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写作练习中的必要反馈。作文讲评课上表扬优点,找出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前有的学生对作文讲评课不感兴趣,认为老师讲的是别人的东西,与自己无关,那是因为老师讲评时只是找一两篇范文,泛泛讲讲而已,以偏概全,没有针对性,没有使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讲评课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变化不大,尤其是作文批改,一直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这种批改令语文老师头痛不已,每次批改象搬一座大山一样,老师累得腰酸背痛,而收效甚微。学生拿上作文本只是看看分数,根本不去考虑老师要如此修改的道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醒悟:要想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作文评改中要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语不仅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如何才能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批语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在一次作文批改练习中,发现了一篇学生作文《说“迷”》和这个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及一张纸条(附后)。大家读后感慨万分,觉得老师的批语给学生的刺激太重。老师下批语要慎重,作文批语要注意方法。由于这个例子太突出,太典型,恐属个别现象,因而没有披露。几年来的作文批改练习类似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只要批改过学生作文的人深知:在几天内要批完五六十甚至上百篇同一题目的作文,如何下批语是一个既头痛又煞费苦心的事。因此,作文批语值得三思、值得探讨。 为什么要下批语?这涉及到为什么要批改作文。自古以来,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改文稿的故事很多,我不想重复引述。我的看法是:下笔成文者有之,改而改坏者有之,但都是少数。多数情形,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情形,是改好了的。”(吕叔湘《学文杂感》)这是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有经常作文的需要,这种作文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需要几次才能算数。这还因为,作文批改是  相似文献   

5.
任伟 《科技知识动漫》2010,(12):116-117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的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题,不愿做作文,这种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何以会出现如此状况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的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题,不愿做作文,这种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何以会出现如此状况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而作文批语这项工作我觉得最能集中地体现师德师能。 一条批语三言两句,却可能拯救一个绝望的灵魂,影响学生的终生;一条批语三言两句,却闪烁着教师的智慧之光,成为育人的秘诀。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人生观,世界观的方式。批阅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还有着无比广阔的教育天地!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是最天真、最充满好奇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爱说、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但为什么一到作文课时,一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呢?我认为这主要与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作文教学方法有关。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状况,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的能力,我认为教师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郑虹 《遵义科技》2005,33(2):62-63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语言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是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其能力是评议素养的综合体现,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这一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应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写法的指导上,还体现在教师如何去以艺术性的批语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上,改变以往大一统的评语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发挥作文评语的多种功能,对加深师生在写作上的交流,转化后进学生,激励优秀学生,提高一般学生的写作水平均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的思想感情、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富有创造力的脑力劳动,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集中反映,衡量学生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的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总感到无话可写,或茫无头绪,往往只是写上三言两语完事,要不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那么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精神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之中,作文教学自然会迈向成功。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教学活动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现象很普遍,主要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所致,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涂广森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107-107,113
文章通过采取“建议式”批语、互改法、流水法、集体法和复评法等多种作文批改的形式,以典型的事例、严密的论证,提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文批改的新做法,对于充分发挥教师作文批改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新时期作文批改的新形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对作文普遍地不感兴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情感的缺失,或者说是对情感的不敏感。真情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进射出耀眼的光芒,文字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现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充满真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部分学生怕作文,原因种种,其间对作文无兴趣、把作文当着“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确是提高作文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李兆迎 《科技资讯》2006,(36):81-81
小学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作文的心理需要,心理欲望,再好的指导方法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却又难以取得很好效果的环节。学生每写一篇作文,如能反复推敲,改去疵病,不仅可以文通字顺,提高作文质量,还可以从“改”法中悟出“写”法,历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过去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与作文指导截然分开,先作后评,生作师评。一个学生写一篇作文,从命题、指导、写作到评改,以教师始,又以教师终,教师精批细改,非常辛苦,而学生却只关心等第或分数,很少细细地去反思教师的批改和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正>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规律,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遵循其规律并进行科学有序的指导。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规律有四: 一、先“内容”后“形式”的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985年,吉林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老师谈文色变,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几年来,我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我的学生不再那么怕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批阅、评论是很重要环节,以认真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写好批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健康、质朴的文风,对扭转应教育形成的抄袭,仿造的风气,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