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其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矿床岩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的测试和特征分析.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与矿体相比,盖县组片岩、大石桥组大理岩显示出相似的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以及稀土配分模式,印支期花岗岩仅在P,Zr,Hf等微量元素上出现较大反差,吕梁期-燕山期岩浆岩体在稀土配分模式上只有Er明显亏损,反映金成矿与地层和岩浆岩关系密切;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复杂性,吕梁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盖县组片岩和大石桥组大理岩均为该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且深部成矿物质也参与成矿,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李生栋 《甘肃科技》2011,27(7):45-48,66
总结了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奥陶系阴沟群为金矿床的赋火山碎屑岩为含矿层位,矿体受剪切带控制,内生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其中主矿化阶段为黄铁矿化-石英-金矿化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化阶段;矿床成因属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扎合金矿位于准噶尔板块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的中南段,矿体赋存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侵入的中性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矿区内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北西向断裂既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金元素富集成矿的场所,岩体为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和部分热液.根据矿体产出地质特征,扎合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据成矿作用分析,该金矿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马脑壳大型金矿床内金的资源量为39t。作为西秦岭内与构造蚀变带有关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典型代表,马脑壳矿床是研究金矿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理想场所。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阶段进行了划分,但划分结果不统一,论证不系统。本文在前人成矿阶段划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矿床地质特点(矿体构造及矿石构造特点),依据矿石标本和光片内矿物标型特征和内部结构厘定该矿床的成矿阶段。结果显示马脑壳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3期:(1)沉积成岩期(金预富集)。(2)热液成矿期。(3)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金的主要成矿期。热液金成矿作用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4个成矿阶段,即I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II石英-方解石-辉锑矿阶段、III石英-雄(雌)黄-方解石阶段、IV石英-方解石阶段。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扫子山一带金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特征,指出了扫子山一带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晚华力西红石山-六驼山裂谷带,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着重论述了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该矿带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怀玉  王文臣 《甘肃科技》2008,24(1):57-59,93
甘肃省岷县大沟寨金矿位于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的西北部,东临鹿儿坝大型金矿及簸箕沟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为中三叠世第三岩组,矿体定位受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成矿元素组合为As-Sb-Hg-Au(Ag),成矿温度介于181℃~300℃,是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三洋坝金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田西部。该区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广金坝复式背斜为主要构造骨架,这些背斜构造是成矿的有利地段,控制着矿体的展布,背斜翼部层间裂隙带中有三华咀、三洋坝、小沟里、安家岔等金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均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带状分布。三洋坝金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叠接俯冲带南部近华北板块一侧,矿体主要以透镜状、脉状产于侏罗系钙碱性中酸性火山-次火山杂岩体中,其产出严格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岩体主要为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金矿物主要以细微粒状产于石英细-网脉中,其次以浸染状产于蚀变岩石中,全岩矿化.对矿区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温度和盐度均较低,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探讨沂沭断裂带中段及其西侧金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为金矿勘查提供依据。研究区金矿床类型包括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其中岩浆期后热液型又分为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选取铜井金铜矿床和化马湾金矿床作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金矿类型的典型代表,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岩浆作用是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主导因素,控矿构造是其空间展布形式;区域变质作用是绿岩带型金矿成矿的主导因素。该地区寻找与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是下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其中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分布区、爆破角砾岩筒、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以及化探异常与地质标志相对应地段均是找矿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省丹巴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泥盆系危关组炭质千枚岩、板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成矿过程分为沉积成矿期、热液期和风化期,其中热液期是金的主要成矿期.流体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段:石英-金硫化物阶段、硫盐-金(银)石英阶段和铅锌硫化物-金-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以VCO2、LCO2和LH2O三相与两相包裹体为主,主要是H2O-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另有纯液相和含CO2单相包裹体存在.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温(285~295 ℃)、浅成(0.11~0.92 km)、低盐度(w(NaCl) =2.22%~9.21%)、低密度(0.75~0.85 g/cm3)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岩浆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既为成矿提供热源,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并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沉积-热液改造型浅成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李生栋 《甘肃科技》2011,27(6):35-38,107
系统总结了鹰咀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寒武系黑刺沟组二段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体受控于多级断裂的控制,矿体顶板围岩对矿体的形成具重要意义,矿床成因为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吉南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庙子金矿是老岭成矿带上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矿床.为研究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元素沉淀机制,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其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富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2)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113~355℃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0.87~7.85wt%(NaCl),密度为0.60~1.0g/cm3;3)气体成分主要为H2O、CO2.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密度,气体成分以H2O、CO2为主的流体,成矿过程中与变质流体等的混合是其成矿的主要机制;该矿床为受层位与断裂共同控矿、早期有岩浆活动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豫西熊耳山地区的磨沟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磨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及成因机制。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有纯CO_2型、CO_2-H_2O型和H_2O-NaCl型3种。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10℃~310℃)、低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3%~12%)的特征,成矿深度小于9km。氢、氧同位素分别为-107‰~-88‰和-1.7‰~4.3‰,硫同位素为-0.98‰~5.62‰。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来源,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变质结晶基底;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_Ⅰ为蠕绿泥石,Chl_Ⅱ和Chl_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15.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采用Rb Sr同位素定年方法 ,对新疆卡拉脚古牙锑金矿床赋矿地层的含炭泥质千枚岩进行测定 ,获得Rb Sr等时线年龄 379± 1 9Ma ;成矿时代采用主成矿期与锑金共生的石英 ,利用4 0 Ar- 39Ar法获得成矿时代为 1 1 8.2± 3.2Ma .研究结果表明 :卡拉脚古牙锑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时代为中泥盆世 ,该锑金矿床的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庙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东南部,本文通过对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红庙沟金矿床受构造和岩性两大因素的控制。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的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质板岩是成矿的物源条件;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带及矿体的分布,断裂构成部分矿体的赋矿空间,同时提供了充分的热动力条件。进一步总结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是中低温热液蚀变砂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对辛庄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标志进行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特征,总结辛庄金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辛庄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龙山断裂和义兴寨断裂)及其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首要因素;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燕山期岩浆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为主的围岩蚀变及主脉带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是本区的关键控制因素;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热液蚀变的广泛发育是其矿化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20.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区域型NE向构造控制矿带分布,次级NNW-NW向构造为矿区主要容矿构造,矿体均赋存于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的弱变形灰岩中。"红化"(褐铁矿、菱铁化)蚀变为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包裹体符合低盐度NaCl-H_2O体系,根据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成矿深度为0.48~0.960 km,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δD_(H_2O)、δ~(18)O值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为混合来源,主要是岩浆水与地层封存的古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