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鼢鼠牙齿釉质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的分类地位,对它们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鼢鼠的釉柱均属于釉柱分类中的第Ⅲ型,种间差异不明显;在中华鼢鼠的牙齿釉质中有许多彼此平行的纵行管道,但在甘肃鼢鼠和斯氏鼢鼠中未发现这种管道。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是两个不同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阴茎骨的解剖,发现其形状呈背腹扁平、两端膨大、中央为一弯曲细柄状,略似亚铃形。罗氏鼢鼠远端部呈扁平三角形,中华鼢鼠远端腹面有一凹陷。对其长度和重量拟合以指数函数,罗氏鼢鼠为y=0.19e~(0.47x),中华鼢鼠为y=0.27e~(0.46x)。并进行了阴茎骨作为分类和年龄鉴定指标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系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其系统演化.根据大量标本的研究,本亚属应包含6个种: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甘肃鼢鼠(M.cansus)、罗氏鼢鼠(M.rothschildi)、高原鼢鼠(M.baileyi)、斯氏鼢鼠(M.smithi)以及秦岭鼢鼠(M.rufescens).通过化石、地质资料以及现生种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鼢鼠属Myospalax的系统演化树,并认为该属中Eospalax亚属的发生中心在华北地区,演化中心则在秦岭腹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华竹鼠与甘肃鼢鼠对食物选择的适应机制,对它们的咀嚼肌及相关的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解剖,并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下颌运动方式及食物加工过程的咀嚼效率。结果表明:中华竹鼠下颌咀嚼以上下和左右运动为主,这种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呈卵圆形、左右侧颊齿列非平行排列及臼齿加宽等适应性结构有关;甘肃鼢鼠下颌咀嚼以水平面的前后向运动为主,该运动方式与其下颌关节窝里沟槽状、左右侧颊齿列平行排列等适应性结构有关。中华竹鼠的门齿切割效率与臼齿咀嚼效率均大于甘肃鼢鼠,暗示着前者比后者对树木的根系有着更大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斯氏鼢鼠(Myospalax smithi)耳蜗进行显微和超显微水平观察,分析了其对低频声波感知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斯氏鼢鼠的耳蜗与其它哺乳类存在区别,蜗顶处螺旋神经节的数目多于蜗底;盲鼹鼠(Spalax ehrenbergi)耳蜗所不具有的传出神经纤维在斯氏鼢鼠耳蜗的电镜切片上可见,这有利于斯氏鼢鼠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更精确的感知;最顶部的半圈蜗管上有两排内毛细胞,而没有外毛细胞.在长期的进化适应过程中,斯氏鼢鼠耳蜗产生了独特的结构以完成和洞道中其它个体的通讯。  相似文献   

6.
宋绪子 《甘肃科技》2005,21(8):181-182
应用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校正灭效84%,具有适口性好,施药方便,成本低廉,二次中毒机会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理想的防治中华鼢鼠的灭鼠药物。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宁夏退耕还林(草)区危害鼠种是甘肃鼢鼠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密度、危害特征、性比和年龄结构,得出宁南山区甘肃鼢鼠的种群既和相近地区以及其他黄土高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种鼬科动物灭鼠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fanierii)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宁夏等地,主要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物,食性很杂,适应性强,粮作、蔬菜、杂草、果树及林木均遭受其危害。近年来,随着定西市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当地林业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自然灾害因子,直接影响当年新造苗木成活率和历年造林苗木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确定终生在地下生活的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和棕色田鼠(Microtusman darinus)中耳内的听觉传导是否通过特殊结构来实现震动通讯。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斯氏鼢鼠、棕色田鼠的中耳结构,利用公式ITR=[A/[2/3(Ad)]]×[Li/Lm]2和公式T=[4(Zd/41.5)]/[1+Zd/41.5]计算它们中耳的声波转换效率,观察头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与地上生活的大鼠、家猫和猕猴的中耳进行比较。结果 斯氏鼢与棕色田鼠中耳内不存在特殊的声波传导结构,曾被认为与震动通讯有关的假关节窝的功能是用来防止下颌脱臼,砧骨短脚与鼓室壁间的连接关系同样见于大鼠、家猫和猕猴中斯氏鼢鼠的中耳对声波的转换效率低于棕色田鼠。结论 斯氏鼢鼠和棕色田鼠的震动通讯不需要特殊的中耳传导装置,借助于头骨的一般结构就能完成。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在陕西省延长县,采用0.5%毒鼠磷小麦毒饵,进行了大面积杀灭农田甘肃鼢鼠试验.结果表明,毒鼠磷对甘肃鼢鼠平均杀灭率达90%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娄烦县中华鼢鼠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种群年龄的指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在山西省吕梁山中部娄烦县农田捕获的中华鼢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鼢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重点对宁夏固原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于2005年4月至9月对固原市红庄林场12个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曲线为y=256.346 2-126.630 6 lg x.  相似文献   

13.
Eospalax亚属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支序生物地理学中的累进定则,分析了Myospalax(Eospalax)的5种鼢鼠地理分布的变迁.该类群以秦岭东段为起源及演化中心,再沿由南向北、自东而西的途径进行扩散.在栖息环境上,该类群从适应亚热带气候环境向适应干冷草原环境转变.依累进定则,最原始的种类罗氏鼢鼠(Myospalaxrothchildi)分布于演化中心;较进化的中华鼢鼠(M.fontanieri)和甘肃鼢鼠(M.cansus)自东而西分布;进化水平最高的斯氏鼢鼠(M.Smithi)和高原鼢鼠(M.baileyi)则分布在处于边缘地带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质事件和化石资料为该类群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过程提供了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甘肃科技》2011,27(21):177-178
针对小陇山林区甘肃鼢鼠的发生特点,从物理器械防治、化学防治、营林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具体的预防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邹军 《汉中科技》2009,(5):45-46
中华鼢鼠是林区的有害生物。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城固县的分布区域和危害现状。发生危害主要与地质、土壤、江河、溏库、生态环境和食物影响因素较大,提出了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人工捕杀、粘杀、烟熏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退耕还林(草)、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重点工程在大面积实施,当地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改善,各种飞禽走兽日趋增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野兔、中华鼢鼠泛滥,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生物灾害。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2003年在王朗采集的鼢鼠标本王03001号是否为秦岭鼢鼠四川兽类新纪录,以鼢鼠标本王0300号的肌肉组织为研究材料,运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1140bp,编码38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6个N-豆蔻化位点.再以已研究的鼢鼠6个种18个体Cyt b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为基础数据,把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作为外群,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所得结果不支持王03001号标本为秦岭鼢鼠.  相似文献   

18.
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行为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间多于白天。夏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9%,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1%;秋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5.50%,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4.50%。鼢鼠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和睡眠状态,夏季休息和睡眠时间占总时间的73%,秋季为67%。夏季每日有2个活动高峰,秋季活动节律与夏季基本一致,但秋季白天活动时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繁殖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退耕还林地和山间谷地鼢鼠密度最大;(2)4月份的繁殖率和平均胎仔数最高;(3)危害最严重的树种为落叶松.进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鼢鼠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是我国北方地区丘陵山区针叶林幼树最重要的害鼠。文章就该鼠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做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