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夏季风演变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三角形方法”,分别对云南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三角形区域的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1980年夏季云南先后受到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影响.其中,东亚季风首先影响东部地区;之后,印度季风爆发,并影响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其影响范围和强度都超过了东亚季风;而东部受到两个季风系统的影响,是两种季风的交汇之处.  相似文献   

2.
当流动人口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时,如局部地区流动人口聚集过密,与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倒挂,形成相对于户籍人口的孤岛现象,或出现类似国外的贫民窟倾向时,会给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与风险.本文应用分形原理建立一种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方法,通过海淀区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证明海淀区流动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稳定,聚集程度没有明显恶化,管理风险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徐延欣 《甘肃科技》2022,(15):37-4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具有较强的局地气候特色,汛期内暴雨空间分布也是具有鲜明差异。每年汛期内(5—9月份),其降雨总量为一年中最多,且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暴雨天气集中出现和易发时段。利用肃南县近10年降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肃南县近10年汛期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内降雨量总体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降雨最大值区域均稳定在康乐镇东部、马蹄乡和皇城镇中西部一带,最小值区域均稳定在祁丰乡北部和明花乡一带;出现的暴雨频次,以7月份出现最多,5月份为最少,且暴雨易发地区在祁丰乡东部至大河乡、康乐乡中东部至皇城镇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4.
云南杜鹃属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对该属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利用文献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地理梯度上云南杜鹃属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升高,该属植物多样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偏峰分布格局,符合“中间膨胀效应”理论;在度梯度上,物种丰富度随度的升高呈单调递增格局,这可能与该属植物的区系起源和生态特性有关;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趋势。结论:研究区域内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纬度、中高海拔(2500~4000m)左右的滇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以武陵山片区127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法等分析了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型,集中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4大类型博物馆数量相对均衡,每个类型都存在高密度分布区;以国有博物馆和无级别博物馆为主,其中无级别博物馆呈集聚型分布.影响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为了优化武陵山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从深入挖掘资源、响应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1961~2008年共48 a云南125站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全省寒潮的发生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单站寒潮、总寒潮过程和区域寒潮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单站寒潮频次呈东高西低分布;全省寒潮过程、区域寒潮过程和单站寒潮均为1月最多,2月和12月次之;省内寒潮频次在减少,东部减少趋势明显;环流分析发现在云南寒潮偏多发生年份,中高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场较常年偏低,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850 hPa温度场为负距平.  相似文献   

7.
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相关分析和EOF方法,研究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与亚洲季风这一大尺度气候环流背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南亚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其中同期5月,相关系数为0.493,前期4月,相关系数为0.447,均超过了99%的显著性水平;其次是前期1月,相关系数为0.312,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而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仅与前期4月南海季风强度指数相关较好,相关系数为0.415,通过了98%的显著性检验,与其他月份相关不显著.同时11a滑动相关系数也清楚地反映了南亚季风对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的影响大于南海季风.另外,利用EOF方法,获得了云南5月大雨、暴雨日数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全省一致型(除昭通市)、西部和东部、南部相反型以及东部和西部、南部相反型.第1类型与亚洲季风强度指数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与南亚季风;第2类型主要与南海季风相关较好,第3类型受亚洲季风强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海拔高度和坡度两个方面对安泽县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耕地优势度和零散度等指标对其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安泽县91.57%的耕地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下;88.25%的耕地分布在坡度15。以下;耕地优势度与零散度呈中等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目前安泽县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合理.本文的研究也可为评估安泽县土地整治所增加的耕地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公布的1513个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法、变异系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和叠加分析法等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特色小镇在地理空间上呈东密西疏的布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分布均衡程度最高的地区是中部地区,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虽特色小镇个数最多,不同省份间数量差距较大.②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分布密度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形成了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为代表的多个高密度集聚区.③地形平坦、海拔较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特色小镇分布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晋城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Voronoi图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点集聚在阳城县北部、市区中心和高平市中部,陵川县居民点分布比较分散,高平市、沁水县、阳城县和泽州县呈现为高度聚集分布;(2)高程、坡度、河流等自然因子和距离道路、中心城镇距离等人文因子影响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单因子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交互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与距离中心城镇距离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太阳黑子相对数建立了1850~2011年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序列,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与特征,应用SLP和NCEP/NCAR资料归一化得出相对应年代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以及东亚地区的海陆温度变化趋势,基于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和东亚夏季风的相关性做了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阳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途径。结果表明:海陆温差的变化是太阳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主要途径;从1972年开始东亚地区海陆温差大幅度减小,随之东亚夏季风也存在较大幅度的减弱并与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呈负相关;且太阳磁场磁性指数与东亚夏季风存在相同的22年和40年层次周期。  相似文献   

12.
末次冰消期东亚夏季风突变性的石笋年纹层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两支石笋年纹层的交叉定年,可确定年生长速率变化时间序列,本文结合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新仙女木事件、阿弗罗德-波令暖期等百年至千年级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的转型方式、内部振荡旋回及冷暖/干湿组合特征,并且发现石笋年层厚度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与格陵兰CISP2冰芯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证明石笋年纹层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及不同重现期降水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淮河流域2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极端日降水量、极端最大过程降水量和最大持续降水日数3个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广义极值理论估算了重现期降水量.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半湿润气候区有更强极端降水过程,而湿润气候区降水极端性偏小;在时间上,降水偏多的年代,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过程更多,降水偏少的年代,极端降水指标数值偏小;重现期时间尺度存在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下,各站重现期降水量都会明显增大,超过临界点,淮河流域上游和南部重现期降水量变化很小,而中游、下游和北部重现期降水量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磁暴期间大别造山带的地面感应电场分布特性,通过引入大别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结合2004年11月7—9日强磁暴期间武汉地磁台站的秒级磁场数据,进而计算磁暴感应地电场的方法研究了磁暴期间地面感应电场频域下的电场强度幅值最大值及对应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磁暴期间频域下电场强度幅值分布不均匀,而且部分数值较大;频域下电场强度南北分量幅值普遍大于东西分量幅值;频域下电场强度幅值最大值对应频率分布相对集中,且频率较小,更加接近直流.可见在接近直流的频率下,会集中产生较大幅值的电场,对各种人工系统产生较大干扰,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多视点复合区园林景观最佳观赏位置空间分布特点,以某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GPS航行轨迹进行跟踪,选取某一景观,并将其作为中心,获取可视区域,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从研究森林公园中挑出4个观赏位置,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不同因子的权重系数,把研究景观单因素和相应权重系数相乘,获取研究景观不同观赏位置依据GIS的整体视觉景观排名,计算美景度,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确定最佳观赏位置。分析最佳观赏位置空间分布距离特点、最佳观赏位置空间分布象限特点、不同布局形式下最佳观赏位置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最佳观赏位置空间景观容量特点,得出以下结论:最佳观赏位置视点场分布大部分在景观高度四倍距离区间内;第一象限与第八象限的视点频率较其余象限更高,空间布局的轴线方向能够显著提高景观的方向性,最佳观赏位置右侧视点分布比例比左侧更高;中心式布局最佳观赏位置视点场呈环状,景观的不同观赏点均需有高观赏性,场地开阔,针对扇形视点场,人流方向有很长的场地,可通过两面观赏多视点复合区园林景观;最佳观赏位置具有视觉空间容量大,视觉景观容量小的特点。经实验验证,得到的研究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云南近40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取云南125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2002年12月42 a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云南42 a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云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4种主要的定常型:①全省一致型;②南北分布型(冬春季);③东北西南型(夏季);④西北东南型(秋季).同时,南部变化梯度大于北部,西部的梯度变化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17.
站点密度对复杂地形PRISM月降雨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降雨和高程与坡向等地形因子之间关系,分析站点密度对于坡面回归方程模型(PRISM)插值精度的影响,探究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方法】以北京西北山区为例,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山地自动气象站点数据和降雨数据计算插值结果,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克里金法(Kriging)和样条函数法(Spline)等插值方法,以及交叉验证和实测数据验证等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站点密度对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当站点密度从0.55×10-2个/km2降低到0.18×10-2个/km2时,各种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均随站点密度的减少而降低,PRISM模型的变化程度最大,Spline的变化程度最小; 同时当站点密度逐渐降低至0.18×10-2个/km2时,PRISM模型的插值误差超越Kriging和IDW,但仍在Spline之上。【结论】当站点密度较低时,PRISM模型优势不明显,建议使用IDW和Kriging。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淮河流域洪水过程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提高对典型洪水过程的认识,以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为驱动资料,利用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LSX-HMS)模拟淮河流域典型洪水年(以2003年为例)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TRMM 3B42卫星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LSX-HMS模型对流量时间变化过程的模拟精度较高;逐月流量空间分布给出了流域洪水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准确反映了流量从南向北推进进而消退的空间演变过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量空间分布的模拟预测有助于流域洪水事件的预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