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奇  岳宏志 《科技与经济》2021,34(1):96-100
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对外贸易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对外贸易门限效应,对外贸易门限值约为8.35%左右;从全国情况来看,当对外贸易水平处在低于门限值的区制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当对外贸...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脱钩理论分析1995—2010年辽宁省各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的动态关系.为探究各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基于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对辽宁省三次产业能源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能源消耗量增长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效率因素.第一产业主要是结构因素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第二产业效率因素对能源强度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效率因素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实现经济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各产业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1978-2007年间安徽省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3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安徽出口贸易与其能源消耗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安徽经济增长与其能源消耗之间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安徽出口贸易与安徽经济增长之间呈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碳排放总质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对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强脱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能源消耗量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1995-2014年的相关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从总体上验证了区域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两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未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费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山西省主要碳排放源,研究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山西省科学合理制定能源消费碳减排政策,早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能源领域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省级能源平衡表为基础,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5-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Kaya恒等和LMDI因素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累计增长68.81%,年均增长3.81%;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小于GDP增速,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效应和经济效应对碳排放呈正效应,特别是经济效应是导致山西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说明山西以重型化为主的经济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结构主要呈抑制效应,是碳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强度贡献较大,能源消耗结构贡献较小,说明未来还有较大的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东北三省碳排放、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对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1995—2014年20年的CO_2排放量的估算,并对CO_2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以及GDP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后吉林省、辽宁省以及黑龙江省通过产业转型、能量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吉林省、辽宁省以及黑龙江省碳排放、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对数指数分解方法 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浙江省东门岛2007~2012年渔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将能源消耗的总效应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生产规模效应.结果表明:2007~2012,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规模增大是促进东门岛渔业总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2007~2010抑制渔业总能耗的增长,2010~2012促进渔业总能耗的增长;能源结构是抑制2007~2012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生产规模四个方面为东门岛渔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7个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及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出现相对脱钩;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民族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存在着方向及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交通能耗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2010-2016年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对数指数平均权重法(LMDI)因素分解方法,对河南省交通能耗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南省交通能耗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交通能耗碳排放量在2010-2016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类能耗影响因素中,煤炭是影响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对其影响较小. LMDI模型因素分解,第三产业经济增加值对河南省交通能耗碳排放产生正向驱动作用,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和交通能源强度对交通能耗碳排放产生负向驱动作用,交通能源结构的驱动影响取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其中,第三产业经济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交通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河南省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沿着东北-西南方向变化较大,此方向上的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也较大.整体上,河南省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娟  马建华  冯文峰 《河南科学》2007,25(4):680-683
在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近10年来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呈现不稳定变化,能源强度持续下降的结论.从经济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各项指标变化的原因,并对如何协调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源约束的经济平衡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广华 《河南科学》2012,30(1):65-69
遵循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基于索罗增长模型和最优理论建立了一个知识外生的,包含代表性厂商、不可再生能源生产部门、可再生能源生产部门、政府和代表性家庭在内的经济平衡增长模型,并研究了经济平衡增长的条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均衡的条件是能源投入增长率必须和有效劳动增长率相等.最后从加大节能减排和资源税征收的力度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经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广东省为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1990—2011年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现状与特征;用LMDI分解技术,将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4种因素;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促进因素,人口规模效应为次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次主导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并基于东部11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的SUR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但存在区域差异;②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影响,经济增长不仅受资本投入总量的影响也受到投入结构的影响;③以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认为能源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能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客观评价重庆能源投入产出效益,探究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能源结构优化,是当前重庆能源消耗走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能源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能源投入和经济社会等产出因子科学分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通过构建的能源需求结构方程以及DEA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进行了一系列DEA实证研究,得到了重庆能源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获取了能源冗余投入(径向改进和松驰改进)值、规模效应值、综合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确定了DEA弱有效、DEA强有效、DEA完全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并在此基础上对2016—2020年重庆能源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重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优化"十三五"重庆能源消费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5-2009年中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8,即经济增长每增加1%,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增加0.58%。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196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都是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导致CO2排放的增加,反之则不成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在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来降低CO2排放.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入手,构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建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变量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增加0.240%,同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295%。这说明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自然代价。  相似文献   

19.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