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有机-水相界面电荷转移自组装技术,原位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溶解性能和特殊光学性能的石墨烯-芳香胺纳米复合物,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物进行形貌分析,利用紫外分光光谱及荧光光谱仪进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苯胺纳米复合物既可以溶解在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中,也可以很好地溶解在水中.合成的石墨烯-芳香胺纳米复合物将石墨烯在苯胺中的溶解度提高到1.6%,且具有特殊的荧光性能.研究还发现,石墨烯-苯胺纳米复合物在甲醇和甲苯中的荧光发射强度较丙酮中有明显的降低,其荧光发射强度随苯胺中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合成的ZnSe纳米粒子溶液中,在超声作用下形成石墨烯/ZnSe纳米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所得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复合物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因素,探讨了复合物分析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1-xSrxMnO3(x=0.3,0.4)纳米颗粒,并用物理混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重量比例的羰基铁/La1-xSrxMnO3复合物样本,研究了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及微波吸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羰基铁与La1-xSrxMnO3颗粒的比例显著地影响着复合物的吸波性质.当复合物中羰基铁与La0.6Sr0.4MnO3颗粒的重量比达到30∶1时,复合物的吸波性能达到最佳值,这可能归功于复合物的介电性能和磁性能在此种状态下达到匹配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纳米结构Ni O的不同形貌,以镍盐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级Ni O.利用X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所合成的纳米结构.结果表明:以Ni(NO3)2·6H2O为原料所合成的Ni O具有"花状"结构;反应温度的升高对Ni O表面形貌的影响不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纳米结构Ni O薄片的厚度也随之增加;通过加入一定量的NH4F可以控制合成一定形貌的Ni O,说明NH4F不仅具有提高反应速率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反应的稳定性,有利于形成"花状"结构的Ni O.纳米结构Ni O形成过程中,由于极强的各向异性,优先形成片状纳米结构,再由于自组装特性,进而形成"花状"结构的Ni O.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BaTiO_3纳米颗粒,将不同质量的BaTiO_3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GO)进行复合,并在氩气保护下经过煅烧得到BaTiO_3/还原氧化石墨烯(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系统地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结构以及表面形貌,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试样品的微波吸收特性.当制备的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中BaTiO_3的质量分数为80.9%时,纳米复合物展现了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其厚度为2.0 mm时,在频率为10.48 GHz处的反射损耗达到-26.06 dB,且在9.32~11.54 GHz频段内反射损耗小于-10 dB.实验结果表明,BaTiO_3/RGO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镁为前驱体,用生物分子氨基乙酸辅助化学液相沉积方法在室温下合成了具有复杂三维花状的纳米结构的氢氧化镁.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热分析技术对所合成的三维氢氧化镁产物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花状形貌的氢氧化镁是由超薄的纳米壁构成,并具有较高的纯度.对氨基乙酸辅助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花状氢氧化镁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这种生物分子辅助化学液相沉积方法被很好地用来制备特殊形貌的氢氧化镁通过在液相中连续的供给、输运和分解镁络合物.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方便等特点,并有望拓展到制备其它具有不同形貌的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β-硅酸钙(β-CaSiO_3)的抗菌活性,在通过油水界面法合成纳米β-CaSiO_3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法引入红色纳米硒(Se),制备出纳米β-硅酸钙/硒(β-CaSiO_3/Se)复合物。采用X射线电子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β-CaSiO_3/Se的成分和物相进行表征,进一步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微观形貌。选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测试纳米β-CaSiO_3和β-CaSiO_3/Se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本方法成功制得纳米β-CaSiO_3/Se复合物,其中纳米Se晶型为六方晶型。体外抗菌测试表明,纳米β-CaSiO_3/Se对E.coli和S.aureus均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纳米β-CaSiO_3/Se与E.coli和S.aureus接触培养24h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2±4)%和(95±4)%。纳米β-CaSiO_3/Se有望作为新型多功效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商业硫氰酸亚铜(CuSCN)粉末为原料,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制备出氧化亚铜(Cu_2O)纳米线;在超声波作用下Cu_2O与硝酸银(AgNO_3)溶液反应,合成了碱式硝酸铜/银(Cu_2(OH)_3NO_3/Ag)复合物粉体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导电性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研究表明复合物由六边形薄片状Cu_2(OH)_3NO_3和纳米带状Ag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导电性可以通过AgNO_3的用量来控制.该制备过程在室温下进行,方法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麝香草酚、香芹酚和肉桂醛的复合物为抗菌剂,壳聚糖(CS)、聚氧化乙烯(PEO)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含天然单萜复合物CS/PEO纳米纤维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吐温80对单萜释放行为的影响;以振荡法分别测试了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ATCC 873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含天然单萜复合物CS/PEO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一;PEG4000和吐温80对纤维中包裹的单萜有一定的保留作用;质量分数为5%的单萜复合物(m(麝香草酚)∶m(香芹酚)∶m(肉桂醛)=1∶1∶1)能在7 d中持续保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纳米HgS/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汞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聚苯乙烯(PS)溶液中制备出分散均匀的纳米硫化汞与聚苯乙烯的复合物.利用X线衍射(XRD)、电子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HgS和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的测试研究纳米晶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材料中HgS直径在15 nm以下,为立方闪锌矿构型,纳米晶和基质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力.此外,该复合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PVP为载体,乙酸锌(Zn(CH3COO)2·2H2O)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与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银掺杂量不同的ZnO复合纳米材料.用SEM、FTIR、XRD对煅烧前后的纤维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煅烧温度和Ag掺杂量对Ag/ZnO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煅烧温度和Ag掺杂量对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600 ℃煅烧3 h制得的Ag掺杂摩尔分数为6%的Ag/ZnO复合纳米材料,经155 W紫外灯照射210 min后对40 mg·L-1刚果红溶液降解率可达99%以上.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后对刚果红的催化降解率仍可保持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油胺中合成Cu1.94S/ZnS,并将其分散到乙醇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与金纳米粒子复合,制备了Au/Cu1.94S/ZnS三元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在可见光下Au/Cu1.94S/ZnS纳米复合物对染料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质.结果显示:Au/Cu1.94S/ZnS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ZnCl2作为锌源,采用液相法制备了由粒径约17 nm的氧化锌粒子组合而成的花状六方纤锌矿晶体结构的氧空位缺陷型ZnO纳米材料,对制备的ZnO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计算了其禁带宽度,并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氧空位缺陷型ZnO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结晶度和形貌,且禁带宽度为3.17 eV,低于普通ZnO的禁带宽度.当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0.5、2.5 h时,降解率分别为20%和80%,降解速度是普通Ag纳米颗粒掺杂氧化锌的4倍,表明制备的氧空位缺陷型ZnO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线与硫掺杂TiO2(ZnO/S-TiO2)微/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XPS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了硫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该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微米线表面形成了粒径较为均一的纳米S-TiO2颗粒,硫掺杂TiO2中形成了Ti-O-S键;当硫掺杂量为0.8mol%并经500℃高温煅烧的复合光催化剂对菲的降解呈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NT/ZnO纳米复合体,通过XRD、SEM及EDS分析等对复合体进行表征,研究ZnO纳米颗粒在CNTs表面的生长过程,并就复合反应时间对CNT/ZnO纳米复合体形成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负载于CNTs表面的ZnO纳米颗粒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当复合反应时间不超过2.5h时,ZnO纳米颗粒在CNTs表面上的负载量随复合反应时间延长而递增,而当复合反应时间超过2.5h后,ZnO颗粒在CNTs表面上的负载量不再增加且颗粒间出现严重团聚。  相似文献   

16.
水热法制备Fe掺杂Ag/ZnO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 (CH3 COO)2·2H2O、AgNO3、Fe(NO3)3·9H2O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H2O为溶剂,C2H5 OH为还原剂,柠檬酸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Fe掺杂Ag/ZnO复合纳米材料.采用XRD、SEM、TEM、SAED等测试手段对制备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制备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ZnO表面,Fe掺杂到ZnO晶格中.Fe掺杂Ag/ZnO复合纳米材料在模拟日光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在800 W氙灯照射下降解甲基橙150 min,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到99.4%%,较Ag/ZnO提高了7.8%,较ZnO提高了38.2%.  相似文献   

17.
先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得到ZnO种子层,再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出负载型ZnO纳米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室温光致发光谱(PL)及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ZnO纳米晶的物相结构、结晶质量及晶粒形貌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为模型污染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考察了负载型ZnO纳米晶的光催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型ZnO纳米晶粒径基本分布在(10-30) nm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结晶质量且为六方纤锌矿结构.该体系对10 mg/L 的MB溶液,4 h 的降解率可达71%,外加适量的H2O2溶液,其降解率可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法合成路线,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出Cu2ZnSnS4(CZTS)/La2Ti2O7纳米复合材料。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RhB)进行降解。采用XRD、SEM对其成分及形貌进行表征,通过UV-vis漫反射吸收曲线表征半导体材料光吸收性能及禁带宽度,并研究CZTS/La2Ti2O7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ZTS均匀地分布在La2Ti2O7表面,通过复合有效地减小了La2Ti2O7催化剂的带隙,拓展了光响应范围。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该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铟氮共掺杂氧化锌采用两步法合成,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铟离子掺杂的氧化锌,然后采用氨气中退火的方法制备铟氮共掺杂氧化锌.研究表明共掺杂样品比只掺杂氮的样品具有更多的可见光吸收.采用可见光下对异丙醇的降解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离子和0.5%铟离子掺杂下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ZnO纳米花状枝晶,枝晶主干长约400~500 nm,晶枝长约500~700 nm.利用XRD、SEM及EDS测试手段对ZnO纳米花进行物相、结构、形貌和成分表征的结果显示,ZnO纳米花为六方相纤锌矿结构,其中有少量钴的掺杂.所制备的ZnO纳米花对甲基橙溶液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在1.5 h光催化实验后,其降解率达到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