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西大余县是世界闻名的钨都,境内有四大钨矿,小矿星罗棋布。钨的伴生矿物有铅、锌、镉、铍和砷等,这些金属的化合物在全县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位于城南还有一座钴冶炼厂,自一九六○年开始使用火法脱砷,治炼含砷百分之六十多的高砷钴矿石,已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含砷废气、废水和废渣,造成了局部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铍、浓硫酸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乙酰丙酮铍。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铍离子与乙酰丙酮根形成螯合环结构;在乙酰丙酮铍中存在两种效应,即金属铍离子的强吸电子效应和螯合环的环电子流效应。此外,环内构成的离域大π键,增加了该化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压力对铍/铜/HR-1不锈钢热静压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0℃下,分别在20、30、40、50MPa压力下对铍/铜/HR-1不锈钢进行真空热静压扩散连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微区成分和组织结构;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压力的作用将使试样产生动态形变再结晶和扩散性蠕变,也能影响扩散焊区的扩散宽度、晶粒大小和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单轴向压力作用下,基材或扩散焊区出现织构;降低铍/铜/HR-l不锈钢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金属间化合物优先沿晶界生成,适当降低压力或缩短热压时间可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改善连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任晓  李军义 《科技信息》2010,(33):I0069-I0070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其用铍铜合金加工材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超声波探伤技术作为铍铜合金加工材的主要质量控制方式日渐重要。本文介绍了铍铜合金大规格棒材超声探伤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超声探伤特性及其加工材的常见缺陷类型。并对有缺陷产品的缺陷进行解剖、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羰基化合物的官能团为C=O,包含有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可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取代、α-H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等;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从结构去更好理解和掌握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从而达到掌握和熟练应用羰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微量稀土或铍对成品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和铍,能改变高纯铝箔变形织构组分含量,单独加稀土时,形变织构变化不大;在单独加铍时,其S取向{123}<634>和Cu取向{112}<111>变化较大,随铍含量增加,其S取向密度f(g)减少,Bs{110}<112>取向密度增加.再结晶退火后,随稀土加入量增加,立方织构{100}<001>取向密度增加,R织构{124}<211>取向密度减少;铍添加较少时能增加成品箔材中立方织构{100}<001>强度,但随铍含量增加,立方织构含量急剧减少,R织构强度相应增加.稀土和铍在铝中溶解度都极小,与铁等微量杂质元素可能形成化合物析出后,能净化基体,减小铁对形成立方织构的阻碍作用,促进再结晶立方取向核心的形成与长大,增加立方织构比例.  相似文献   

7.
康霞  王蕾蕾 《甘肃科技》2014,(13):54-55
铍扩散处理刚玉宝石是目前比较新的一种处理方法,其鉴定是目前珠宝交易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一批经铍扩散处理刚玉宝石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测,发现其在颜色分布、内含物等方面有一定的特征,对区分铍扩散处理的红、蓝宝石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次报道了新显色剂-氨基-2-(4-氯-2-膦酸基苯偶氮)-1--羟基-3,6-萘二磺酸(CPAH-Ⅰ)的合成,纯化,结构鉴定及其与铍离子的显色反应。在所拟定的条件下,铍离子与试剂形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且发色迅速,选择性好,是一个频有应用价值的新的测铍试剂。  相似文献   

9.
11-钨铌磷杂多酸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多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络合物.它具有独特的性质,用途很广.诸如用作有机合成中多种反应的催化剂,金属及其合金的阻蚀剂,塑料、纺织品、木材的阻燃剂,裂变产物回收的共沉淀剂,氧化还原剂,离子交换剂等.近来报导还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因而杂多化合物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我国有丰富的钨矿资源,钨铌磷杂多酸的研究还可为钨矿石中的伴生元素铌的分离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pH5.5~6.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介质中,当有抗坏血酸存在时,DBS-偶氮膦与铍的反应行为,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铍的新方法,用于工业排放水中的痕量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偶氮胂与铍在弱酸性溶液中形成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在 PH~5.5时可用於铍的检定,其灵敏度较常用的桑色素法及锟茜素法为高。检出限为0.013微克胂;稀度限1∶4,000,000。在检出铍的条件下,有多种离子干扰,如应用适当的隐蔽剂即可避免其影响。隐蔽前后的界限比均分别求出。应用该试剂可检出铜合金中的少量铍,而不需预先分离。  相似文献   

12.
偶氮胂Ⅱ与铍在弱酸性溶液中形成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在 PH~5.5时可用於铍的检定,其灵敏度较常用的桑色素法及锟茜素法为高。检出限为0.013微克胂;稀度限1:4,000,000。在检出铍的条件下,有多种离子干扰,如应用适当的隐蔽剂即可避免其影响。隐蔽前后的界限比均分别求出。应用该试剂可检出铜合金中的少量铍,而不需预先分离。  相似文献   

13.
铍及其他合物具有剧毒,因此铍的测定是天然水分析中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天然水中铍含量极低,要求测定≤0.0005毫克/升的铍。现有的分光光度法中,铀试剂、钍试剂、铍试剂Ⅱ、Ⅲ及Ⅳ、埃铬菁R、铬天青S、铝试剂等都远不能满足要求。 近几年来,人们研究了Be~(2+)-埃铬菁R(及铬天青S)一季胺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艹卡)基氯化铵)三元络合物的颜色反应,大大提高了测定铍的灵敏度。 本文研究了Be~(2+)-埃铬菁R-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三元络合物的颜色反应,并利用该反应拟订了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铍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铍及其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用微孔滤膜对空气采样,经1+9高氯酸-硝酸消解。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0μg/L~7.0μg/L,检出限为0.03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6.8×10-6mg/m3,精密度为2.3%~5.4%,回收率为93.3%~102.3%。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将表面活性剂引入到铍的比色测定中,大大提高了测定铍的灵敏度.我们对铍-埃铬菁R(ECR)-氯代十四烷基吡啶(TPC)显色体系进行了研究,并采用MnO_2·xH_2O共沉淀富集拟定了水样中痕量铍的测定方法.在大量Mn~(2 )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次精馏耦合提取新工艺提取了红皮洋葱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红皮洋葱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工艺下可制得洋葱精油,得率为0.033mL/kg。在洋葱精油中鉴定出14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70.2%。所制备的洋葱精油中主要物质为含硫化合物(w=62.1%),含硫化合物相对干物质的含量大于0.189g/kg,此外还有少量的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对洋葱精油提取工艺的评价应从精油得率及其特征风味物质硫化物的含量两个方面考察。实验所用洋葱品种在单次精馏工艺下无法提取出洋葱精油,表明提取工艺及洋葱品种对二者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微量稀土和铍对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2Ni9Cu2TiNb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指出:微量稀土和铍的加入可细化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和马氏体板条,改变马氏体内部精细结构,使钢中除棒状NiTi析出相外,出现新的球状析出相NiBe,延缓时效初期的强化过程,使铜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耐蚀性,特别是软态时效后的弹性极限得到较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极谱法用来测定铍的研究工作很少。已发表的工作都是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铍  相似文献   

19.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月15日报道 :为了能及时发现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元素 ,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空气检测装置 ,使和有毒元素打交道的工人可以获得泄漏危险的直接警报。这种检测器是利用微波将取得的空气试样变成热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会发光 ,光被送到检测器 ,检测器通过等离子体光的波长鉴别污染物 ,然后可在计算机上读出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这种检测器可以测出核武器制造中使用的铍这种有毒元素 ,及时报告空气中是否存在铍 ;而过去总是在铍泄露的事实发生后 ,才通过过滤器收集气样进行分析再处理…  相似文献   

20.
Be/Cu/HR-1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u为中间层材料,采用Gr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Be/HR-1不锈钢进行扩散连接试验,利用PME Olympus Tokyo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HV-1000)、X射线衍射仪研究分析了其界面特性.研究表明,Cu层过渡材料能有效阻碍Be和Fe之间的互扩散以及阻挡不锈钢中合金元素Ni、Cr等向铍基体的扩散,从而阻碍了它们之间金属间化合物在扩散区内的形成,但它也带来了新的金属间化合物如Be2Cu;金属间化合物优先沿晶界生成,呈三维网状分布;元素的扩散主要沿晶界进行,且扩散不是各个部位均等的向前推进,也没有单一的金属间化合物薄层形成;试样的断裂位置在Be/Cu界面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