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20万hm^2,总产量300万T,全市农业人口人均一亩面积、一吨鲜薯产量,马铃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已成为全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食品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榆林市农科所从2002年开始,对引进的20多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栽培的10个马铃薯新品种,现将品种特点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喷灌圈种植的专用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夏波蒂和大西洋两个品种,其市场销路好、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为了提高我市水地马铃薯专用薯的栽培水平,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我站在连续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编写了亩产2500公斤专用薯的栽培技术规范.供广大种植户使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在我市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大部分耕地处于自然条件胁迫条件下的我市粮食安全、参与国际国内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由于马铃薯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份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在继续扩大面积、形成规模优势、扩大外销、形成市场优势上下功夫,全市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初具雏形。2004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24万亩,总产量达5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着力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富民富县富市的大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我认为,越是形势好,越是要冷静思考,越是要用市场思维来研究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市的马铃薯产业才能效益不断显现,链条不断加长,规模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5.
常勇 《榆林科技》2004,(2):17-17
我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据2003年统计,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163万亩,鲜薯总产151万吨,(据1998年调查,全市马铃薯秋种面积280万亩,总产280万吨,即全市农业人口人均1亩、1吨鲜薯产量)。马铃薯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是我市第一大宗农作物,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马铃薯鲜薯淀粉含量的关联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归类分析.影响我市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关联因素及变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绥阳县把发展马铃薯作为了农业结构调整重要内容和冬季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其中把脱毒马铃薯品种的示范推广作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一个主要工作之一。按照绥阳县全县总体规划,洋川镇被作为发展马铃薯的重点镇之一。为探索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施肥技术,2009年,在绥阳县农业局土肥站的安排下,在洋川镇实施了脱毒马铃薯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9.
张维彪 《甘肃科技》1998,14(5):43-43
我省高寒阴湿地区土壤大都氮不足,磷极缺钾有余,有机质含量在1.3-1.5之间,全氮含量在0.064-0.0901之间,速效磷含量5.8-9.SPPm,土壤严重缺磷使作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子卷曲,延迟成熟,籽粒不饱,造成作物产量低下。因此,科学施用磷肥是提高该区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根据有关试验结果,提出高寒区科学施用磷肥要点:1.氮、磷配合使用。在氮、磷均缺的情况下,单施任何一种肥料都不能达到有效增产的目的,只有氮、磷配合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益。根据试验,高寒区各种作物的最佳氮、磷比例小麦为1:12,马铃薯1:l,油菜1…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一个粮菜兼用作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地域的复杂性,马铃薯近几十年或将来在解决人口饥饿和营养健康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在我国、我省特别是我市也不例外,我市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现在),在马铃薯产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我市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马铃薯而获得。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值此2009’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在我市隆重召开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国内外从事马铃薯生产推广、科研教学、加工营销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举行大会专家论坛,共商马铃薯产业发展大计,这必将对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水平起到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赤水市主要的夏粮作物,从2003年起引进并推广应用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为探索适应赤水地区生态条件下应用该技术栽培马铃薯的最佳密度和种薯切块,以提高马铃薯乃至夏粮的产量。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笔者承担并实施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适应性强,喜温凉气候,不耐高温、高湿,有一定耐早、耐瘠能力,是定西市主要的作物,境内广泛种植,产量相对较高。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产业由粮食型向经济型转化.市场前景广阔。马铃薯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对于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安全影响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为此,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施肥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施肥试验示范表明:单施农家肥比单施化肥增产36.5%;2/3农家肥搭配1/3化肥,比单施化肥增产29.1%,而单施化肥产量较低,且烂薯率高,晚疫病重。施肥技术是重施农家肥,合理搭配化肥,深施、集中施底肥,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凉山州冕宁县马铃薯主产区开展了687.5g/L银法利SE、70%安泰生WP、58%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四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四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687.5g/L银法利SE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魏国宁  张尚宁  王效瑜  李玉莲 《科技信息》2012,(35):432+440-I0432,I0440
马铃薯是我区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2012年面积达213.4万亩,马铃薯晚疫病害时有发生,铃薯危害严重,一般年份造成马铃损害失8-13%,严重年份达45.8%左右。宁南山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总降水量较少且较集中,适合马铃薯生长,同时也适合于马铃薯晚疫病害的发生流行,不仅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甚至对他们的粮食安全供应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使马铃薯产业能够长足发展,摸清病害流行原因,主要从使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以及改进栽培措施方面着手,进行试验调查、收集、分离和保存宁南山区马铃薯病害的生理小种,为药剂防治和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定西科技》2009,(3):51-51
9月14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校长王利民一行16人来我市考察调研。当天,在市上领导杨子兴、许尔锋、张文学、牛芳琴等陪同下,考察团深入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中心、定西市旱农中心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调研。随后,双方还召开座谈会,共商校地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灵芝富硒深层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法对灵芝(Ganoderm a lucidum )富硒深层培养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等组分,用L27(313)表安排六因素、三水平并根据交互作用设计了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实验,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富硒深层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应该是:30% 马铃薯,4% 葡萄糖,0.5% 蛋白胨,0.2% 硫酸镁,0.1% 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市医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其中高校作为最具活力的知识生产的发源地.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拥有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武警医学院、南开大学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家驻津研究机构,为我市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安庆科技》2004,(4):F002-F002
为加强与科技“巨人”联手合作.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水平.11月4日.市政府陶进绪副市长、市科技局方争鸣局长、殷宗学副局长等专程赴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拜会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向袁隆平院士汇报我市试验示范“二代超级稻”工作情况.并提出今后加强农业科技新品种试验示范合台作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