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模型反应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分析以2-氯-2,4,4-三甲基戊烷与1,1-二苯乙烯之间的阳离子反应作为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模型反应产的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上述模型反应各平衡组分浓度。所用的色谱柱为CLC-Ph直径6.0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应用此方法成功地测试了近800个样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技术,研究了在极性溶剂CH_2Cl_2中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乙酸叔丁酯/三氧化硼/二氧甲烷中,各组分间的作用及组分配比对活性中心结构的影响,发现Lewis酸与酯的比值不同,体系中存在络合竞争,以至存在一种或两种(或以上)活性中心;当Lewis酸与酯之比很小时,活性中心失活,并由此探讨其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聚合电解质能与阴离子荧光试剂形成胶体复合物,应用氟利昂除去该复合物,结果使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实验表明: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以溴乙酸与异丁烯为原料,Amberlyst15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叔丁醇为添加剂合成溴乙酸叔丁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5种溶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和叔丁醇对异丁烯聚合的抑制作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0℃,催化剂添加量为12 g,叔丁醇添加量为4 g时。产品收率达到94.2%。  相似文献   

5.
对BF3.OEt2/ECH引发体系引发THF阳离子开环聚合制备遥爪端羟基四氢呋喃进行了研究,发现了BF3.OEt2和BF3.THF有相同的引发作用;聚醚链为双端羟基封端,其中以伯羟基为主;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合成工艺条件,合成了具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阳离子聚电解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专用碳纸功能性添加剂,研究了过硫酸钾-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水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得到的速率方程为:Rp=Kp[K2S2O8]^0.55[Na2SO3]^0.56[M]^1.14。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计算出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的表观活化能为39.86kJ/mol。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聚合电解质能与阴离子荧光试剂形成胶体复合物,应用氟利昂除去该复合物,结果使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实验表明: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以FeCl2与二苯羟乙酸为引发体系,在加入丙酮作为引发体系的络合溶液后,对苯乙烯进行了可控阳离子聚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FeCl2/二苯乙醇酸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的相对分质量及其分布(1.2~1.5),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该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可控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  相似文献   

9.
CTAB胶团对阳离子定性分析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表面活性剂(CTAB)增敏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TAB可使Cd2+和Co2+的鉴定反应敏度提高两倍,避免了原分析方法产生的Cd2+的漏检现象;并对第二、第三组阳离子的鉴定产生一定程度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阴离子染料能与水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形成胶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由体系中吸光度值的变化,可推出体系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吡啶(PY)或三乙胺(TEA)等不同种类的含氮试剂(ED)存在下,H2O/TiCl4体系引发异丁烯(IB)阳离子聚合的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在不同ED条件下TiCl4浓度对聚合反应的表观增长速率常数(kAp)的影响,从而求出了TiCl4在聚合反应中的反应级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Cl4浓度的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加,聚合速率加快,在添加给电子性强的DMA、PY或TEA时,聚合速率与TiCl4浓度均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首先报告了乙烯基丁基醚管式阳离子聚合反应的实验研究,接着介绍了针对这个实际对象建立的包括其分子量分布参数在内的数学模型.在对实验与仿真研究的结果做了分析、对比之后,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继而依此详细研究了管式阳离子聚合反应过程的特点及其动态过程,为对类似的管式聚合过程的再认识,再开发建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及阳离子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水溶性壳聚糖(CTS)为分散稳定剂,在叔丁醇水溶液中进行分散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水醇体积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聚合产物的特性黏数、单体转化率、分子粒径以及体系表观黏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FT-IR谱图和1H NMR谱图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单体质量分数为3.29%~8.32%,水醇体积比在5.5∶4.5~7.5∶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6 73%~0.013 45%,反应温度在55~60℃,能得到均匀、流动性好的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MnO4/H2S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同时含有阴离子羧甲基和阳离子季铵基团的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研究了CMC取代度、DMDAAC加量、KMnO4用量和H2SO4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对其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典型的阳离子管式聚合反应过程出发,以反应度法和生成函数为工具,建立了描述此类反应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及产品分子量分布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求解此类以偏微分方程为特征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质子淌度反常现象出发,着重讨论了水溶液中质子淌度的三种机理:经典质子传递机理,质子传递的隧道效应机理,水分子场助再定向——隧道效应机理。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第三种机理是目前解释水溶液中质子淌度的较好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与金属多氧络合物的相互作用,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金属多氧络合物催化剂。经过红外表征,说明新合成的催化剂具有典型的金属多氧络合物晶体结构,同时其活性质子也得到了很好的稳定化保护。经过在苯乙烯体系中的聚合实验,发现合成的新型催化剂在引发聚合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实现聚合反应的稳定化,便于聚合操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从头计算方法4—31基组计算了 H_3NH_-~++NH_3体系的势能面。该势能面的面貌表明 Eyring 模型用于气相离子—分子反应过于简单,质子传递的过程应由若干基元过程组成。  相似文献   

19.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异丁烯为烷化剂 ,在管式流化床半连续反应器中研究了苯酚液相烷基化反应合成 2 ,4 二叔丁基苯酚的反应规律 结果表明 :当原料异丁烯以一定的空间速度通过苯酚和催化剂液层 ,并使催化剂处于流化状态时 ,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苯酚转化率达到 10 0 % ,同时 ,通过控制反应液的液位高度可使 2 ,4 二叔丁基苯酚的反应单程收率达到最大值 (>70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