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吸附实验研究磁场对磁性吸附剂吸附锌(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吸附剂的吸附量比不磁化大,随磁场强度增大而增多;磁化吸附剂的吸附平衡关系式可用Freundlich经验公式描述。  相似文献   

2.
3.
O^+2、O^-2、O^2-2、O3、O^-3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弄清楚它们的结构就不难了解由它们所引起的化学反应及形成的化学合物的性质。本文只简析它们的结构,而对于它们的性质不加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两种形态的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指出低结晶度的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速率,吸附饱和容量均大于高结晶度的壳聚糖在20℃时,直径为200-300μm的低结晶度的壳聚糖颗粒对铅离子的吸附饱和容量为488mg.g^-1。高结晶度的壳聚糖对铅离子的中附容量随其颗粒直径的增大而下降,而低结晶度的壳聚糖的颗粒大小对其吸附容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合成了Ca8Zn(SiO4)4Cl2;Eu^2+,Mn^2+荧光体,对荧光体进行了结构和光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Mn^2+优先占据四面体配位的Zn格位,Eu^2+-Mn^2+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固体(NH4)2SO4—Fe2O3体系的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掺杂Al^3+对γ—Fe2O3纳米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本合成了L-噻唑烷-4-甲酸二硫代甲酸钠和Co^2+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X2(M=Co^2+,X=L-噻唑烷-4-甲酸二代硫甲酸离子)。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与Co^2+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1.
Tb^3+,Ce^3+离子在Al6Si2O13中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以Al6Si2O13为基质,掺杂Tb^3+,Ce^3+的发光材料。经XRD结构分析表明,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其晶胞参数为a=0.7595nm,b=0.7756nm,c=0.2882nm。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型蓝色光致发光材料Ca8Mg(SiO4)4Cl4:Ce^3+,并对其进行了光普测试。分析了Ce^3+在Ca8Mg(SiO4)4Cl2晶体中应占据的晶体不格位。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a8Mg(SiO4)4Cl2:Ce^3+的发射光谱为一峰为在410nm-425nm之间的宽谱带,经分析确认作为发光中的Ce^3+占据Ca8Mg(SiO4)4Cl2晶体中多面体八配位的Ca格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证明了丢番图方程3y(y+1)(y+2)(y+3)=4x(x+1)(x+2)(x+3)仅有正整解x=12,y=13。  相似文献   

14.
15.
在283.15-318.15K(间隔5K)下,用光度法测定了离子缔合物Fe(Phen)3(ClO4)2.H2O(简写为FPC,以下同)在水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经微机曲线拟合给出溶解度S随温度T及甲醇质量百分比浓度Wt%的经验关系,lgS=1.958 1.305×10^-2Wt%-(1503.4 3.085×10^-2Wt%)/T.用溶剂结构理论对FPC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地合成了钌与联吡啶和二吡啶胺所形成的系列配合物,[Ru(bpy)n(Hdpa)3-n]^2+(n=0,1,2,3)测定并归属了各种配合物的^13C-NMR谱。通过比较各配合物及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得出Ru(Ⅱ)对Hdpa的d-π反馈作用;混合配合物中不同配体之间的屏蔽作用大于单一配合物中同种配体之间的相互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共掺杂痕量B能使Sr2SiO4:Eu3+.SrSiO3:Eu3+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使用高温灼烧、高温高压及溶胶—凝胶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样品,研究了此发光体中共掺杂痕量B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发现与大多数稀土离子能量传输方式—共振方式不同,B对EU3+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再吸收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Na_2O-B_2O_3-V_2O_5玻璃体三元系统中的V~(4 )作了ESR研究.通过ESR测量和分析,得到结论:V~(4 )离子以钒酰离子VO~(2 )形式存在于本样品中,是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并且沿四方对称轴有压缩畸变.本文还对V~(4 )的配位键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EHT-Cluster方法,根据能量极小原理对双原子气体分子(N_2,Cl_2)在石墨表面-(0001)面的吸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双原子气体分子的吸附位置、分子键的取向、公度(commensurate)和非公度(incommensurate)问题,并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