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川东低山区中生代和古生代碳酸盐类岩层广泛分布,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之一。本区各碳酸盐岩层建造、岩性、岩相垂相变化较大,分布呈狭长条带,岩溶地貌发育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近年来,通过野外调查,感到重庆附近地区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的循环交替条件以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关系密切,表现在岩溶地貌形态组合特征方面亦比较突出,值得研究讨论,这对探讨川东地区岩溶地貌发育规律和指导生产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的范围属川东低山区西南一小部分,这里有嘉陵江小三峡背斜和南温泉背斜。重庆附近地区的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这些地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综合利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划分3 个岩溶地貌单元和8 类微地貌单元,并细分古岩溶地貌分区,对分区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认为,不同岩溶带普遍发育裂缝和孔洞,但在不同地貌分区内储集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表层岩溶带的岩溶高地和斜坡主d:\PDF\.pdf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储层;垂直岩溶带裂缝、孔洞均发育;而径流岩溶带中的孔洞和洞穴较发育。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陡背斜区张裂隙发育规律与岩溶地貌的空间分异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张裂隙发育规律预测岩溶空间分异性,也可以通过岩溶空间分异性预测构造张裂隙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岩层面主曲率为切入点,通过四川盆地东部明月峡背斜区现场调查、遥感解译、数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手段,采用岩层面的主曲率对背斜区张裂隙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张裂隙与岩溶地貌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岩层面主曲率大小、张裂隙发育概率及岩溶地貌空间分异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岩层面主曲率大的区域,地表岩溶发育较强。川东背斜区岩溶空间分异的主控因素是构造运动产生的张裂隙,岩体张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早期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现代岩溶地貌空间分异是岩溶正反馈机制促进原始张裂隙差异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长江三峡岩溶(喀斯特)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对长江三峡岩溶峡谷地貌特征的看法.这里岩溶地貌发育条件十分优越,发育历史又特别长久,因此岩溶地貌不仅形态特别完整,而且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同时,古今深浅岩溶还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发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地层的高夷平面上,由于受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发育不够均匀,但以溶洼丘峰为主,溶洼往往积水成湖,是我国南北方典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区。  相似文献   

6.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广西都安岩溶地貌及其发育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地区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向被认为是桂西岩溶山地的代表性地点,并是我国重点岩溶研究地区之一,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因此,总结该区的岩溶地貌发育规律和历史,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愿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冰川冻土地貌、岩溶地貌及相应的黄土堆积、红土的发育等地貌与堆积物以及海面与湖面变化、生物群演替与迁移等多种气候标志为依据,讨论我国气候地貌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发育深度等问题,进而探讨我国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 一、岩溶地貌在我国1:100万地貌图中的地位我国是世界岩溶分布最广、发育最好、类型最多的一个国家。发育岩溶的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遍及21个省(区)125万余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3%。除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岩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外,近年还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发现了古热带岩溶地貌—蚀余峰林地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国外学者把我国热带岩溶称为“中国式喀斯特”,桂林—阳朔称为世界岩溶的“圣地”,岩溶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有赖于在中国解决等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对DEM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取地形地貌信息,是对复杂山区景观资源和地质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基于ASTER GDEM数据对岩溶地区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和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地貌特征因子进行提取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上和地下岩溶地貌形态如岩溶峡谷和岩溶洞穴等广泛发育且品位很高,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研究区地形破碎,地表坡度、起伏度、切割深度均较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应注意加强环境治理和景观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研究老庙山地区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入手,结合区域的景观结构,运用综合观点,对该区旅游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为我省开辟新的旅游园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它的3个主要类型,并把我国新构造运动粗略地分为3个大区,最后分析了新构造运动下的贵州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表水资源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面积约2/3以上分布着碳酸盐类岩层,广泛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由于地下岩溶管道发育,从而形成了我省较为特殊的岩溶山区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对地表水资源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陆地蒸发量以及泥沙量、水质等主要特征值的统计分析与评价,阐述它们明显的地区差异、变化范围、时空变化及地表水质的污染情况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风化程度的发展对应于矿区岩溶地貌的演化:地貌分带是矿区岩溶演化的基本规律之一;随着地貌演化过程中岩溶类型的顺序发展,地貌分带形态的变化趋向于不规则;矿区岩溶类型分带对应不同的水系结构,分带地貌演化反映水系发展过程,从水系演化关系指示矿区岩溶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多旋回活动的特征;通过对比那豆与太平一教美矿区,发现堆积矿的分布形态随地貌演化趋向于分散和不均匀,堆积矿成分的变化趋势符合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堆积矿的氧化铝含量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与地下岩溶演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岩溶地貌初步恢复了矿区地下小流域水系分布形态,发现岩溶水系发育程度是形成地貌差异和堆积矿变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乌当区北部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处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地区,在岩溶地貌广泛发育的背景下,地下水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下岩溶裂隙空间中。研究显示,乌当区北部地下水多以溶蚀孔隙的裂隙水为主,溶蚀溶洞的裂隙水次之,地下水出露点分布较广,向低洼区分布且区域分散,出水量较少导致取水难度大。根据乌当区北部地下水特征对其进行利用开发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石市位于鄂东南,北临长江,南依黄荆山,是湖北第二大市。黄石地区的岩溶地貌在鄂东南颇具代表性。研究这里的岩溶不仅有助于鄂东南岩溶研究的开展,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也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黄石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 从大地构造单元来讲,黄石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和新华夏构造线鄂城——大磨山隆起带东边的相交部位。大地构造划分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西延部分—  相似文献   

17.
贵州平坝县龙井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省平坝县龙井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龙井岩溶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发育规律等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基于地质分析的角度,认为划分其边界条件的依据主要为:地形分水岭、水系分布情况、地表裸露岩溶地貌发育规律、相邻独立岩溶水系统的确定、地下水出露点等。龙井岩溶水系统的发育主要受地表水文网和裂隙构造的影响,以地下暗河为主要形式;并以地下暗河出口为地表排泄点,其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水,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8.
贵州岩溶地区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岩溶地区具有典型亚热带岩溶地貌和生态环境特征,发育完整的白云岩和灰岩红土剖面,依据12个剖面72件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岩溶地区经土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碳酸盐岩红土成土地球化学的三个主要过程:富硅铝脱钙镁过程,富铁锰过程和富铝脱硅过程,在碳到盐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Cu,Pb,Zn,Ni,Co,Cr,Rb,F,Cl和As等微量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和分异。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对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柳杨堡地区构造特征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地震解释有着十几公里似断裂并未证实,古岩溶地貌形成成为了确凿的证据,通过地震解释方法1*1地震解释、相干体技术、顺层相干体以及时间切片等技术,研究区内存在大量背斜结构构造为岩溶古地貌控制下的盐底辟及太原组-下石盒子组披覆叠加型构造。研究区内向斜主要是岩溶作用控制下的重力负载等叠加型。柳杨堡气田石炭-二叠系内断层发育主要由盐底辟及岩溶塌陷所诱发。揭示出部分地区地震相位错断,岩溶作用导致的古地貌起伏差异所引起的。加里东末期开始发育大规律的岩溶作用,形成了早期初步岩溶古地貌,这期岩溶地貌对太原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加里东末期岩溶地貌在石炭纪岩溶作用进一步作用下地貌差异逐步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古岩溶对太原组的沉积控制。二叠纪早期,岩溶作用逐步减弱。建议下一步重点加强源内气藏评价开发的力度,选取贴近烃源岩层的砂体,进行水平井钻井评价,有利于钻取砂体内的天然气,通过深度压裂手段把烃源岩层内煤层气钻取出来。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岩溶洞穴堆积层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岩溶地貌特别典型,洞穴堆积也十分发育,具有世界意义。其中以碎屑物质为主的洞穴堆积层中往往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物,有些已成为第四纪的标准地层,记录着古环境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各种类型的洞穴堆积,特别是洞穴碎屑沉织的特征,并分析洞穴堆积层的特点及其与洞外地层之间的联系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