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新型水溶性壳聚糖纳米抑菌材料,采用油酸作为酰化试剂,氯乙酸为羧甲基试剂,对壳聚糖(CS)进行修饰,制备出了水溶性羧甲基油酰壳聚糖(OCMCS),进而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OCMCS纳米粒,并将其用于大肠埃希氏茵(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茵活...  相似文献   

2.
以1,2 环氧丁烷在碱性条件下的开环产物为醚化剂, 对壳聚糖(CS)分子进行改性, 制备了水溶性羟丁基壳聚糖(HBCS), 并采用红外光谱、 固体13C核磁共振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羟丁基成功连接到壳聚糖分子链上; 元素分析法测定产物取代度为1.2; 羟丁基壳聚糖可溶于水并可在较广的pH值范围内溶解; 由于改性反应破坏了壳聚糖的结晶区结构, 因此羟丁基壳聚糖的热稳定性比原料壳聚糖差. 对壳聚糖和羟丁基壳聚糖的抑菌性研究结果表明: 羟丁基壳聚糖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相同质量分数条件下羟丁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比壳聚糖弱.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壳聚糖(cellulose nanofibers/chitosan, CNFs/CS)复合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Fs/CS表面有丰富的官能团,如—NH2、—COOH和—OH。通过批量吸附试验,对CNFs/CS去除废水中Cu(Ⅱ)、Cd(Ⅱ)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CNFs/CS对Cu(Ⅱ)、Cd(Ⅱ)的吸附均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且其对Cu(Ⅱ)、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1.81、187.89 mg/g;同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基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材料,研究了两者不同质量比合成复合海绵(CS/SA)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复合海绵(CS/SA/CMC),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形貌观察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反应温度为25℃、冷冻干燥时间为24 h、氯化钙浓度为0.5%、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3,复合海绵的孔径最大,吸水率高达900%以上,改性后吸水率提高了约400%.  相似文献   

5.
以抗坏血酸为稳定剂,通过原位还原络合于壳聚糖表面的铜离子,制备了平均粒径(2.57±0.5)nm的高稳定的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物的合成过程及其稳定性,同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定量表征了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稳定结合于壳聚糖表面的纳米铜具备高效的广谱抗菌性能,特别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以及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4μg m L-1,该数值优于已报道的其他纳米铜材料.常温常压存放90天后,纳米铜/壳聚糖复合物仍具备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以壳聚糖(CS)为功能性添加剂,采用冻融法与辐射法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制备出CS/PVA水凝胶.分别研究了吸收剂量和制备工艺对PVA水凝胶性能和SEM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壳聚糖浓度和制备工艺对CS/PVA水凝胶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S/PVA水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先冻融后辐射方法制备PVA水凝胶,该制备工艺既解决了冻融法合成水凝胶不透明的问题,又解决了辐射法合成水凝胶起泡和强度较弱的问题. CS的添加,不仅提高了PVA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而且使得CS/PVA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不同累托石含量的壳聚糖/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累托石含量、层间距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不同累托石含量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链插层进入了累托石层间,累托石均匀地分布在壳聚糖基体中;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累托石的含量和层间距密切相关,当壳聚糖与累托石的质量比为12∶1时插层效果最好;壳聚糖/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能力比单一壳聚糖优异,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其抑菌的最小浓度为单一壳聚糖的1/4~1/2,抑菌时间是单一壳聚糖的3~5倍;复合材料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强,且随着累托石含量的增加及层间距的增大,抗菌性能越来越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壳聚糖抗菌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市售壳聚糖、自制水溶性壳聚糖和微米化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变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改性产物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降低;水溶性壳聚糖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另2种壳聚糖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壳聚糖(CS)为壁材,杀菌农药戊唑醇(TBA)为芯材,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出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制剂。【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探讨了乳液组成(水油比)和喷雾干燥条件对TBA/CS微胶囊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通过模拟释放实验研究了TBA/CS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当CS溶液质量分数为1.2%,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1.1%,喷雾气体压力为4 bar(400 kPa),进料速度10.5 m3/h时,制得的TBA/CS微胶囊有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结论】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的方法简单,CS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喷雾气体压力、进料速度等实验条件对制备的TBA/CS微胶囊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沉析法以壳聚糖(CS)为基体,乙酸钙及磷酸作为钙磷源制备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并用三聚磷酸钠(TPP)-磷酸钠(TSP)混合溶液进行交联.通过燃烧试验、FTIR、XRD、TEM和弯曲强度测试对材料进行理化表征,MTT法检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成分均匀分散于CS中,FTIR、XRD和TEM测试结果证实原位生成HA.经弯曲强度测试,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133 MPa,弯曲模量6.8 GPa.MTT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所制得的CS/HA 复合棒材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
菌膜是细菌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生存模式,在调控地球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材料释放到环境中是否会影响菌膜生长和结构的变化,成为纳米毒理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文章合成了一种接枝聚乙烯亚胺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PEI),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抗菌能力.同时,MWCNT-PEI会改变菌膜的生长周期和成熟菌膜结构组分,即刺激细菌分泌更多的胞外多聚物基质(EPS).文章可为评估碳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调控菌膜生长和结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沸石咪唑骨架(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 ZIF)为载体,高效合成了新型生物相容性抗菌药物缓释系统Levo@ZIF-90@CS。将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evo)负载到ZIF-90分子筛中,载药量为481 mg/g。在药物释放过程中,壳聚糖(chitosan, CS)作为一种pH敏感的生物材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共价修饰在ZIF-90表面,提高了复合材料的pH响应性。在pH=5.5的酸性条件下(细菌通过代谢导致局部酸性微环境)快速释放Levo,92%的Levo在40 h内被释放,而在正常环境下40 h的释放量为46%。抗菌试验结果表明,Levo@ZIF-90@C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Levo@ZIF-90@CS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较好的抗菌性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菌药物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13.
12种中草药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杂多蓝作为多酸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抗菌方面已有一些研究进展.壳聚糖广泛的来源和低廉的价格等优点也使其成为目前为止运用最广的抗菌剂种类之一,但壳聚糖本身的抗菌性很低,只能对特定的细菌产生抑菌效果.主要利用壳聚糖上氨基能与带负电荷的杂多蓝通过静电作用有效结合,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基于近红外光热辅助抗菌的杂多蓝/壳聚糖(HPB/CS)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效果和抗菌效果,并且在808 nm激光辅助下有利于增强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烟酸、乙二醇为初始原料,醋化反应后得到对称的双子烟酸酯,以氯甲基聚苯乙烯(PVBC)树脂上的苄氯基为活性中心,经接枝、季铵化后得到水不溶性双子烟酸酯型吡啶盐杀菌利用红外光谱(FT-IR)、X线光电子能谱(XPS)、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模拟工业循环水环境对杀菌剂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异养菌悬浮液浓度为5.45×10~6/mL,杀菌剂用量为20g/L时,其杀菌率可达98.2%。对杀菌后的失活杀菌制进行再生,用盐酸-乙醇溶液作为再生试剂,再生后的杀菌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6.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组织感染性炎症,持续感染会导致骨组织的溶解和坏死. 目前,手术治疗及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治愈骨髓炎,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增加了骨髓炎的治疗难度.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是一种抗感染治疗的新方法,对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介绍了骨髓炎难治的原因和PACT在治疗骨髓炎方面的优势及近期的研究进展. 随着光动力治疗骨髓炎的深入研究,PACT有望成为彻底治愈骨髓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6-吲哚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高产率的合成了9个新的含(口恶)二唑硫醚基结构的6-吲哚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所合成的目标物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壳聚糖载体的蛋白质药物纳米颗粒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基于壳聚糖(CS)与聚阴离子(多聚磷酸纳)间静电作用的离子凝胶化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在室温下制备了包载蛋白质的亲水性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CS与TPP的质量比为4,壳聚糖分子量为40 kDa的最优化的条件下可制备粒径小于100 nm的BSA-壳聚糖纳米颗粒,对BSA的包封率达到50%以上.并将该体系初步应用于蛋白类药物丙种球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这种壳聚糖纳米颗粒对丙种球蛋白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 (CoSaMP) algorithm integrates the idea of combining algorithm to ensure running speed and provides rigorous error bounds which provide a good theoretical guarantee to convergence. And compressive sensing (CS) can help us ease the pressure of hardware facility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uge amount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refore, a new video coding framework was proposed, which was based on CS and curvelet transform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is new framework uses curvelet transform and CS to the key frame of test sequence, and then gains recovery frame via CoSaMP to achieve data compress. In the classic CoSaMP method, the halting criterion is that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is fixed. Therefore, a new stopping rule is discussed to halting the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to obtain better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ran see that this new framework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lower RM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 of number of measurements and sparsity level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new framework. So how to select the optimal parameters to gain better performance deserve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