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华 《科技资讯》2009,(17):3-3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除磷效果及特性,主要考察了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对总磷的稳定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生长除磷、反硝化聚磷、好氧聚磷、膜截留除磷等不同除磷途径对除磷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取得了较好且稳定的除磷效果,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2.0%.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缺氧区发生的反硝化聚磷占到了生物聚磷总量的34.0%~38.6%,反硝化聚磷得到了强化.此外,膜本身对胶体形态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出水磷浓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安装生物带将其改造成生物带-膜生物反应器(BMBR),BMBR所需启动时间较短,在运行5d后出水水质基本稳定.生物带上丰富的生物相、较强的吸附能力及所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微环境,导致出水水质较SMBR有所提高,COD、NH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由SMBR的81%、81%、30.1%提高至95%、88%、76%.但是由于剩余污泥零排放的运行方式,导致BMBR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在33%~37.5%之间.  相似文献   

4.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污染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和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几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平行试验的方式对比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进水碳氮比条件下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了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性能.进水碳氮比在(7.8~32.2)∶1范围内,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TP平均去除率为93.9%,TN平均去除率由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31.8%提高至87.4%,且保持稳定,无需外加碳源.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EPS含量高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6.
选取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载体材料,通过改变向生物膜的供氧途径,并在一个膜生物反应器内完成同步除碳脱氮的最佳条件,实现去除氮污染的目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当面接触时间为11.5h,有机物去除率达到73%,TN的去除率达到62%,NH4+ -N的去除率约为62%.  相似文献   

7.
污水生物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环境条件初步探讨了通过严格控制DO、污泥龄、温度、pH值、有机碳源等参数和条件来提高生物脱氮效果,并分析了形成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全程自养脱氮后带来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8.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机理、影响因素、控制途径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探讨了实现HNO2积累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脱氮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近开发出的一些污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这些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是基于新的氮素转化微生物及新的氮素转化途径,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好氧反氨化生物脱氮等。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的硝化反硝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MBR对NH4 -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比CAS高54.8%和37.3%.2种工艺的亚硝化、反硝化作用均呈零级反应,对应降解速率常数MBR分别约为CAS的2.2倍和2.5倍;CAS中硝化作用为零级反应,而MBR中硝化作用随时间推移趋于平缓.MBR中的细菌总数、硝酸菌、亚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比CAS工艺中相应菌种高1~2个数量级.通过控制曝气强度或减小回流通道断面限制缺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可提高MBR中的反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新型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全程自养脱氮(CANON)、厌氧氨氧化、同步反硝化脱磷除硫等工艺。它们以亚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为主,使脱氮具有更加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微生物种类的扩展,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的竞争,羟氨转化为联氨是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出现的标志等是最新的研究内容,但新型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略,特别是相关物质转换,微生物学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养殖废水,考察盐度为0~3 000mg·L-1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DMBR对养殖废水的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保持稳定,分别为93%,87%左右;在盐度提高到1 000mg·L-1后,DMBR内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高,对NO3-N的去除率提高到97%,总氮去除率也达到94%.在盐度为0~3 000mg·L-1下,DMBR处理养殖废水的出水水质达到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污水脱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污染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污水脱氮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离子交换法、人工湿地法及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良而成的OGO工艺技术,以试验配水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OGO系统的脱氮效果,通过分析反应器各反应区的脱氮效果,并结合OGO系统脱氮效果观察系统中活性污泥絮体特性,研究分析了OGO系统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氮(TN)和氨氮(NH4 -N)分别为31.15~42.26 mg/L和27.53~38.58 mg/L的条件下,OGO系统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4.31%和83.75%.反应器外环脱氮方式为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其脱氮量占反应器脱氮总量的80.48%,OGO工艺对氮素的生物去除绝大部分是通过同时硝化反硝化来实现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宏观分区理论和微环境理论均适用于OGO系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膜污染特征及控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控制在34mg/L,NH4-N的去除率能达到92%,出水NH4-N质量浓度在5mg/L,出水TN平均去除率可迭86%,出水TN质量浓度为8mg/L;污泥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污泥负荷运渐降低.运行初期过膜压力(TMP)的上升较慢,而运行一段时间后,TMP快速上升.对污染后的膜组件进行清洗,结果表明:通过清水清洗和HCl清洗后,膜的过膜压力没有明显缓解,采用NaOH和NaClO联合清洗后,膜的过膜压力迅速下降。说明膜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对TMP进行计算,有机污染在膜污染中贡献为65%,对膜表面无机元素的分析结果也表明,无机污染不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厌氧生物滤池(BF)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以实际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在连续进水条件下,考察该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进水稀释倍率、厌氧/好氧(A/O)回流比和C/N比值对其硝化与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稀释10倍的渗滤液时,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65%附近,回流比和C/N比值对好氧的硝化与厌氧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很小;在处理稀释5倍的渗滤液时,提高C/N比值能使厌氧反硝化能力增强,有效地消除亚硝氮的积累.渗滤液中有较高的浓度的氨氮与有机物负荷,容易对硝酸化菌产生抑制作用,使膜出水的亚硝氮积累明显,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9%~78%和46%~50%.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结合中国南方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现状,阐述了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它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表明,其排放废水的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尤其是含氮、磷较高的,有良好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membran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membrane filtration,especially in conjunction withbiological systems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1,2 ] . In thecombined process,the membrane is used as analternative to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efficientseparation capability of a membrane enables highlyconcentrated biosolids to be retained within thebioreactor,so thatthe system can be operated withhigh organic loading …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 was firstused by Smith et al[1] to filter activated sludge inthe 1 960 s. Since then,membrane manufacturingtechniques have improved and the membranebiore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has beendeveloped and improved[2 7] . The performance of amembrane bioreactordepends to a large parton themembrane characteristics[8,9] .Although differenttypes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have been studiedfor and even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waste watertreatment problem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