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仪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风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与程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言行是否符合文明礼貌的准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精萃。在现阶段,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负起礼仪教育的重任。笔者作为一名礼仪教师,以为融“美德”于教学之中,是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1、瞩入“竞争”美德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职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容、仪式等。礼仪是学校风貌和学生个人精神的外部形态,也是学生素质水准的一种体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完成性的教育,在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也是个人情之国,中国文化重情,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如在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中,孔子讲仁,“仁者爱人”,还讲礼、智、信、义、忠、孝、悌等,这些影响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行为要求准则,是对人际交往之情的尺度要求,主要体现为对他人出自本性的顾念和关怀,这种关怀会因关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皆为人性的自然流露,这些思想在宗法社会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的基石,当中所体现的“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底线,故无论上到宫廷礼仪、宗庙祭祀,下到民间百姓生活婚丧嫁娶,无论对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面对民间社会生活中道德秩序的混乱局面,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通过让普通民众践行家礼等外在的礼仪制度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及规范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为此,司马光、朱熹等儒家学者积极编写和推行适合民间社会施行的《居家杂仪》《家礼》等礼教书籍,将以往只适用于贵族社会的儒家礼仪规范深入到民间社会,成为指导民众生活习俗的重要礼仪标准。  相似文献   

5.
“礼”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儒家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的礼学研究多局限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考察,而对于儒家传统之“礼”的究竟内涵则鲜有明确的阐述。作为规范的“礼”首先表现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礼仪,而这些礼仪经过理性的加工便提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作为制度的“礼”在相当程度上则是礼仪规范的结构化、刚硬化的结果。而儒家所倡导的礼治就是这样一套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礼”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儒家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的礼学研究多局限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考察,而对于儒家传统之“礼”的究竟内涵则鲜有明确的阐述。作为规范的“礼”首先表现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礼仪,而这些礼仪经过理性的加工便提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作为制度的“礼”在相当程度上则是礼仪规范的结构化、刚硬化的结果。而儒家所倡导的礼治就是这样一套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论述了礼仪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即礼仪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观念的形成;礼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关系的构造;礼仪规范促进社会和谐制度的完善。指出礼仪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依靠其对社会观念、行为和制度方面的控制和调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毛炮"考释     
“毛炮”作为古代文化词语,前人在其词源义训诂方面存在诸模糊,混乱甚至相互矛盾之处,在其文化义阐释方面常语焉不详或避而不谈。考证“毛炮”的词源义,阐释其文化义,理清其发展变化的脉络,了解与之相关的饮食习俗、礼仪制度等方化历史现象,不仅仅是具体词语的个案研究,更是利用现代普通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新兴分支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展传统训估学的训释领域,推动训诂方法科学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誓"以对上帝和诸神的信仰为理论基础,它的表现形式源于宗教生活,它体现了宗教和秩序、信仰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在"刑起于兵"的中国法律传统中,"誓"在法律的起源中具有本源的意义;相比之下"誓"对西方法律传统影响更深远,它不仅把"法律必信仰"的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而且把诚信观念、程序正义呈现于现代西方法庭.  相似文献   

10.
“礼”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儒家“礼”思想包括礼与仁、礼与义、礼与法、礼与乐、礼与和五对范畴。“礼”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不同于完全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教化制度 ,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主义的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重视礼仪的情况,不少大学生不知道基本的礼仪规范,甚至有些学生还认为礼仪是繁文缛节。当代大学生,不能单方面追求高的专业知识,忽视礼仪修养,成为高能力低素质的人。作为校方,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使之逐渐养成遵守礼仪规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1):102-105
着装打扮、言谈举止等礼仪体现一个人的"德性"与"德相","明礼"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德性素质。如今,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大学生礼仪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主体视角反思道德原因,以礼载德,探求和合德性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整个历史的文明进程来看,中国古代秦代的服饰制度的首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世界服饰文化所罕见的。至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大量的服饰和礼仪方面的改革,对秦代服饰礼仪的思考,通过现今可考证的与秦代的服饰及礼仪相关的文物,介绍了秦代服饰的主要制造原料,考证了秦代在着装管理方面显示出来的社会礼仪及相关等级关系,最后总结了秦代服饰的相关礼仪在当时特定历史时代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与礼仪规范相悖的行为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他们自身的因素等。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以大学生感兴趣、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其次要转变教育形式,将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同时应合理利用大学生的"功利心";4.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礼貌礼仪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礼貌用语的使用、举止行为的规范、气质风度的体现,以及开展礼貌礼仪活动的有效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内在涵义,作为馆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实践礼仪与职业道德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里,对馆员进行礼仪与道德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维护和体现人的尊严是礼仪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礼貌礼仪在图书馆读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阐述了礼貌用语的使用、举止行为的规范、气质风度的体现,以及开展礼貌礼仪活动的有效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孝"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个人、家庭、国家,贯穿仁、礼、忠、信等人伦、教育、政治各社会领域,涵盖民俗礼仪、国家法规进而上升到制度体系。所以,传承并实践孝道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