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德国HFM436/3/1E导热仪测试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研究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粉体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细骨料可明显降低混凝土导热系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时,其导热系数比普通混凝土降低了12.2%;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不变,其导热系数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100%再生粗、细骨料的全再生混凝土,其导热系数比普通混凝土减小了23.6%;再生细骨料中粉体含量在7%以内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影响很小.最后进一步研究玻化微珠(GHB)对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天然骨料中掺加部分再生骨料,配制了4组骨料(骨料组号依次为RA0,RA25,RA50和RA75,总骨料中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依次为0%,25%,50%和75%)。首先对4组骨料的压碎指标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其次用4组骨料配制了4组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分析骨料测试数据和强度试验数据得出:天然骨料(RA0)压碎指标变异系数为0.095,吸水率变异系数为0.089,其他3组再生骨料压碎指标变异系数为0.185~0.211,吸水率变异系数为0.176~0.243,再生骨料压碎指标和吸水率的离散性相对于天然骨料明显增大,但其离散性与再生骨料掺量对应关系不明显。掺加部分再生骨料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增大幅度大约为6%和5%,降低幅度大约为12%和16%,当天然骨料中再生骨料体积百分比为25%时强度最高。用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072,抗折强度变异系数为0.106,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114~0.137,抗折强度变异系数为0.128~0.148,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相对于用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离散性较大,但其离散性与再生骨料掺量对应关系不明显。结果表明:在天然骨料中掺加部分再生骨料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掺加后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一定影响,且强度离散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7 d、28 d、60 d龄期的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形态及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8 d龄期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用再生骨料配置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旧混凝土板粒石化再生骨料吸水率的特性,根据粒径和砂浆裹附量对粒石化再生粗骨料进行分类,首先从粒石化再生骨料颗粒角度探讨粒石化再生骨料颗粒的吸水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扫描试验分析其原因,然后根据粒石化再生分类骨料与粒石化再生粗骨料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演绎推导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粒石化再生粗骨料的吸水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砂浆裹附量和级配对粒石化再生骨料吸水率产生重要影响,裹附砂浆造成了再生骨料复杂多孔的表面结构,从而使得再生骨料具有独特的吸水特性。同时由于不同破碎工艺对旧水泥混凝土的破碎和砂浆处理程度不同,证明了破碎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构件的阻尼性能与其混凝土骨料组分的特性密切相关.以不同再生骨料取代天然砂石,采用悬挂梁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弹性阶段一阶阻尼比,并探讨其与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间的关系;通过氮气吸附法和扫描电镜测试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与界面特征,分析其阻尼机理.结合文献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阻尼比显著增大,阻尼比随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骨料特性尤其是骨料表面改性对混凝土阻尼性能影响显著.再生骨料取代天然砂石,增大了混凝土的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增加了薄弱界面过渡区,界面过渡区的滑移摩擦及孔隙的柔性缓冲作用,是再生骨料混凝土梁阻尼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建筑垃圾废旧砖为原材料制作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部分取代天然粗骨料和天然细骨料,以粉煤灰和矿粉部分取代水泥配制废旧砖再生骨料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废旧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各因素影响再生黏土砖混凝土强度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为A_2B_2C_2D_3;四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主次顺序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矿粉取代率;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规律为,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小;矿粉取代率在25%时,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制作42个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并测试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基于二维随机骨料理论推导符合试验用粗骨料级配的二维骨料分布曲线,生成二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有限元模型模拟其抗压强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上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上升而降低,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均存在强度升高的变异现象.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上升,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峰值应力对应的平均应变有所延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后,以实现再生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依次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原材料成本,保证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不同强度等级下可以满足力学性能以及原材料最低成本要求.结果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取代率以及抗压强度-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相比较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其用水量最大增幅仅为7.1%,28d抗压强度最大差值仅为6.4MPa,且配合比优化后的原材料成本最大降幅达31.3%,可用于制备强度等级为C20~C40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论优化后的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和经济性,有效地扩大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展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的定量表征实验、混凝土常规工作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残余浆体质量分数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骨料表面残余浆体的去除可以明显改善其基本性能,再生细骨料的使用会使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损失加快,屈服应力增大,塑性黏度降低。随着再生细骨料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减少,用其制备出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随之增大。当浆体质量分数为14.9%时,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粘结紧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28.50、2.30 MPa,约为普通混凝土的89%、77%,表明较低残余浆体质量分数的再生细骨料可取代天然砂应用于混凝土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科学的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大力推广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复杂性,系统研究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在配合比设计时所带来的影响大小.结果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各个用水量与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强度与各胶水质量比之间也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受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结论所提出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简易设计方法采用有效用水量原则和绝对水胶质量比原则,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和推广性,可为推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应用提供坚实地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混杂来源再生骨料(混杂骨料)和单一来源再生骨料(单一骨料)逐步替代天然骨料,讨论不同水灰质量比下再生骨料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混杂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水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杂骨料掺量从0%到100%逐步增加,水灰质量比为0.50、0.55、0.60的3组混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迅速降低,其中水灰质量比为0.55的试件组降低速率最小;混杂骨料掺量为100%时,在所测试龄期范围内,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比未掺再生骨料的空白试件降低了18.7%~33.2%。水灰质量比同为0.55时,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低于同条件下单一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掺量较少时,混杂骨料和单一骨料来源问题对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达75%大掺量后对再生混凝土的后期抗压强度有明显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混杂再生骨料中含有较多的C3S和C2S熟料组分,其活性较低,这导致掺加再生骨料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验证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尺寸效应是否和普通水泥混凝土一致.方法 设计0、25%、50%、75%和100%的5种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以及100 mm、150 mm和200 mm3种边长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测试其抗压强度,计算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骨料类型和再生骨料混杂比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5.43%~38.34%之间;再生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20%~15.81%之间;随着再生砖骨料在混杂骨料中取代率的增加,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建立的再生骨料混杂比例预测模型可以根据混杂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确定再生砖骨料所占的质量比;建立的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计算误差在5%以内,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再生骨料分布这一细观特征对再生混凝土作用机理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丰富再生混凝土的相关理论.方法针对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设计强度为C30的再生混凝土,在CAD中建立20个不同的二维再生混凝土细观骨料分布模型,定义再生骨料分布均匀性系数α,将模型导入ABAQUS对其进行单轴拉伸数值模拟.结果当再生骨料分布过于均匀或分散,即当α0.338或α0.483时,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当再生骨料分布均匀性适中,即α∈[0.338,0.483]时,抗拉强度较高.结论不同α的再生混凝土受拉破坏机理相同,α仅影响裂缝位置及裂缝穿过再生骨料的数量,且抗拉强度及变形能力随着α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废弃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年限对再生骨料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使用年限长,使其内部的骨料经受更加复杂的应力影响,致使骨料内部的微观裂隙产生或扩展,严重破坏了骨料的力学性能,因而导致再生骨料性能的下降,并通过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而实际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将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过制备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并进行室内300次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常用的水灰比下,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数、质量损失率等抗冻性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说明以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是可行的,其抗冻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再生骨料是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和制取,并研究了再生骨料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再生骨料与二氧化碳的碳化反应,可以提升再生骨料的性能,同时固定二氧化碳。阐明了水泥基材料固碳对于碳中和的重要性,总结了再生骨料碳化改性原理。基于菲克定律建立了混凝土服役、拆除后生产再生骨料贮存、再生骨料再利用三阶段固碳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基于再生骨料不同的碳化处理方式建立了再生骨料碳化减碳贡献模型,并针对2020~2060年内我国预计产生的再生骨料量,核算了不同固碳方式的减碳效果,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方法可释放再生骨料巨大的减碳潜能,是实现再生骨料快速减碳,助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重量比为C20∶C30∶C35∶C40∶C45=1∶4∶3.5∶0.5∶1的混掺废弃混凝土试块制作了再生粗、细骨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搅拌工艺4个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极差归纳了其各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100%再生粗骨料和50%的再生细骨料能满足C30强度等级要求及和易性要求,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对强度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对C20、C30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坍落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而减小;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20%、40%、60%、80%和100%时,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均明显降低,最大降幅分别达27.5%、28.4%;取代率为50%时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分别高出7.2%、6.1%。SEM图像显示旧浆体区内存在较多微裂纹,而新浆体区结构更致密。再生骨料取代率及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是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再生骨料品质、优化再生骨料级配、改善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