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人看书时,需要用手去触摸盲文,即靠触觉来认字,所以读速很慢。我设想了一种手套,手套上装有传感器和小喇叭,如图所示。当盲人触摸盲文时,通过传感器可将盲文转变为它的读音,再经由小喇叭发出声来,这样就把触觉变为了听觉,可以极大地提高盲人的阅  相似文献   

2.
刘伟  宋昀 《科学之友》2007,(6):94-96
我绻在窝里,绞尽脑汁想补救的办法,手碰上身边冰凉的“石头”,眼前一亮:“水晶!哈哈,有办法啦!”古代的阳光迎来又一个黎明。我带着“白兔”在坚硬粗糙的山石上打磨水晶。用了大半天时间,一面透镜成形了。我兴奋地举起它,对准太阳,把光斑汇聚在干草上,等呀等,终于看到干草冒烟,然后又现出火苗。  相似文献   

3.
鹰和箭     
有一只鹰正在飞上高高的天空,忽然听到了飞箭的嗖嗖声,接着感觉到受了致命的伤。它胡乱摆动着翅膀慢慢地落到了地上,身上流出了很多的血。鹰往下看了看穿透了自己身体的箭,发现箭是由它自己羽毛中的一根做成的,“唉,真让我悲伤。”它哭叫着死去了。  相似文献   

4.
刺猬的"刺"     
刺猬,属哺乳纲,猬科,是一种招人喜爱的小动物。它身体肥胖,长约25厘米,小眼睛,小耳朵,四肢短,毛短,尾巴也短,爪弯而锐利。成年的刺猬身上有5000~8000根刺。据动物学研究证实,刺猬尽管浑身长刺,貌似凶恶的杀手,但其性格却十分温顺,很少主动用身上的刺去攻击其他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刺猬仅把自己的刺当作“盾”,而不是“矛”。当遇到强敌攻击时,它会立即将身子蜷曲成球状,以刺保护身体。当外出时,它会有意用身上的刺刺上一些落叶,如侦察兵头上的树枝一样当作伪装,为的是避免被人发现。当不慎从高处跌落时,它身上的密刺又成了一根根弹簧,起着…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这个春节过得好吗?春节的开始意味着严寒的到来,又到了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气、睡觉靠实力的季节了。出门在外,每个人都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过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部位——手!如今绝大部分的手机是触屏手机,但如果我们戴着手套就根本无法操作它。在这个靠手机获取大量信息的时代,许多使用者为了及时浏览信息、收集资讯,不得不在刺骨的寒风中摘下手套操作触屏手机。深受其害的小编今天就要"为民除害",向大家推荐一款利器,它  相似文献   

6.
拯救黑熊     
1993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谢罗女士在中国南方参观了一个养熊场。当看到那些被囚禁的黑熊时,她简直愣住了。当她就要离开这个熊场时,突然感到后背被拍了一下。这是一只熊的“手”!谢罗女士转身握住了熊的“手”。熊轻柔地用“手”在谢罗女士手上缓缓地抠着。四目相视的那一刹那,谢罗女士感到熊仿佛在说:“救救我!”。谢罗女士流下了眼泪,她对自己也仿佛在对笼里的黑熊说:“我一定要救出你!”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新式人工手能模仿真手掌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灵巧的“人工手”,它上面安装了数个马达,能够模仿真正的手掌,完成许多复杂的动作。这种新式“人工手”内部装有小型的马达和电池,从而可以通过马达来控制手指完成指定的动作。假如再装上一种能够读取信号的芯片,将“人工手”与肌肉相连,就可以利用手臂肌肉的微小动作控制手腕的活动。南安普敦大学的医学家保罗·坎普尔介绍,他研究的“人工手”安装了6套马达及其附件设备,能让5个手指分开活动。这只“人工手”可以抓住圆球一样的物体;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夹紧一个物体,像用钥匙开门一样;可以…  相似文献   

8.
行动中创造     
生存何足道!要生活,就必须行动。你在何处,我在向你呼吁,箭手!生命之弓在你脚下横着。俯下身来,拣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我的箭如飘忽的羽翼,嗖地飞去了,那箭手把手挪回来,搁在肩头,注视着向远方消失的飞矢。而渐渐地,已经射过的弓弦由震颤归于凝止。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通常称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所谓“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体内的“爱情物质”,亦称“恋爱兴奋剂”。科学研究表明,“爱情物质”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呔等。其中笨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神秘物质”,一旦遇到所爱慕的人时,就会使体内的这种物质起作用,一种晕眩之感自然产生。同样,失恋者吃点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可以改善抑郁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0.
时间,有如箭一般飞逝,没有人不惦记着它,时间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为什么时间总是沿一个方向朝前流动?可否颠倒“时间之箭”的方向?时间能倒流吗? 美国人理查德·莫瑞斯(Richard Morris)于1985年发表了名叫《时间之箭》的专著,深入探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间观念的演变,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莫瑞斯根据各个学科对时间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将“时间之箭”分为5种:  相似文献   

11.
新创意象棋     
一、如附图所示,将棋盘设计成“八边八角”形状。二、图中新增设一子“箭”,分别摆放在“1”、“11”、“一”和“十一”位置,走法和“士”一样走 方格的对角,只是“箭”没有限止,可以满棋盘周一对角上跑或吃子。但不能横或竖走, 和国际象棋中的“皇后”相似。三、其他棋子和传统象棋一样不变,摆放如下: “一”和“十一”放“箭”“1”和“11”放“箭” “二”和“十”放“车” “2”和“10”放“车” “三”和“九”放“马” “3”和“9”放“马” “四”和“八”放“相” “4”和“8”放“相” “五”和“七”放“士” “5”和“7”放“十” “六”放“帅” “6”放“将” 还有“炮”、“兵”、“卒”和传统象棋放法一样。注意:除“箭”子是对角走行外,其他棋子走法不改变,“相”或“象”可以走到“二”、“十”、 “2”、“10”位置。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拥有人工智能的第三代机器人不仅有眼、耳、嘴、手和脚,而且还有脑子。工厂中大量使用的坐在装配台前的“机器人装配工”,长有两只“摄像机眼”,它一眼看图,一眼瞅看台上的零件,然后由“脑”指挥两只“手”,找出需要的零件,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装配。它看懂一张图纸仅需20秒钟,比技术员要快得多,但这种机器人眼睛看到的还是物件的单面形象而已。美国斯坦福大学制成了一个取名“赛克”的机器人,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科研人员曾让它当众表演它的脑体结合的杰作。它必须走到屋中央的平台上,将那里的一只箱子推下来,并取出箱子里的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远在天马座星云之外,有一个银河中绝无仅有的能源,天文学家们想把在银河中心发现的那个东西称为“致密源”,以便把它记载下来。但事实上,现在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质量比太阳还大一百万倍的黑洞。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厚厚的星际尘埃和气体的带所遮蔽住的这个银河中心远离我们有30,000光年  相似文献   

14.
谦逊的中国人很少用“完美”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它有悖于“人无完人”的传统观念,但当我和一同参与采访的年轻编辑郭纪生见到本期“今日启明星”专栏的访问对象翟琦巍(下图),看了他的材料并与之交谈后,我们感到翟琦巍堪称是一个我们心目中的接近“完美之人”。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域发现了一群红色手鱼(Thymichthys politus),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第二个红色手鱼种群。红色手鱼是一种外形非常奇特鱼,它顶着一个醒目的背鳍,仿佛梳着“莫西干”发型,还长着一对像手一样的胸鳍。红色手鱼活动的范围很小,因为它们几乎不会游泳,只用“手”支撑着身体缓慢爬行。红色手鱼非常稀少,之前已知的种群只有一个,据估计有20~40只。此次发现的种群生活在距离前一个种群不远处,规模也基本相当。近年来,由于栖息地消退、海水污染和物种入侵等  相似文献   

16.
“天使”笔 在做物理习题时,常常要判断电场、磁场、电流及受力的方向。这 时,只好放下笔,按 照规则伸出手来进 行判定,真烦人。我 想,何不在笔的顶 端插上3只手呢? 如图所示,右手用 来进行“右手定则 判定”,握拳的右手 用来判定‘安培定 则(右手螺旋)”,左 手用来进行“左手定则判定”,这样就方便多了。这种笔看上去像长了翅膀的天使,因此我叫它“天使”笔。 (设想者:江秋生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中学高二(6)班 邮编:366300) 合成磁带 现在,喜欢音乐的人越来越 多,购买 自己喜 欢的歌 手的磁 带成了 歌迷们 一笔不 小的开销。大家买磁带往往只因为喜欢其 中的一首或几首歌曲,其他的似乎  相似文献   

17.
位于法国蒙被利埃的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手套:只需一摸,不用切开水果它就可以测出水果的成熟程度和所含的糖分。经过2年的研究,这种生物手套已经上市销售。这种手套只有400克重,上面有一个微型传感器与一台电  相似文献   

18.
1655年的一个晴朗之夜,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用自制的折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土卫六,西方人叫它“泰坦”。从那时起,天文学家饶有兴趣地关注了它300多年。泰坦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层厚厚的橙红色大气,那是氮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有地球大气层的7倍那么厚,也是迄今所知太阳系中惟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1980年;当“旅行者1号”飞船飞过泰坦时,这层大气成为飞船观测泰坦的一道屏障。据最新的红外成像显示,泰坦地面形态比较复杂,表面明暗不均,一些暗区可能是液态烃(液态碳氢化合物)海,一些较亮的区域则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我是“知力”的忠实读者,我第一次与“知力”晤面是在一次偶然去邮电局报刊零售点时发现的,我一见到它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了。现在算来已有两三年了,我与“知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特辑”最为我欣赏。其他内容也涉及面十分广泛,真令我既长知识又长见识。我祝愿“知力”办得更好,更丰富,为传播知识尽一份力。河南陈东东我是“知力”的一位读者,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订阅且期期保存完好。每当与一天的行政工作打完交道,手捧“知力”,畅游知识的海洋,其乐融融。如今,我的儿子也8岁了,“知力”又成了我启迪儿子智慧,解答他“十万个为…  相似文献   

20.
我开始接触中医药是在40年前。那时,我在接受“再教育”,除了开推土机,下班后没有事情可做,我母亲怕我荒废了时间,教我学中医,用双手为师傅治病。第一个患者是我所在单位车队队长的妈妈,60余岁,哮喘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用药没缓解,晚上跪着打瞌睡。我用母亲教我的用手点穴调整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