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朱穆君  陈位纪 《宜宾科技》1995,(3):13-14,28
水稻旱育秧苗床白天升温快,坭表最高温度明显高于稻田湿润育秧;夜间散热较快,最低温度低于湿润育秧。平均温度偏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育成秧苗抗寒力、发根力和分蘖力都明显优于稻田育秧。是旱育秧能适时早栽和具有早熟、避灾、增产综合效益的重要机理。但随着移栽叶龄的增长,本田生态环境的改变,水稻旱育秧的生理优势和生产应用效益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苟仁礼 《遵义科技》2005,33(4):30-33,48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苗床庐用“敌克松、旱育保姆、广枯灵、瑞毒霉”等4种杀菌剂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沼液肥培育苗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苗的生态旱育秧方式,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提高移栽秧苗素质,培育低位多蘖矮壮秧,节省杀茵剂投入,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无公害化生产。大田试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望江县是省十一五期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县,在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和农业部门及相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早稻喜获丰收,实现了项目方案的高产攻关目标。初步成效一是增产显著。7月13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望江县双季早稻进行现场考察测产,考察组一行9人和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冒着酷暑,分别在鸦滩镇实施的百亩高产攻关田和万亩核心示范区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了田间测产和实收。该区主体品种为株两优819,主要种植方式为旱育秧移栽。现正处于黄熟收获期,田间生长整齐,秆青籽黄,基本无病虫草危害,长势明显优于示范区周边的双季早稻生产田块。经过实收和取样测产,高产攻关田和核心示范区亩产均超过600公斤。其中,对高产攻关田甘犬桃户进行实收,烘干扬净至标准水分(13.5%),亩产达611.5公斤;对核心示范区的代表性田块进行取样测产,理论亩产721.7公斤,按“八五”折,实产613.4公斤,创望江县早稻高产历史,比今年早稻平均亩产高180公斤以上。二是早稻优质率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早稻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30%以上,其中中、优质品种所占比例达到83.5%,比去年增长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选地整地、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烟叶采收等方面简述了烤烟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烤烟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灰苗床阔叶树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苗床容器苗主根和高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地径、侧根生长发育、须根数量及根系含水量均有显著改善,并避免了苗木的畸形.石灰苗床容器苗的规格质量及造林成活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土层法,药剂混土法和地膜封闭法三种施药方法,在当年青杨插条苗床的研究结果:插穗芽萌发前采用药土层法的除草效果30、45、60d分别为89.9%、89.8%,和89.8%,最终效果为89.7%,持效期为75d,优于药剂混土法和地膜封闭法。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广陆矮4号作连晚栽培面积有所扩大,它有早熟、省肥、省专用秧田、产量较高的优点,并有利于扩种早稻,有利于后作春粮播种。但是,往往因气候条件和施肥管理方面不当,容易发生早衰,影响产量的提高。去年我们在晚稻生长后期,对广陆矮4号进行施粒肥试验,结果很好,有防早衰作用,增产显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敬平 《汉中科技》2010,(5):26-26,31
培育壮苗是油菜高产的基础。根据培育壮苗标准,油菜育苗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①选择优良油菜品种,②精心准备苗床,③适期适量播种,④抓好苗床管理:及时间苗定苗、做好迫肥浇水、保持畦面潮湿、注意病虫害防治,⑤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省早稻抛秧大面积为塑盘湿育,具有省工省力多穗高产的特点。但秧苗素质较差穗型偏小,增产潜力不如多穗大穗的旱育秧栽培。而旱育秧栽培,化工化力,难以大面积推广。为此,我们试验旱育抛秧,使旱育与抛秧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既多穗、大穗而高产又省工省力高效。现将我们试验和研究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8年在鄞县茅山镇进行。供试品种早籼加育293,试验为绿肥田早稻抛秧。设肥地旱育、塑盘旱育、塑盘湿育3个处理,以常规塑盘湿育抛秧为对照。试验采用大区比较,面积0.5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前作绿肥为紫云英,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乡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地膜做到一膜三用,既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又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地膜一膜三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首先用于棉花营养体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体育苗时,可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苗齐苗后即可抽出底层地膜。二、然后用于水稻肥床旱育秧。进行水稻旱育秧时,可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一星期左右待秧苗齐苗  相似文献   

11.
杨福华 《遵义科技》1997,25(4):12-14
水稻旱育浅植苗床上的调酸是水稻旱育植技术中比较复杂,不易掌握的重要环节。我们采用硫磺粉,食醋,普钙,复合调理剂四种物质处理苗床土,结果表明:复合调理剂具有安全,方便调酸效果好,增产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亚运  汤彬 《遵义科技》2007,35(3):29-33
通过对生态早育秧苗床应用“敌克松、旱育保姆、广枯灵、瑞毒霉”等4种杀菌剂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沼肥培肥苟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苟的生态旱育秧育秧方式,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提高移栽秧苗素质,培育低位多蘖矮壮秧,节省杀菌剂投入,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无公害化生产。大田试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是林区造林的常见树种,在林业生态和经济工程建设中,落叶松以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成材率高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防护林、生态林、混合林等主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离不开落叶松资源的有效配比。落叶松应用在林业建设中应该抓好育苗和造林两个主要环节,要突出落叶松育苗的技术,保障苗床制作、浸种、播种等重要环节的细节,在做好落叶松植苗、抚育的基础上,提高落叶造林效果,为落叶松资源的林业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旱育保姆包种能明显提高秧苗出苗率、成秧率、单株绿叶数、茎基部宽、白根数、单株鲜干重、后期亩有效穗、结实率及苗期和大田期的抗病性。以每平方米苗床用250g过磷酸钙,氯化钾40g,40g尿素,旱育保姆包种方式表现最好576,7kg/666.7m^2,其次是每平方米苗床用250g过磷酸钙,氯化钾40g,旱育保姆包种方式553.3kg/666.7m^2,对照(ck)常规旱育秧表现最差506.6kg/666.7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早稻旱育秧的生理特性和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育秧苗可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条件下,可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因而具有较强抗寒能力,早育秧秧苗在本田期表现出促蘖增穗和提高开花期后光合速率的效果,它比半旱湿润秧苗每公顷增产1336.5kg。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新技术具有显著的降本增产优势,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它是将肥床旱育稀植和塑盘温育抛秧合二为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田、省水、高产、简便易行等优点。该项新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苗床要求。选择靠近水源的菜园地、豆茬田、棉茬田等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苗移栽是利用青苗盘对玉米进行保护地育苗,待霜期过后,将玉米幼苗移栽于大田,完成幼苗的生长阶段,这种方法可延长玉米生育期20天左右,增加有效积温200-300度,向前赶一个积温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提早成熟的效果.可使玉米增产40%左右。为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开创了新途径。一、育苗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苗床位置: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且干燥,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防风条件好,床上、肥源较近地方,设置风障加以保护。2.育苗棚规格:大、中、小棚均可,以开闭式中棚为宜,中棚具有成本合适,操作方便,即脊柱…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从1975年起,积极开展了早稻应用“5406”催芽的科学实验活动,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早稻“5406”催芽不仅显著提高了催芽质量,有效地实现了壮秧健苗,而且具有省柴、省工、省种子、省成本和催芽安全等特点,受到广大贫下中农欢迎。一、“5406”催芽过程中的一般规律1.“5406”催芽的方法:原料配比:谷种100斤(经清水浸种2~3昼夜),细肥土25~30斤,秕谷糠(或统糠)5  相似文献   

19.
直播水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步骤,在耙耖后的本田直接播上种谷培育水稻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等优点,在早稻、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上均可应用,尤以单季稻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无盘旱育保姆抛秧就是在旱育秧苗床上撒播稻种,在栽秧时将秧苗从苗床中扯出。将其抛入备栽田中,由于秧根带土的重力作用,可使秧根入泥,并将秧苗固定于一定位置,它与我们常说的抛秧的区别在于育秧时不使用软盘。2006年,我镇在东岩村搞了180亩的无盘旱育保姆抛秧示范片,据测产考种调查,最高产量为720.5kg,平均产量为630.5kg,与软盘旱育抛秧平均亩产629.4kg。基本持平。比旱育秧手插亩产560.5kg,亩增产70kg,增产12.5%。通过三年的示范推广,2007年我镇推广了水稻无盘旱育保姆抛秧1400亩。占水稻总面积11.5%,该技术节本增效显著,深受我地农民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