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根据能力冰山模型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向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发展背景以及企业对劳动力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发现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迎合了市场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用人标准的研究,揭示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乏对其职业发展潜力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有顺应市场需求,兼具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免于使自身沦为工作的工具,而是置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目标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开始由以规模发展为主转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职业素养是我们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职药学专业特点突出,技术性强,强调培养药学高职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技能有着重要意义。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验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阐述了培养药学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些探索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余红梅 《科技信息》2012,(21):187-188
高校图书馆的有效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生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护生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提出了护生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已经占据了人才培养的半壁江山,企业越来越关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全程职业素养系统工程,构建了从学生入学至毕业全程职业素养模式,提出对高职学生大一新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塑造,对大三学生进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现状,为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65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专项调查。结果部分护生对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了解的,但也有部分不太清楚;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职业风险中锐器损伤率达67.8%、药物损伤发生率为20.7%;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应加强职业风险教育。结论卫生类高职校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摇篮,要为护生提供更为科学、全面、实用的护理职业教育,切实提高护生预防职业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敏 《科技信息》2010,(33):I0245-I0246
本文探讨了以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对高职公共英语课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改革,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方面的知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各种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潘岩 《科技资讯》2013,(33):232-232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养成专业素养、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关键环节,实习前岗前培训是护生从学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措施是将实习前岗前培训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按要求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实施细则、优化岗前培训内容、强化训练效果、注重培养综合素养和强化考核环节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该学院高职生的信息素养较低、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利用能力存在较大不足以及他们希望得到文献信息利用能力培养机会的结论。针对该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培养高职生信息素养及信息利用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给社会各职业都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医护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偏低、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引发了诸多医疗事故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护从业者的激烈批评。如何妥善解决这一热点矛盾问题,值得思考。笔者通过对某省6所卫生高职院校师生及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然后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几类主体对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相似文献   

11.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显性课程为主的培养方法无法达到“心理”层面的提高。以会展专业为例,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文化心理等方面论述隐性课程设计,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教育标准的发展与改革,国家和教育部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越发重视。这就要求高职在校生的学校教育要与职业素养进行联系,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职业素养标准与职业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重在实践能力的培育,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零距离对接,保证学生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基于这种状况下,校企合作是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存在着显著的成效。为此,将校企合作与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有机结合,分析现如今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意义,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涵义的剖析,分析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较系统提出了教育改革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进入实习期后,学习内容以隐性知识为主,学习方式以参与实践为主,这与学校教育的集中授课式的传授显性知识的学习模式存在区别.在分析隐性知识学习特点和高职生实习期学习观不足的基础上,可从企业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机制的把握和学习能力提升三个角度探讨学生实习期转变学习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职生的思想状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分析解决问题和职业素养培养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起着一定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了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向宇  黄敏  张苹蓉  江桃桃  肖静  胡丹 《科技资讯》2014,(35):184-184
探讨高职护理礼仪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渗透"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的最佳途径。先以培训形式在校内师生中普及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初步融入医院文化,再正式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渗透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改革后的护士礼仪培训和教学,提高了护生的职业修养,护生的职业意识普遍增强,指导教师受邀到仙桃及周边地区各医院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成功地完成了高职护理礼仪课程改革,可帮助护生及早建立职业认同感,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尹春玲  王卫京 《科技信息》2013,(17):282-282
本文重点论述高职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分为显性职业化教育与隐性职业化教育,前者指职业资格证,后者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化教育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知识技能外化水平低,缺乏有职业化教育能力的高校教师,没有形成职业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影响力、专门设立职业素养养成课等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晓蕾 《科技信息》2011,(30):237-238
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围绕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高职人才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使我国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素养具备的特征,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未能体现技术素养培养目标、忽视了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素养养成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思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设置高职课程、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高职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重视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的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