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模拟地下水滤池和滤料的条件下,对二种鞘铁菌进行了除锰和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鞘铁菌有很强的除锰能力,在该菌大量繁殖时除锰率与菌数显示正相关;鞘铁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形成滤料表面除锰的“活性滤膜”,用戊二醛交联法固定菌体于滤料中,可加速活性滤膜的形成和提高除锰率;在活性滤膜中还存在着非生物的除锰.  相似文献   

2.
铁锰氧化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所得样品进行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进一步研究所得菌株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曲线和氧化曲线,设置不同的pH梯度和温度梯度考察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成功地从12个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高效铁锰氧化细菌,在含铁离子和锰离子分别为160 mg/L和65 mg/L的培养液中,对Fe2+去除率接近100%,对Mn2+去除率达85%以上,表明2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铁的去除时间与菌体对数生长期相对应,而锰的去除稍迟,表明25~28 ℃,pH6.8~7.5为菌体最佳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固锰除锰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采集了土著除锰菌扩增后接种于除铁除锰滤层,再经2~3个月的滤层培养,取得了强劲的除锰能力。当原水Mn2+为1~3mg/L,Fe2+为0.1~0.5mg/L,在正常滤速下,滤后水Mn2+减至0.05mg/L, 总铁为痕量,优于国家标准。该厂出水常年良好稳定,满足了高新产业优良用水之需。生物固锰除锰理论的工程实践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水质净化工程上除锰的难题,创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首座大型生物除铁除锰水厂。  相似文献   

4.
以沙果为原料加工澄清果汁,分析其在破碎、酶解、灭酶、压榨、过滤、调配、灭菌、贮藏等加工过程中抗氧化成分质量浓度及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破碎处理相比,酶解处理沙果果汁中总酚、黄酮质量浓度以及铁还原能力增加了约30%,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约15%。而随后的灭酶、压榨以及过滤操作均导致总酚、黄酮质量浓度以及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过滤处理后的果汁相比,高温灭菌处理导致果汁总酚质量浓度以及铁还原能力增加约15%,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约5%。与高温灭菌处理相比,经冷藏后的果汁其总酚质量浓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9.07%, 5.19%, 8.57%。此外,微波杀菌处理的果汁可更好地保留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5.
酶解-超声法破碎大肠杆菌提纯包含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杆菌的破碎方法对包含体的纯度有较大影响.采用酶解和超声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肠杆菌的破碎实验研究,考察了溶菌酶用量、酶解温度、超声处理功率和时间等因素对菌体破碎程度的影响,通过测定破碎液的A650,A280,A260 nm来反映细胞的破碎程度和胞内蛋白及核酸物质的释放情况.在优化的条件下,每克湿菌体添加2 mg溶菌酶,30 ℃酶解60 min、500 W超声破碎50次后,经分离洗涤可获得纯度达57%的包含体.本方法可获得纯度更高的包含体,利于重组蛋白的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测定了果胶酶产生菌Asp.3.396对远红外的吸收主波长为6—10μ。同时,对Asp.3.396菌体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可促进菌体代谢,提高产酶能力14.4—17.2%。但对菌体黑色孢子的形成有明显的抑止。这个结果是有用于水果加工工艺的。  相似文献   

7.
以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降解效果及其最佳降解条件.研究表明,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对于游离态菌体能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和锰过氧化物酶(Mn P).DEP降解效果受固定化菌体接种量、p H值、温度和DEP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当p H为6,温度为35℃,DEP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加入8 g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时,DEP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达到94.6%.  相似文献   

8.
工业生产中微生物细胞在发酵结束后常被作为废弃物丢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废弃细胞进行破壁处理,废弃菌体水解液可替代酵母膏作有机氮源用于发酵产腈水合酶.通过采用超声波、冻融、热碱3种方法破碎细胞,测定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的高低,确定选择热碱法为最佳细胞破碎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优破壁条件为:N aOH加入量5g.L-1,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1.5h.在最佳破壁条件下,细胞破碎液中氨基氮含量为24.5 g· L-1.并考察了酵母膏与水解液的不同配比对腈水合酶发酵酶活的影响,确定了酵母膏与废弃菌体水解液的最佳配比为3:2.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碱法处理废弃菌体的水解液作为氮源部分代替酵母膏,发酵酶活为1 063万U·mL-1,而完全利用酵母膏作为氮源的发酵酶活为1 055万U·mL-1.  相似文献   

9.
不同缓冲体系下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组缓冲体系不同的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并比较这6组缓冲体系在裂褶菌F17产酶过程中对pH值的缓冲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各缓冲体系对裂褶菌F17产酶的影响不同.在酸性条件下,缓冲培养基的pH值变化不大;在碱性条件下,NH4C l-氨水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两种体系的缓冲调节能力较其他体系要好.灭菌后pH值为7.2~9.5的缓冲培养基有利于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0.
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株并从中挑出产漆酶(Lac)和锰过氧化物酶(MnP)能力较强的4株菌株,复合培养得到4种复合菌ABC,ACD,ABD和BCD.复合培养后Lac和MnP产酶高峰较单一培养均有所提前,ABC,ACD的Lac和MnP酶活力活在60~72 h达到最大.BCD的Lac和MnP酶活力均高于其他3种,而且其MnP有两个产酶高峰.芦苇浆经4种复合菌处理后,卡伯值均有所下降,经BCD处理后卡伯值降幅最大,达到(5.3±0.1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2.
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双功能试剂戊二醛作交联剂,将纤维素酶固定于脱酰度93.66%的壳聚糖上,探讨了交联剂的浓度、给酶量等固定化条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米氏常数、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等理化性质.实验发现:脱乙酰度高的壳聚糖所用戊二醛的质量浓度较高,且固定化酶量较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原酶高,与底物亲和力增加;最适pH值向酸性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3.
高燕锰矿区矿层主量元素比值特征说明锰矿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组分,沉积于较深的、弱氧化环境,锰矿形成可能与成岩作用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锰矿层中Fe由陆源物质带入,Mn主要来自海洋组分,P主要来自富磷海洋生物。通过R型聚类分析将主量元素分为三组,分别代表陆源沉积物、海洋自生产物和生物沉积,组间相关性反映锰矿具生物成因特点。综上,认为高燕锰矿为海水中锰质经生物作用初始富集后在较深的、弱氧化环境下通过成岩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4.
用新鲜牛胰脏,采用盐析、层析、超滤方法对胰蛋白酶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探索一套胰蛋白酶制备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此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操作相对简单,周期短,只需一星期;酶比活和收率比传统工艺高,酶比活可达2 368.5 BAEE/mg,收率为0.48%.可为细胞用胰蛋白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田金属管材的腐蚀性细菌类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庆油田 10 1站和马岭 4 2 # 井注入水、原油及油水混合样品中可引起金属管材腐蚀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这些样品中都含有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 reducingBacteria ,SRB)、铁细菌 (IronBacteria ,IB)及少量硫杆菌。其中硫酸盐还原菌种类较多 ,主要为脱硫弧菌属和脱硫肠状菌属。铁细菌主要为纤发菌属 (Leptothrix)、赭色菌属 (Ochrobium)及鞘铁菌属 (Siderocapsa) ;各样品中的硫杆菌主要是脱氮硫杆菌。硫酸盐还原菌与铁细菌的存在对采油管线造成了腐蚀危害 ,讨论了这类细菌在油田的分布 ,以便更有效地防止油田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管材的腐蚀。  相似文献   

16.
以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10℃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部分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菌在10℃下产LiP、MnP和Lac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72~108 h.LiP、MnP和Lac的最适反应pH范围均为4.4~4.8,最适底物浓度是0.8~1.2 mmol/L;金属离子Cu2+,Ca2+对LiP、MnP和Lac有激活作用.Fe2+对三种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a+则完全抑制LiP的活性,Zn2+、Mg2+对三种酶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鲨软骨粘多糖的酶法提取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单酶法提取次数和双酶法不同提取方式对鲨软骨粘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而获得胰蛋白酶和/或木瓜蛋白酶水解鲨软骨提取粘多糖的最佳工艺:并采用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粘多糖的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双酶水解方式比单酶水解方式的软骨降解率和多糖提取率要高;在双酶水解方式中,木-胰方式比胰-木方式能更有效地降解软骨,并且能获得更高的粘多糖提取率;而木瓜蛋白酶法提取的粘多糖纯度比胰蛋白酶法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单宁酸(TA)对硅胶固定化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酶活抑制测定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浓度与最适反应时间,研究了在pH 8.0 Tris-HCl、pH 2.4的甘氨酸-HCl以及含有1 mol/mL NaCl的Tris-HCl三种缓冲液中TA与固定化酶作用的平衡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TA对固定化胰蛋白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TA的浓度为7.5×10-6mol/L时,固定化酶活力为91.1 U,抑制率大约为50%,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时间为30 s,在pH 2.4的甘氨酸-HCl及含1 mol/mL NaCl的Tris-HCl中,TA与固定化酶的平衡常数KA减小了100倍,结合位点数n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牦牛乳富含酪蛋白,其经酶解制备的降血压肽以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等优点已成为乳品开发和高血压防治药物研究的新热点.方法:本实验对从牦牛乳中提取的酪蛋白,依据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各自的最适pH及温度采用酶解方法制备降血压肽,并且以ACE抑制活性为指标初步筛选最佳水解酶.结果:五种酶ACE抑制肽抑制率分别为:复合蛋白酶为39.02%,中性蛋白酶为67.48%,碱性蛋白酶为56.10%,木瓜蛋白酶为71.54%,胰蛋白酶为8.94%.结论:说明,在最适pH及温度条件下,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制备降血压肽的最佳酶选,这为后续进一步的制备降血压肽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