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社会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中,资本和资本家是从理论的角度上被区分开的。列宁不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而且更是在实践层面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明确而清晰地把政治的资本主义与经济的资本主义区分开来,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继续存在的社会主义,对于认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差距。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文章客观地指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偏离。建国后,我国基本上照搬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从而迟滞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体论、实践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等视角阐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的指向.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内在契合性.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上,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走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思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成功经验等,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思想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学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不断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使之中国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胜利”理论、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联系起来考察,可发现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关系思想的演化轨迹,表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所指引的道路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苏俄本应顺着新经济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由于理论的分歧,加之城乡关系的错综复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新经济政策推行不久就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迎来了新的生机.本文是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农民合作社思想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更好的把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代流行的道德价值观虽然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出现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音符。根据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求,构建与强化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志愿精神与个人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关系,认为志愿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意义是通过促进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来体现的,从而也使得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了可持续的合理的人文支持和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难以和谐。实现社会和谐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各种利益关系、改革与各种利益关系、提高执政能力与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西藏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是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快公共治理的改革,通过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治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西藏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人际交往理论蕴涵着哲学语境下的和谐意义,并为社会管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开辟了一条理性之路。在理性光辉照耀下,通过“主体交往资质”和“理想话语环境”的实现以促进人际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走向新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内部环境,同时,在开放布局、开放战略、开放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即通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化解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方法,从人与自然几个基本关系入手,认为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是对立依存关系、最佳关系是和谐关系、最基础关系是实践关系,分析了科学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元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文章分析了影响拉萨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力求从市场催化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教育程度和社会交往水平等方面论述建设和谐拉萨需要观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开始进入利益分化的时代,我们却缺少制度化的利益博弈的机制,于是进行优良的政治设计,构建政治和谐尤为重要,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构建政治和谐,其核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即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转型的问题,二是党和社会的关系即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的问题。只有现代的民主与法治,才能为千百年来实现政治和社会和谐的理想提供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而,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舞蹈教育事业发展进化的良好内含与外部环境,在当今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以和谐理念教育观,探索如何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