之地。冷战后,随着北极冰融而来的海最资源易于开采,各主要国家加大对北极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2,(19):73-75
与北极狐和北极熊正面遭遇冰雪天地却是动物的天堂。北极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夏天的来临带来了适宜的温度和阳光,冰雪世界开始展现出精彩的活力和丰富的颜色,秋天色彩的植被、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前往这奇境之地一直是我的梦想,没有想到今年8月份这个梦想实现了。作为摄影  相似文献   

5.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北极和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聚焦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北极地区推出相应气候与环境治理框架政策.该文围绕政策框架对北极碳减排作用开展研究,选取2011—2018年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北极理事会20周年联合声明政策框架对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框架的发布对碳减排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分析结果和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提出推动北极地区碳减排的治理方案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极的四周是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中间是浩瀚的北冰洋,面积大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方的气候,全年可分为夏冬两季。夏季没有黑夜,日光斜照,气温仍然不高,被称为极昼;冬季没有白昼,漫漫长夜,异常寒冷,最低气温常常低到-30℃  相似文献   

7.
王山 《小学科技》2008,(2):30-31
地球上有南极和北极,除此之外,还有四个"极":下雨最多的地方被称为雨极,下雨最少的地方被称为旱极,最寒冷的地方被称为寒极,最炎热的地方被称为热极。  相似文献   

8.
张艳 《华东科技》2009,(11):74-76
南极和北极是世界最寒冷、最遥远的地方。那里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最关键的地区;在那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时刻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本期讲坛由五位科学家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两端,目击全球的气候变化,分享最珍贵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孙凯 《世界知识》2023,(7):46-47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航道利用、战略部署等愈益引发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兼具北极大国与全球霸权国家的美国,越来越将北极地区视为重要的战略疆域。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力量投入。美国通过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外交能力、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构建北极同盟体系等措施,力图重振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搜搜     
北极熊伊奴卡是世界上第一只在热带地区出生的北极熊,目前它居住在新加坡动物园中。  相似文献   

11.
李忠东 《科技潮》2011,(9):64-65
北极海冰每10年减少11.5%观看介绍海冰一年当中增加和减小的电影,有点像看肺部吸气和呼气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的几个月中,北极海冰稳步扩展,直至达到最大范围;一般在3月,海冰从某个地方开始减少,通常在9月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北极是一支易碎的“体温计”,时刻诠释着气候变化的现实。这种现实毁灭过她曾孕育的人类早期文明,如今又威胁着现代文明。北极见证过人类的信念和坚强,感动过人类的友爱和互助。时下在通向哥本哈根的道路上,北极正期盼着抛弃陈见和私利的人类去拯救自己。  相似文献   

13.
北极最具传奇色彩的动物是旅鼠,它与我们常见的田鼠差不多,个子稍小。但是,在北极的食物链中,旅鼠却是极其关键的一环。它们是比它们大的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例如狐狸、猫头鹰、貂和贼鸥等,甚至连北极熊有时候也抓它当点心吃。为了满足这么多动物的需求,大自然就赋予旅鼠一种奇特的本领:具有超常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0):92-93
一般人所知道的恒星和星座的名称,大概有“七夕”神话中的织女星和牵牛星,猎户座、北斗七星和仙后座等。再有的话,那就是北极星了。甚至在歌曲中.也有唱到北极星的。许多人都知道北极星是北部天空中的一颗“不动的亮星”。  相似文献   

15.
北极狐     
北极的冬天气候非常恶劣,寒风以4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刮过冰层,地面上的能见度等于零。在冬季漫长的几个月里缺少食物,很少有动物能在这里生存。北极的大多数动物在冬季到来时都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了,还有一些藏身到地底下,耐心地等待着来年春天。  相似文献   

16.
北极夏日     
郑明清 《科学世界》2010,(11):46-51
北极给人的印象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零星的岛屿与大陆的边沿。其实到了夏季,北极也有另一番景象。近千种开花类植物,北冰洋中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为驯鹿、北极熊和在这里筑巢的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仁青 《少儿科技》2014,(1):10-11
<正>北极是个"聚宝盆"北极地区(以下简称北极)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泰加林带。这片终年严寒的地带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单调、沉寂,实际上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魅力。在皑皑的冰原上,北极熊、北极狐、北极驯鹿、北极麝牛  相似文献   

18.
宁宵宵 《世界博览》2009,(19):58-59
2009年9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由于北极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在2100年将会上升1米以上。北极地区再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为此,本刊对外交部主管气候变化问题的部长助理胡正跃进行专访。胡部助刚刚由挪威政府举办的“北极研究之旅”归来,他为我们介绍了此行的议题、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一株具抗肿瘤活性的北极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北极海域采集了水体,沉积物等样品,从中分离得到一批嗜冷细菌,采用MTT法对这些北极海洋细菌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该株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20.
北极熊具有在寒冷的北极地区生存下去的特殊能力.和其他的许多耐寒动物一样,北极熊的毛发对其身体的保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北极熊毛发的形态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极熊毛纤维具有独特的膜一孔结构,该结构应该对北极熊毛的热传递过程有着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