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82-95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于9月14日发射升空。这是自阿波罗工程以来,为解开遗留的“月球疑团”而实施的最大的探月工程。“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本应于2003年发射升空,有鉴于火箭在发射其他卫星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遂决定推迟发射。现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终于发射上天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9):76-77
<正>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迷你水库”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惠鹤九等科学家合作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过去20年来,科学家在月球表面发现了许多存在水的证据。有猜想认为,月壤深处存在含水层,驱动着整个月球的水循环。2021年,中科院研究人员在用纳米离子探针检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的撞击玻璃珠时发现,珠内的水丰度从外至内逐渐递减,形成“环带特征”。胡森表示,“我们的研究证明撞击玻璃珠可能是一个新的月球储水物质,支持了月表水循环的猜想,也解释了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的小行星上水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6,(10):57-57
美国NASA专家已经发明出一种可以从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气的“造氧机器”,该机器对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进行了测试,结果将该物质的五分之一都转换成了氧气。NASA计划于2011年将这种“月球造氧机”送上月球,一旦该机器在月球上通过测试,那么将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扫清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月球运动及月相变化规律,将“月球”和地球仪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模拟地月系,采用“月球”同步绕转“地球”以及晨昏线表示太阳光照情况的方式,分析论证了地月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刘胤 《青年科学》2010,(7):16-16
首次载人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是美国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1日早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安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上月球,他与另一名字航员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放“金牌”、插国旗、采月岩。金属的纪念牌上写道:“1969年7月,太阳系里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旅行。”  相似文献   

6.
科技短讯     
我国今年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奔月”千年梦想将成现实。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最近透露,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7.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8.
声音     
《科技潮》2005,(11):3-3
“买月球土地,就是花200多元买个证玩玩呗。如果女友要天上的月亮,我就把这个给她,哄她开心。”日前,北京一家名叫“月球大使馆”的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和该公司在同一办公楼里的陈先生得知此事后如此说。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在向海洋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时候,另一个远在天边但尚未被真正开发的空间——宇宙,已经进入了人类智慧的视野。现在,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在描绘开发宇宙绚丽的蓝图,向人们展示着令人振奋的前景。太空“月球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月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国华人科学家林桐主持设计了第一个“月球城”建设方案。未来的“月球城”是封闭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界声音     
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嫦娥”一号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嫦娥”一号原定1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176;到南北纬70&#176;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月球方舟     
1.为了预防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或瘟疫流行等可能给地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科学家们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专门的“月球方舟”,为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建立“备份”。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19):64-64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月球探测领域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探讨在该领域进行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途径与模式,促进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意大利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委员会将于2007年10月22日至26日联合在意大利召开第九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5.
《青年科学》2013,(8):25-25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近期,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最新一项法案显示,美国计划在月球上建立“阿波罗月球登陆地点国家公园”,这项法案还提交至自然资源内务委员会及科学、太空和科技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08,(21):11-11
当地时间10月22日6时22分,印度用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发射升空。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一切跟踪数据正常。该项目是约一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时四年的成果。耗资8000万美元.总重1.38吨的“月船一号”将在今后两年环绕月球,勘察整个月球表面,为印度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载人太空船登月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月球上“1天”究竟有多长?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和地球上一样呗。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上的29.5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爱上了科普作家索贝尔的朋友卡罗琳。这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冒着泄露国家机密和丢掉饭碗的风险,送给心上人一小撮来自月球的尘埃。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五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月球不得由国家依据主权要求,通过利用或占领,或以任何其他方法据为己有”。协定还规定月球只能为“和平目的而加以利用”,禁止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军事装置及防御工事,试验任何类型的武器及举行军事演习。现在谈论月球的所有权及其和平利用,已有现实根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1,(1):12-12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一个神秘人物,向来口风很严。2010年12月10日,这位现年80岁的登月第一人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网站刊登的科学博主罗伯特·克鲁尔维奇(Robert Krulwich)的文章做出回应,分享其在1969年月球漫步的细节,这些细节此前并未对外界透露。在那年具有历史性的探月之旅中,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登上了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