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逢春 《长春大学学报》2013,(9):1161-1164,1181
"三吏"组诗与"三别"组诗同为一体,"三吏"立足于官与吏的层面突出爱国主题,而不是"揭露"、"批判"的初衷。诗人杜甫运斤成风,巧妙地将叙事性、故事性和历史的真实性融于诗史之中。诗圣少陵"奉儒守官",故其诗歌创作不离"忧国"、"思君"之宗,诗歌内容总能"推见至隐",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的言行表现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主题,"三吏"组诗就是作者人生理想和创作理念的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而每个民族的文学也有“永不凋谢”的作品。在群星灿烂的当代苏联文坛,瓦西里耶夫就是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数万字的中篇,叩开了通往群星之路的大门,使之毫无愧色地跻身于当代苏联文坛的高峰之列。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是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之所以能够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正是瓦西里耶夫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简炼集中地塑造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现在来看,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崭新的文学形象,突破了过去封建理教束缚下传统女性的守旧形象。本文试图从寻求爱情婚姻自由、挑战封建禁欲、追求女权独立、彰显个人聪明才干、肝胆行侠等五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自由,十分崇高和美好,向来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从一定意义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人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为自由而奋斗的历史.爱国诗人裴多菲,在革命斗争中写下伟大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就是表达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鼓舞着人们为自由而战.在中华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追求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享  相似文献   

6.
解放区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翻身女性形象一反之前扭捏的女儿之态,她们英姿飒爽,健康开朗,在政权的支持下终于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不过,女性话语在强大的民族解放话语中被有意地遮蔽了,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并没有解除文化心理上对于男性的依附感,她们作为第二性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女性意识是仍是相当匮乏的。  相似文献   

7.
朱晓静 《科技信息》2011,(28):166-167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富有现代色彩,原因之一在于奥斯丁通过塑造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龟与兔——探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地位问题,对女性所遭受的父权制压迫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和谴责。尽管这两类女性的处事态度截然不同,却同样陷于父权制压迫的困境,是被动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一场思想和文化观念领域的巨大变革唤醒了在黑暗的历史隧道中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妇女,奏响了一代知识女性灵魂觉醒的伟大序曲.然而传统和现代两种思想的交融使她们本身的生存状态与成长道路充满了挫折与痛苦,新思想与旧传统的争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刘庆邦素以善于描写女性而闻名,近年来他又塑造了几个颇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这标志着他从塑造冲突反抗型性格女性到塑造坚忍宽容型性格女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鸟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三言二拍”二百卷中涉及教师教学与生活的篇幅有二十余篇.通过对这些描述的研究得出:宋元明的教师基本上是儒士担任,因为科举的演变、政教一体化促成了教师品卑俸微的局面,也导致了教师这一群体无法形成一种规范的职业而存在.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培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晶  李晓岚 《科技信息》2012,(5):260-260
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呈现了一系列的畸人形象,其中对女人有很多细腻深刻的描写,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转型社会中的女人命运的颠沛,揭示了传统女性遭受的伤害与压抑和伤害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野蔷薇》中“时代女性”群像的特征、个体的差异和作者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手法,从而探讨茅盾短篇小说创作独特的人物塑造及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画家参加1943年“现代日本画展”及由此引发的美术讨论是我国美术现代化运动的重要事件。这是一次在东西方视域下展开的文化事件,依据艺术的审美性和道德性、普遍性和民族性、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等维度对西方绘画做了他者化和相对化的处置,重构了基于“内部东方主义”的美术现代化标准。它虽有过度捧高日本画之嫌,却在绘画领域实现了对“近代文明范式”的超越,不仅彰显了中国绘画主体性,也肯定了其优良传统,还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并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绘画有益结合”的美术现代化道路,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朗·富勒清楚地认识到,他与法律实证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自的法律观不同,而两种不同法律观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展开的争论,可归结为“分离命题”与“结合命题”之争,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富勒对此做过一套逻辑上的论证,其“内在道德”学说旨在克服“分离命题”;只不过他所借助的概念分析和模态逻辑,也是伦理自然主义者所借助的重要理论工具。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律和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言”、“二拍”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反映商人生活。它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一,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对商人生活的反映是很有限的、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带着某些偏见的歪曲反映,而蒋兴哥、文若虚这样的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人经过几千年的艰难跋涉,终了走进了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画廊,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增添了新的光彩。其二,这些商人形象既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沃土,又表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精神,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文学的特色。目前,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7.
在唯物史观中,制度首先是社会基本结构,制度又是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是利益关系的对象化形式。相比而言,新制度经济学则在一般、抽象的基础上分析制度,缺乏对宏观社会制度及其变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茅盾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中,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别引人瞩目。他塑造这类形象,起始于第一部创作《蚀》三部曲。他说,《蚀》里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茅盾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各具有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但大多同这“二型”有着“血缘”关系,分别组成各自的“家族”,形成时代女性形象的二个系列。前者,除了静女士,方太太,还有环小姐(《自杀》),张女士(《昙》),琼华(《一个女性》)以及林佩瑶(《子夜》)。后者,在慧女士、孙舞  相似文献   

19.
薛晴的小说《当年拚却醉颜红》讲述了两位都市白领丽人麦微、崔燕对爱情的执著和绝望、坚韧和无助、挣扎和牺牲以及麦微和楚天舒、崔燕和任远重的错位爱情悲剧。文章从麦微、崔燕的爱情观入手,分析她们在两性情感的错位认识以及导致的悲剧性结局,从而看到这些女性内心隐秘的充满爱与恨的世界,对情感的无望等待和坚守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以“圆”为单位,其中有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即与我国传统的推崇“圆”的文化心态有关。“圆”在我国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早巳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而渗透到了文化生活的诸多领域。例如,农历十五被称为“圆日”,八月十五为为“团圆节”,除夕之夜必吃“团圆饭”,合家守岁要?团坐”。作诗追美“圆美流转”,戏曲讲究字正腔“圆”.绘画推崇“意圆神足”,乃至于认为“圆”乃一切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我国古代货币(铜钱)的外面内方,是“圆”文化心态的一种物化。而将货币单位定为“圆”,乃是“圆”文化心态物化的扩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