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肌电反馈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肌电反馈放松训练法对大学生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让失眠症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记录治疗前后被试的睡眠多导图.结果发现:治疗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主要表现: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REM时间延长,S3,S4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被试的焦虑症状也有明显好转;同时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也有明显的降低,被试的肌电值在放松训练过程中有了显著的降低.总之,研究证实肌电反馈放松训练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朋友小组”的方法对63名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被试自我评价效果的 Q 分类结果显示:咨询效果显著;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测量被试在接受集体心理咨询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显示 SCL-90的各因子上,被试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经心理干预后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将60例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少年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量表评定,分别在入院后0周、4周、8周、12周、24周进行评估。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首末两次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减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戴玉英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158-159,166
采用《90项自觉症状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动机问卷》对1000名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妄想、恐怖、精神病性和躯体化等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与躯体化的预测都达到了显著性,良好的心理可以使其获得更好的主观锻炼体验,具体表现为更好的积极情感、更少的负性情绪、较低的疲劳与烦恼。积极的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的正向预测以及对疲劳与心理烦恼的负向预测都说明,体育锻炼行为对运动参与者的心理主观体验而言是降低其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通过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6次就业团体辅导,用SCL-90和S-AI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针对性的就业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就业焦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教育学院1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九个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拓展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erogatis、L、R编制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郑州大学医学院等4所高校新生一年级大学生1030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其中贫困大学生2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67%,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是贫困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经过分析论证,针对贫困生心理现状提出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卫平 《甘肃科技》2014,(5):124-125,98
为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3级的1863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SCL-90阳性检出率为33.55%,UPI阳性检出率为33.17%;男、女生在焦虑、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13-116
为了探究心理弹性与拖延行为以及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Aitken拖延问卷,选取37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得分、焦虑和拖延行为之间两两呈现显著性相关,焦虑和心理弹性的计划风格维度相关性不显著,和其他维度都呈显著性相关,拖延行为和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呈显著性相关;心理弹性水平对拖延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焦虑在心理弹性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直接预测拖延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焦虑,进而间接影响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容纳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83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容纳与心理安全感相关显著(R=0.492,P0.01),大学生人际容纳对心理安全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F=27.944,P0.05).大学生不同类型的人际容纳对心理安全感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解释风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解释风格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解释风格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困扰上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大学生的不同解释风格影响着其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访谈,对江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率不同,体育专业男女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率、障碍检出率均比非体育专业明显较少;非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体育运动活跃分子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人际关系与交友能力强。说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与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教育教学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心理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有效问卷544份,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活方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度大小不一,对心理亚健康影响权重从大到小的生活方式依次是人际支持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饮食营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其中人际交往、生活规律、健康责任和健康危害等4个维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从生活方式入手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75名大学生的生活目标、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内部目标能够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外部目标阻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支持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弱外部目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正确生活目标导向机制,从家长、同学、教师等多主体协同的角度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2000名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而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为: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方面研究来解决学生对现实不满状况,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找到学习方向与动力,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按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转变观念,正确把握好交往的"四度",灵活运用社交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目的,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喜凤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05-106,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西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总分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困扰着很多大学生,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