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6个月太极拳运动干预对退休老年男性锻炼情绪、骨密度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检出中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骨密度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取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受试者50例,结合受试者意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连续进行6个月专业教练指导的太极拳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锻炼情绪量表评分、骨强度值、骨密度指数T值、血压和平衡能力。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干预后,活力激发和身心平静两个条目评分显著增加(P0.05),生理疲惫条目评分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骨强度值、骨密度指数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出现显著降低(P0.05),睁眼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坚持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受试者的锻炼积极性、产生良好的锻炼情绪、增加跟骨骨密度、降低血压、增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对预防老年跌倒性骨折,延缓骨质疏松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GE Achilles In Sight超声骨密度仪,对78名规律运动学生和50名非规律运动学生进行左脚跟骨骨密度测定,对得到的骨强度指数、T值、Z值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性别、运动因素对青春发育末期大学生骨密度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运动促进大学生骨骼健康方面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显示:规律运动组骨密度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性别非规律运动大学生(P0.05);规律运动组男女大学生骨密度指标BQI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非规律运动组该值不存在性别差异;非规律运动组学生骨密度处于偏低等级的比例明显高于规律运动组;本研究中球类运动组骨密度相关指标优于其它项目组(P0.05).因此认为:规律性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骨密度、增强骨骼健康,且运动对骨密度的提高具有项目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减量运动训练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选择某大型综合医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减量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减量运动组共进行6周的减量运动训练。结果减量运动组实验前后形态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减量运动组BMI、腰臀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臀围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组血脂指标、血糖和胰岛素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减量运动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胰岛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组实验后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减量运动组实验后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减量运动组肺容量指标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减量运动组VC、IRV、T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运动组FVC%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后减量运动组FVC、MVV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减量运动训练有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选择高校男性青年学生72名,根据是否参加过篮球运动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骨密度和骨龄.结果显示,运动组左右脚跟骨密度以及左右桡骨和尺骨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左右脚跟骨密度显著高于左右桡骨和尺骨骨密度(P0.05);运动组学生的骨龄显著高于其实际年龄(P0.05),对照组学生的骨龄略低于其实际年龄(P0.05);运动组的骨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有规律的篮球运动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骨密度,延长其骨龄,而且骨龄和骨密度优于同龄非运动类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对青年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选取青年期女性为被试,分为武术套路组和对照组,分别测试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实验结果显示:①武术套路组BUA(超声振幅衰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武术套路组BGP(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H(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P(酸性磷酸酶)稍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BUA与BGP呈正相关,与PTH、ACP呈负相关。结论:武术套路运动是有效提高青年期女性骨密度运动项目之一,可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峰值骨量,进而有效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两种强度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名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成乳酸阈强度组(L4组)、阈下强度组(L2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L2组和L4组分别以2mmol/L和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进行为期16周健身跑运动,C组不参加任何运动.结果:16周运动干预后,L2组和L4组血脂指标均有改善,而且16周运动后L4组TG、TC/HDL-c、LDL-c/ HDL-c和血脂综合指数(LCI=TC·TG-LDL-c/HDL-c)的降低量明显高于L2组(p<0.05).同时体脂百分比、体重及体重指数亦明显降低(p<0.01).16周前后,C组血脂、身体成分各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体脂百分比的降低与TG、HDL-c与LDL-c/HDL-c密切相关(p<0.05).结论:16周健身跑运动对中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身体成分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以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运动效果最为明显;但对于血脂与体脂百分比改变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评估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训练前和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后进行静息心率测试,并对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安静状态下HR显著降低(P0.05),RMSSD指标显著增加(P0.05),SDNN、SDNN/HR、HF以及LF指标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LF/HF指标降低(P0.05).因此8周的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有效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整体上HRV指数增加,表明安静状态下迷走神经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失调往往是困扰现代女性的首要问题。为研究长期高强度有氧运动对女性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任意选择某大学女性研究生80名,随机平均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受试者需进行8周有氧训练,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实验发现:运动组受试者实验后体重、腹部皮褶厚度和髂部皮褶厚度、腰围等低于实验前;运动组受试者实验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基础代谢率以及总水分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在有氧运动量较小的情况下,对照组和运动组受试者实验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有氧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对照组实验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实验后内分泌LH、FSH水平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OG水平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此得知,长期高强度有氧训练能够减少体脂含量、改善体液、促进蛋白质代谢,会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和妊娠。  相似文献   

9.
观察低氧条件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选用纯种SD雌性大白鼠72只,随机分为A组(低氧去卵巢组)、B组(常氧去卵巢组)、C组(低氧对照组)和D组(常氧对照组)。术后分别在低氧模拟环境下和正常环境下饲养。并于术后4周、12周和24周测量大鼠的腰椎骨密度和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尿脱氧吡啶酚。12周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下降较为显著(P0.05),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常氧去卵巢组(P0.05),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24周,除常氧对照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其它三组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检测发现,12周时,所有组尿羟脯氨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4周时,低氧去卵巢组血尿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12周时,去势大鼠的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养于低氧环境后,这种差异更加显著(P0.01)。低氧环境可引起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增加,应用骨吸收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高空、高原低氧环境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对青少年肩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后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组受试者的外展、外旋峰力矩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后伸峰力矩非常显著性高于治疗前(P0.01),各指标峰力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周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组受试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8周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组受试者肩关节后伸、旋前和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内敛活动度非常显著性高于治疗前(P0.01),肩关节后伸、外展、内敛、旋前、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前屈活动度非常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中等强度对照组治疗4周后,Constant-Murley(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8周后CMS评分非常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1);中等强度对照组治疗4周和8周后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组显效和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中等强度对抗性训练有助于青少年肩关节僵硬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久坐对非体力劳动健康成年人血管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成年甲组20~39岁,成年乙组40~59岁等组别.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受试者血管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主要测定指标包括血流介导的舒张(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结果] 1)年龄与CIMT,CAVI呈显著正相关(P0.05).2)男性CIMT平均值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3)久坐与非久坐人群的各项血管功能指标平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4)静态活动时间与各项血管功能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5)只有成年乙组在未控制每周运动时间的情况下,其静态活动时间与ABI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6)FMD与CAV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CIMT与CAV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CIMT与ABI,CAVI与AB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1)性别是血管功能CIMT指标的影响因素;年龄是CIMT,CAVI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2)久坐与非久坐人群各项血管功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增龄性改变导致血管功能ABI指标对静态活动时间及每周运动时间的敏感性逐渐提高.成年乙组静态活动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变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2.
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主要生理指标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实验,对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的23名老年人以及其对照组17名共40名老年人的力量、反应时、心功能、肺通气功能等主要生理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旨在探讨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主要生理指标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的实验组老年人在肌肉力量、反应时以及心肺功能指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指标差异性极为明显(P<0.01).可见,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主要生理指标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跑步搭配下肢加压的方式进行热身(running exercise combined with KAATSU training,RE-KT)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和生理反应的影响.招募20名大学生男性网球运动员,采用平衡次序分配至两种实验干预,1)跑步(50%最大心率,进行5组,每组120s,组间休息1min)搭配下肢加压(加压部位为股四头肌、腘胂肌群,加压压强为150mmgh)进行热身(RE-KT);2)单纯跑步热身活动(running exercise,RE).结果表明,在心率与运动自觉量表值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在血乳酸、睾酮、生长激素浓度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在爆发力和最大力矩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但在肌耐力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与接受RE干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利用跑步搭配下肢加压的方式对网球运动员进行热身能够诱发心率上升、RPE值增加、血乳酸、睾酮、生长激素浓度累积等生理效应,并且能够促进下肢爆发力和最大力矩的表现,但对肌耐力的运动表现没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持续性耐力运动对半膜肌腱断裂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将某医院刚做完半膜肌腱断裂手术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前所有患者的受伤情况基本相同,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对照组受试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在摄氧量为70%~80%范围内运动。结果是实验2周和3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4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3周和4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受试者肌腱黏连比例为12.5%,和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受试者肌腱断裂比例为12.5%,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2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IGF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3周和4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IGF1浓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2周、3周和4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TGFβ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3周和4周后,持续性耐力运动组和对照组受试者b FG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持续性耐力运动有助于半膜肌腱断裂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对运动员血睾酮及皮质醇含量的影响;随机选择某体育学院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大学生20名,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令实验组受试者进行16 d、4个阶段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每天运动1次,4次一个阶段,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第三阶段实验组体重、体脂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去脂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BMI、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第三阶段体重低于实验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体脂百分比、BMI、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低于实验前,去脂体重高于实验前,差异显著(P0.05);第四阶段实验组各身体成分指标和对照组及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受试者四个阶段血睾酮浓度逐渐降低,第三阶段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四阶段较实验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第三阶段血睾酮含量较对照组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四阶段也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第一阶段唾液和血清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第二阶段唾液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实验过程中随着负荷的逐渐增加,实验组血睾酮含量/皮质醇逐渐增加。递增负荷运动能够降低运动员血睾酮含量,使皮质醇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递增负荷运动能够使机体分解代谢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糖调节受损(IGR)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肌力、心肺耐力、平衡和步态表现的运动方案,招募75名IGR老年人,进行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下肢肌力、耐力、平衡和行走能力等测试,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将受试者分为肌力训练组(M组)、心肺耐力训练组(C组)、平衡训练组(B组),按照每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各组训练皆以3~4人团体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4次,总共48次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干预结束后3d内进行后测,项目与前测一致.结果:C组和M组对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取得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平衡训练组虽具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髋屈曲肌、膝屈曲肌、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肌力均有显著增加(p0.05).M组和C组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采用肌力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方案的老年人6min行走测试后测结果显著优于接受平衡训练的老年人(p0.05).M组、C组、B组受试者平衡能力均取得显著进步,且C组在串联行走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M组和B组(p0.05);心肺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行走步频、步幅均显著增加(p0.05);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步频、步幅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心肺耐力训练组显著高于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p0.05).得出心肺耐力训练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等得到显著改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世居青海高原和日本平原老年人群血脂及血糖的异同,分析其社会学影响与干预对策.方法:以189名世居青海高原和日本平原65~74岁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抽取晨空腹静脉血5ML分别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及血糖(Glu)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DL-C日本男子显著高于中国男子(P0.01),日本女子高于中国女子,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Cho日本男女均低于中国男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G日本男子低于中国男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日本女子显著低于中国女子(P0.01).Glu日本男女均高于中国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青海高原地区老年男女HDL-C总体低于日本老年男女,而T-CHO和TG高于日本老年男女;Glu日本老年男女高于中国老年男女.说明日本老年男女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生率方面较中国老年男女低,且日本老年男女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可能较中国老年男女强.  相似文献   

18.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组(n=20),运动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 d/周,1.5 h/d),测定有氧运动对中年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血脂含量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NO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NOS活性显著增强(++);血清TC、TG、T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HDL-C提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脂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从而提高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20只1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仙灵骨葆组每天灌服378 mg/kg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期间每两周测一次全身骨密度,待第6周仙灵骨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安乐死取材。取脏器、股骨、胫骨和椎骨进行病理学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micro CT分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呈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脏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给药6周后仙灵骨葆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和椎骨骨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屈服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骨最大载荷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组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仙灵骨葆组血清OCN含量上升、TRACP-5b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抑制骨吸收与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悬浊液)对兔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速率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手术组(DO组)和手术给药组(NG组),每组20只.各实验组兔子分别于牵张术后1 d、1周、2周、4周、6周处死,每个时点处死4只.处死后的兔游离下颌骨行骨密度测量和钙含量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密度和钙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在牵张术后1 d,DO组与NG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1周、2周、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6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变化与骨密度变化整体趋势相同,牵张术后1 d时,DO组与N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含量呈正相关(r=0.869,P0.01),建立回归方程:Y钙含量=-1233.97+3 794.986X骨密度-4 122.103X3骨密度.结论外源性NO供体可以加快牵张成骨新骨的形成速率,缩短手术周期,可根据回顾方程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来推测钙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