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岛国 ,从 16 39年颁布最后一次锁国令到 185 3年美国的炮舰轰开大门的 2 0 0多年时间里 ,日本在国际环境与国际交流中可以说处于孤立状态。特别是其社会发展与各文明古国相比较 ,落后了数千年。但后来通过不断吸收摹仿中国文化、欧美文化等外来先进文化来发展本国。在此过程中 ,不仅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 ,而且随着“兰学”向“洋学”的转化日本逐渐寻求到了建国理论的强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传达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的习俗和心理、宗教仪式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的象征,并且作为一种心理积淀物、一种心理气质,能长久的保存在这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在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它表现出来。研究中日两国共有而不尽相同的“金鸡报恩”类民间故事,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某些迥然的差异,以启示我们为健全和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日本的金鸡报恩故事收在日本鸡介编的《日本民间故事》中。题目为《母鸡报恩》(宫  相似文献   

4.
刘凤娟 《科技信息》2007,(4):232-232
家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一个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摇篮。通过“家”可以透视其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的“家”的剖析,透视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即崇尚自然、集团性、内外分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亚敏 《科技信息》2010,(5):184-184,174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它反映出日本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思维方式又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使用。正是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制约着语言行为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授受表现。  相似文献   

6.
日本电影事业的现况好像是日本整个政治经济面貌的缩影:它尖锐地体现了美国占领者与日本民族命运之间的矛盾,本现了日本电影界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爱国斗争。日本是世界上电影摄制能力极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现今在出产影片的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在1927年起就开始活动的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协会,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出现的活跃而又有影响的左翼电影工作者的团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就摄制过进步的影片。“无产阶级电影协会”最初的斗争活动给日本电影工作者留  相似文献   

7.
周慧  刘琳 《科技信息》2009,(16):9-9
日本谚语具体地可以将其归入“先例话语”一类中,它是前人的创作,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化群体长期的认知和情感评价之后得到认可,从而固定地反映了大和民族的民族特色;它为日本人民所熟悉,并在该群体内部成员间的言语交际中复现时,能够引起共同的联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就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8.
所谓“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直指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各种语言在自身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融入并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语义间的差异性与汉、英两民族的处世态度、文化性格有关。该文欲借对汉、英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的比较来证明国俗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歌谣是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是反映一个民旋社会历史演变的活化石,要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足迹和社会生活,歌谣是最好的标本。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但白族歌谣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到现在为止,收集整理多,理论研究少;社会学研究多,立体研究少。有鉴于此,大理学院与日本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4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共同举办“中日白族歌谣文化学术研讨会”,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国内外学界同仁的研究目光,共同关注以歌谣为代表的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传统建筑实录》(下称《实录》),它以精当的文字、细密的图案和绚丽的彩照把南国北乡的十二个民族的民居、园林、庙宇、桥梁、鼓楼及宝塔等传统建筑之精华汇之成册.这是广西建筑界的专家学者旨在振兴民族地区并使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精心发掘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实录》不是单纯的“实物”、“实例”,而是在那一件件“实物”、“实例”中却渗透着不可名状的民族文化精神。仅就《实录》中的民居用地而论,它给我们其中的一个深刻启示是:在现代土地开发中,亟需弘扬民族建筑文化,吸取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2.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 ,在人们的交际中 ,它们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 ,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 ,也可兼容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 ,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 ;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 ,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 ,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 ,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说“日本传统,是把短暂渺茫看做美的。”这种对短暂的渺茫的美的追求便形成了日本民族的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无常”,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种“无常”观在在日本历代文学作品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日本,也许是在历史、文化方面与我们中国最相近的国家,它的文字、建筑、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有中国的影子。我们的内心深处对它也有一种远房亲戚般的亲近感,历朝历代都对它友善有加。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日本不仅不领情,反而在壮大后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劫难。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充满兽性的野蛮行径,更是令国人在惊愕中困惑不已——这样一个比邻千年、近在咫尺的民族怎会对自己下此毒手?原来日本人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日本人,我们相距很近,但所思所想却相去很远。我们对日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中的一个,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但是在历史发展中,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它那颇具特色的民族狭隘性的一面。特别是现在日本在世界中的表现,更体现了它的民族狭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哆啦A梦”让世界亲近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咏梅 《世界知识》2008,(16):59-61
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外交使节就任仪式”。在这里,日本乃至世界各国都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中国别名“机器猫”、“小叮当”)正式“接受”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高日本对外形象的重任。这也是日本外务省在其2007年11月1日开始的海外安全宣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文山师专民族研究所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一是对云南省确定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这一战略目标的响应,二是基于滇东南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州情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互动影响.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思考怎样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舍起来,即:经济上处于欠发达地位的弱势民族,  相似文献   

19.
8月9日,由大连民族学院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外语系主持召开的“日本语言与跨国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学院举行,来自日本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本专家、学者有6位,曾受到日本政府派遣于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担任中日合作项目“大平班”主任的日本教育专家佐治圭三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专程跟踪采访报道,并在日本早间节目中专题播出,在中日日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会的还有日本教育界著名专家小野米一教授、大连外语学院陈岩教授、青岛海洋大学李庆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2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联合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学院已经招收多届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工作。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及其对人的智力、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是民族教育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是近几年教育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该课题与时下人们广泛关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的记录描述研究不同。以我国的蒙古族摔跤为例,不仅研究蒙古族摔跤的起源、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蒙古族摔跤对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关注蒙古族摔跤的传承方式与现状、在目前社会变迁条件下蒙古族摔跤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此外,该课题还关注国外的民族文化现象,例如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柔道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