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南京市逐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较少;南京市逐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对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性,春季滞后6-7 d,夏秋季滞后8-10 d,冬季滞后2-5 d;对风寒指数响应的滞后响应时间,春季7-8 d,夏季和秋季相关弱,冬季2-3 d;前期的空气污染和后期的剧烈降温叠加,可能是南京冬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空气污染程度减轻,患者对气温变化的耐受性也延长了,但响应敏感性比冬季增强了;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冬季和春季南京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京市2004-2009年居民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9年南京市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年内变化规律,在计算3种人体舒适度基础上研究了上述两大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因子(包括气象要素及人体舒适度在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市年内气温呈"Λ"型分布,人体舒适度呈"M"型分布,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年内分布正好与气温分布呈反位相,即两大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整体上均呈现出冬半年多,夏半年少的分布特点,说明寒冷是诱发两大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气象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两大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8-9月份又呈现出一个死亡小高峰,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和季节交替所造成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逐日死亡人数与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效应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31%,降低5℃,增加6.86%;当以日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14℃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19%,降低5℃,增加5.79%.同样以日为时间序列,当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41%,降低5℃,增加6.86%,说明体感温度的冷效应对死亡人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效应、节假日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2004-2010年最低气温变化与不同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以日为时间序列单位,最低气温18℃时,气温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增加2.65%;气温每降低5℃,总死亡人数增加12.55%;最低气温16℃时,气温每降低1℃,60岁以上患者死亡人数增加2.96%,气温每降低5℃,死亡人数增加13.96%;气温每降低1℃,男性患者死亡人数增加2.31%,气温每降低5℃,死亡人数增加11.02%;最低气温在-0.5℃以上10℃以下时,气温每降低1℃,女性患者死亡人数增加3.70%,气温每降低5℃,死亡人数增加17.19%.最低气温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冷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6.
张凌梅 《科技信息》2009,(19):109-110,200
本文将移民过程引入疾病-死亡模型,并用新模型来预测住院患者人数。同时使用蒋庆琅的模型预测当转移强度为常量时住院患者人数。比较两个模型得出结论:在转移强度为常量的情况下,患者人数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市2009-2011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及污染资料,分析了气象因素及污染物分别与上感、下感急诊就诊人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上感和下感急诊就诊人数的预报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和污染物与上感、下感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的上感、下感就诊急诊人数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构分别为13-7-1(即有13个输入、7个隐含节点和1个输出)和13-6-1(即有13个输入、6个隐含节点和1个输出),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7.11%和75.57%.与统计预报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计算简便、误差较小、预测准确率高,对上感和下感急诊人数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医疗气象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北京市空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半参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和下呼吸道感染(下感)分层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有一定的滞后效应,NO_2在当天或滞后2 d,SO_2在滞后2 d,PM_(10)在滞后2 d或4 d使得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RR)值达到最大,其中SO2、NO2和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的RR值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114(95%CI:1.0077~1.0183),1.021 3(95%CI:1.0150~1.021 3)和1.011 3(95%CI:1.0049~1.0173).同时还发现,大气污染物对上感的影响比下感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病房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减轻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护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五年里会不会死,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可以预测死亡风险的方法。他们表示,新的验血技术在评估死亡风险上比以前的方法精确很多。科学家们发现,血液中存在一种标志物可以检测到癌症、慢性心脏病和一系列其他严重健康问题的基础物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收集了65-45名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季节性指数平滑法基本原理并采用缪尔-温特斯指数平滑法分析了1994-2005年的城镇居民各个季度的境内旅游人数,得出了这种方法用于预测短期各个季度城镇居民境内旅游人数的条件;并指出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预测(3-5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戒烟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随机抽取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吸烟者60人为研究对象,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对照者(对照组)和30例干预者(干预组)。干预组接受系统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为期1年的吸烟情况跟踪调查。结果:干预组的戒烟成功率为63.3%(19/30),对照组戒烟成功率为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的戒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rochaska提出的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电话随访、运动指导、心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戒烟成功率可借鉴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古代“丝绸之路”推动蒙医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思想下,蒙医药的发展机遇。介绍了蒙医药理论体系中经典的三要素理论,列举了蒙医治疗不同呼吸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感染性疾病、新冠肺炎、肺纤维化等)的主要药物与疗法。从临床应用、有效成分挖掘与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蒙医药在呼吸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起国家强制要求高瓦斯矿井对煤层瓦斯进行先抽后采,低瓦斯矿井也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后,由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火灾引起的特大型人员死亡事故大大降低,因此由顶板引起的人员死亡事故就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2003—2010年我国煤矿顶板造成的人员死亡数据为初始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2011年及未来两年我国由煤矿顶板引起的人员亡人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17.
以我国1985—2005年各年的国内旅游人数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建立时间序列模型ARIMA(p,d,q),并对未来五年内国内旅游人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在灰色系统缓冲算子公理体系下,利用反函数定理,构造了2类新弱化缓冲算子,并将其与党氏弱化缓冲算子进行比较,论证了党氏弱化缓冲算子为新算子的特例,研究了其特性及各种弱化缓冲算子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大大地拓广了弱化缓冲算子的应用范围。对序列前一部分增长(衰减)速度过快,而后一部分增长(衰减)速度过慢的冲击扰动系统数据序列在建模预测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定量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结论不符的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首次将缓冲算子的构造与函数联系起来,从而为缓冲算子的构造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口因素、经济发展、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外因潜在变量,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理论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量化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经济发展均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其中人口因素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影响系数为0.561;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影响系数为-0.546;经济发展还通过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