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北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选取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多年平均降水量、交通道路、山坡坡向、沟岸坡度、沟谷密度、地形起伏度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各指标与地质灾害间的关系,建立以ArcGIS 10.2为平台的危险度区划模型,完成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天水市北山高危险区面积41.6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72%;中危险区面积33.8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17%;低危险区面积64.1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81%,所得区划结果与各地质灾害区域的分布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峡北山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查明了该滑坡由四个滑坡体共同组成,研究了各滑坡体的基本特征、产状、规模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大峡北山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古滑坡复活的工程地质要素分析,建立古滑坡复活成因机制评价基本思路。以甘肃罗峪沟古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数值模拟手段,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罗裕沟古滑坡的成因机制,其孕灾模式如下:坡体前缘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后缘拉应力集中,加剧裂隙节理扩张→强降雨水入渗,导致土体自重速增→触发古滑坡失稳。同时,利用雪橇模型对古滑坡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滑体的运动速度最大达到11. 56 m/s。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得到其在自重+地表荷载和自重+地表荷载+暴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位移图、应力应变等灾害特征,这些研究可为西北地区类似古滑坡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及堵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滑坡是特大型古滑坡,会理"8.30"地震后出现复活迹象,若坡体发生快速整体滑动,将会堵塞金沙江并直接威胁对岸成昆铁路师庄火车站,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并对堵江可能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木崖公园滑坡滑体主要为粉质黏土,滑床和滑带分别由强风化泥岩与含角砾粉质黏土构成,系典型蜀南红层残坡积类滑坡。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是滑坡形成的物质基础。雨水入渗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斜坡经历蠕变—拉裂—剪断变形阶段之后,最终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沐川县某平推式滑坡调查分析得出其形成机制:在地震波作用下,坡体在‘楔劈'效应、杠杆作用和PGA放大效应耦合作用下,于坡肩处产生震裂裂隙;其后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裂缝发育、贯通,坡体蠕变加速;最后在强降雨作用下,滑坡启动.模拟计算发现:当降雨强度为2 mm/h时,滑坡复活可能性不大;而当降雨强度分别为5 mm/h、7 mm/h、10 mm/h工况下,持续降雨时间分别达60 h、45 h、30 h时,滑坡有较大概率复活.  相似文献   

8.
皖南山区滑坡分类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山区是安徽省滑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地区,且滑坡类型多样、成灾机制复杂。为建立一个适宜于该区的滑坡综合分类体系,文章按照滑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3个层次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将其划分为岩体、土体和古滑坡3个大类,再按坡体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进一步细分为6个小类,并分别对这些类型的滑坡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区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闫川  王磊 《甘肃科技》2011,27(5):30-32
旺苍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历次经历构造运动,气候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多雨,加之受5.12地震影响,近两年来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愈加频繁。楼房岭滑坡作为一老滑坡,其左边界分布的数个浅塘对其变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塘水沿基覆界面下渗后在滑床面聚集,在软化滑带土,降低其抗剪强度的同时,使滑床面白垩系汉阳铺组泥岩发生泥化,进一步减小滑体与滑床之间的摩擦力,并在浮托力及滑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该滑坡能在近似水平的滑床面不断蠕滑,对坡体上的民房持续造成破坏。通过稳定性分析,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而排水成为了治理该滑坡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沿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呈带状分布,主要富集于石炭系土坡组地层的各种构造中;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呈透镜状、网脉状、似层状分布的褐铁矿化体,而褐铁矿化是由富含钴元素的热液在有利的裂隙中运移、聚集后氧化而成;钴异常的形成经过以下过程: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初步沉积了高背景值的钴元素,后期的构造为热液提供了通道和热源,热液萃取了地层中的钴元素,在有利的构造裂隙中聚集形成钴异常。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秦州区地理位置特殊,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缓解秦州区地质灾害进一步扩大,通过全面调查城区北山的(吴家崖-成纪新城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结合专家学者对该区域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的研究成果,对其稳定性、危害方式及潜在经济损失进行评价。针对各地质灾害点自身形成条件和发育特点,紧密衔接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工程治理、部分搬迁和监测预警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城区北山地段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人员与物资的安全,而且能够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生产环境,对秦州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土坎滑坡是丹巴县发育的又一应急地质灾害,滑坡区长300m,宽245m,方量约2.2×104 m3,对前缘丹巴县水文站、公路局及附近居民构成严重威胁。黄土坎滑坡是一松散碎块石土堆积体在高陡斜坡地形条件下因外部因素诱导而产生的滑动变形。滑坡的形成机制是由牵引式滑动逐步向推移式转变的一个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安徽省208省道巢湖大尖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滑坡的现状、特征和形成条件,重点分析了滑坡的运动特征和形成机制.指出在山区公路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应充分调查地质环境,盲目的削坡开挖极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巴东黄土坡滑坡的地质结构分析,确立了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模型.对力学模型进行了自重状态下有限元分析,明确了其形成机理和破坏形式.针对滑坡体上的建筑荷载进行了荷载敏感性分析,同时考虑了库水位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归纳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老鹰湾滑坡体近年来一直存在滑坡隐患,影响西昌市大桥水库一期灌区工程的安全。根据工程勘查及调查,掌握了地貌、变形、滑体、滑床、滑带等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机制,获得滑坡体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最不利典型剖面,采用简化Janbu法,对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老鹰湾滑坡体属于牵引式滑坡体,地形地貌、地下水活动、暴雨是主要诱因,易沿滑面产生滑动现象,建议迁出滑坡体上住户,同时加强对滑坡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29日岑巩县发生的大榕滑坡为突发性大型滑坡灾害,约310万方,并堵塞前缘河流,危害严重。大榕滑坡为古滑坡堆积区失稳,主要由局部不合理的人工填土和强降雨作用共同导致。应急抢险中,首先应及时排险,并逐步实施综合性应急防治措施。滑坡堆积体还需实施长期监测。大榕滑坡失稳机制研究对省内类似斜坡稳定性判断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卞伟强 《甘肃科技》2009,25(13):43-45,47
通过对天水市近几十年来约1038个滑坡的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得出有关山体滑坡发生条件对滑坡的影响的重要结论,为今后建立滑坡预报模式,开展滑坡的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梁宇  严磊  苏培东  邱鹏  龙伟  汪意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4):14500-14507
溪洛渡库区河口滑坡位于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东南岸坡上,永善县城至大兴集镇、莲峰镇公路横穿滑坡。滑坡一旦失稳将切断两个镇的生命线,甚至对库区形成危害。论文在现场地质测绘、勘察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河口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河口滑坡是一个大型深层岩质滑坡;变形特征上可分为强变形区、弱变形区和松弛区;破坏模式上可分为前缘倾倒破坏模式和中后部滑移破坏模式;滑坡整体变形模式为倾倒-滑移-拉裂-剪断模式。滑坡主要影响因素有库水作用、地质构造、卸荷作用;河口滑坡若继续在库水作用和卸荷作用的影响下将继续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