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杰克‘伦敦创作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文学批评的多视角,而从存在主义视角切入增添了一点新的色彩。人性和人的生存困境的展示使杰克·伦敦作品同存在主义哲学之间建立了某种可以相互阐述的互文关系,与其奋斗、成功和幻灭人生相对应,体现了其创作美学的存在主义三部曲:自由选择、爱的追求和人生荒诞。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自然主义和"超狗"形象的解读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文中人与动物间生死相依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通过分析巴克和白牙的三段成长历程,即陷入爱的荒原、发现爱的绿洲、守护爱和重拾生命的真谛,得出小说的真正内涵在于活着是为了守护爱和享受爱,而不是毫无意义的争斗和掠夺。杰克.伦敦通过一种虚构的描写,建构了巴克和白牙因爱而生的形象,这也正是杰克.伦敦自我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孙媛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04-106
杰克·伦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由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多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主人公在残忍恶劣的环境之中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并成为最后的强者的故事。通过分析杰克.伦敦在其代表作《荒野的呼唤》中对主人公巴克的冷酷与热情的双重性格的描写,反映出杰克.伦敦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对真情回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江歌  刘婧 《科技信息》2011,(2):184-185
国内外对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本人认为这些研究都是比较琐碎、不系统、不全面。本文将利用比较法对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进行解析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我们把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和过程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杰克·伦敦把他对人生、社会的体验与感受通过马丁.伊登告诉了世人。经过作者在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杰克·伦敦的思想与性格影响了他的作品,也影响了马丁·伊登;反过来说,马丁·伊登也影响了杰克.伦敦;也验证了人们所说的人文科学世界那种理想性的"文如其人"与"人如其文"的丰富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5.
周彦军 《科技信息》2013,(16):39-39
杰克.伦敦作为早期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深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将其核心所在—"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创作中。本文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荒野的呼唤》为例,以小说主人公生平的发展到最终命运的结局为主线,逐层剖析"适者生存"在小说中的体现,描述了当时美国社会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对人性扼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围绕一群从一战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经历的分析,可知此小说是以存在主义主题揭示杰克在困境中运用自由意志支撑个人尊严、勇敢面对伤痛面对明天的。  相似文献   

7.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性小说。杰克·伦敦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传奇性人物。他的分裂自我主要体现在自卑情结和自恋情结的冲突,由于私生子的身份而加深了的恋母情结,因为多种哲学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分裂这三个方面。这些特征在马丁·伊登身上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男性意识所体现的阳刚之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共分为“桀傲不驯的叛逆精神” ,“创造奇迹的自强精神”和“简洁有力的创作风格”三部分 ,揭示出杰克·伦敦男性意识的内涵、渊源及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小说在描写微妙的性别平衡中展现了鲜明和尖锐的性别话语特色,这与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杰克.伦敦在二十世纪初的文学活动时期正是美国社会新女性试图主导社会的关键变化阶段。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美国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才能理解伦敦小说中的性别话语,才能真正领悟隐藏其中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的小说中充满着为生活而斗争的超人思想 ,塑造了一系列的超人形象 ,本文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的“超人”进行初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传统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小说《野性的呼唤》、《雪虎》为例,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即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人性异化和道德沦丧的反思与批判,并表现出回归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2.
"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概念。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要成为人,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社会,积极入世,担当责任,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人。存在主义立意为人在一个恶劣的社会处境中指出为人之道和入世之道,教导人如何存在,如何为人。存在主义鼓励人乐观向上,自在自为,从存在出发,找到自己,积极入世,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真正的人;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超越自我,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创造社会,开创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具有鲜明的元主体性哲学倾向,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人的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削弱与损害使信仰超人哲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了强烈的元主体性焦虑,从而催生了重新塑造凸现元主体性超人理想的尝试。然而作者又不无困惑,这种困惑体现在超人的命运悲剧之中。  相似文献   

14.
狼狗布克是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它的一生体现了对生活的抗争和对自由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布克勇敢地与北部恶劣的环境斗争并以其非凡的适应能力迅速适应了那里的一切.同时,它也勇敢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并最终领导狼群.布克以其坚强的意志和超凡的耐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它最终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与狼群在野外生活.布克从宠物向原始野兽的转变是一首胜利之歌.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16.
郑畅 《科技信息》2009,(25):I0173-I0173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运用文体学这一文本分析工具可以对小说的文本表征进行研究,从而展现这位伟大作家极具特色的语言的美感特征,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作家使用某种语言手段的意图是在于表达更加丰富的语境意义。文字和意义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述了杰克·伦敦的生平,然后结合杰克·伦敦的生平和思想,就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荒野的呼唤>中"布克"的形象,从"杰克·伦敦个人思想情感"和"作家激越的精神追求"两个方面,论述了杰克·伦敦的精神世界在"布克"这个艺术形象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