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IOC法对厦门港海区微表层的石油烃进行一年四季的研究,表层海水石油烃含量0.32~0.80μg/l(艹屈)当量,微表层石油烃含量0.76~12.3μg /l(艹屈)当量,富集系数(EF)2.0~26,春季和夏季较大,秋季和冬季较小,污染海区的EF值较大,EF值与水温、盐度以及微表层的DOC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敌草隆、石油烃对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查分析了2011-2013年舟山主岛西部近岸海水中敌草隆的含量,同时调查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间该海域中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敌草隆检出浓度范围为<3~52.1 ng/L,平均浓度为<11.1 ng/L.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检出浓度范围为0.019.~0.244 mg/L,平均含量为0.066 mg/L,未超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连续3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中敌草隆的含量呈现缓缓上升趋势,对调查海域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湄洲湾天然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湄洲湾海域内湾及中湾的3个不同站位采集水样,测定它们对大庆原油的自然降解率,结果表明,营养盐及原油的初始浓度对降解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将采集的水样经富集培养后,分离、纯化、挑选出38个能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经鉴定这些菌株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从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结构及其与界面的作用分析海洋烃降解菌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000年10月在湄洲湾海域6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采用GC/MS法分析其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美国环保署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其范围为196.7~299.7ng/g,平均值为256.1ng/g;显著低于长江口、珠江口及其欧美主要港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及16种多环芳烃中四、五和六环总含量的百分比的分析表明:湄洲湾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燃烧。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年9月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福建省湄洲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以及水产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湄洲湾海水、沉积物和水产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但海水中的Pb和表层沉积物中的Pb、Zn以及生物体中的Pb、Zn、Cu含量全部或部分超标.  相似文献   

6.
吕艳冰 《科技资讯》2011,(34):91-91
石油烃广泛的存在于石油之中,总数约有几万种,并且没有明显的总体特征。石油烃中不同的馏分会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寻找有效的石油烃检测方法对于有效降低和避免其危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石油烃检测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本文即在具体分析石油烃的各种危害基础上,对各项检测方法进行论述与比较,以期对相关工作能够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1999年夏季的航次中,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海水pCO的实测数据,本文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影响pCO2分布和变化的某些重要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这是边缘海区海水中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除长江口门外的pCO2高值区外,南黄海表层海水的pCO2值与叶绿素、水温大体呈负相关,而与海水的盐度基本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应用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和油源对比等方法,对我国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陷湖盆和前陆湖盆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烃源岩)是与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盐等蒸发盐类矿物相伴生的,有机质沉积的有利环境是半咸水、咸水和盐水湖泊。湖水在重力作用下易形成盐度分层,表层水盐度小,适于广盐和嗜盐性浮游生物的生存;深水部位的底层水盐度大、缺乏游离氧,适于有机质的保存;表层水生物高产率区与底层水缺氧区的叠合部位就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区。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会破坏分层水体,使得湖水淡化,形成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烃源岩,因此咸化优质烃源岩与淡化普通烃源岩常呈互层分布,咸化沉积物数量越多,生烃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9.
石油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废弃了大量的钻井泥浆,这些钻井泥浆不断侵蚀着土壤与水体,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选取了长庆油田中陕北地区的五个井场,并对其钻井泥浆进行深度的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的钻井泥浆呈现出粘稠的胶状形态,主要成分包括粘土、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本文通过分析陕北地区石油钻井泥浆中的污染物的特征,探讨了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岸海水溶解氧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天津近岸(38°37'03.8"N~39°12'13.9"N,117°33'14.8"E~118°02'50.1"E)海水的现场调查,初步分析该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溶解氧含量在3.93~11.34 mg/L之间,平均值为(8.00±1.99)mg/L,表层高于底层,且存在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浅水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变化幅度大,而深水区相对稳定,近岸浅水区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多变性;该海区溶解氧含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且和温度、pH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湄洲湾海水交换率和半更换期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湄洲湾海域现场观测数据,采用单箱模型,二线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了湄洲湾海水的平均交换率,平均半更换期和各区段海水的半更换期,计算结果表明:湄洲湾海水的平均交换率为0.127,平均半更换期为7.1d,湾顶附近水域的半更换期超过19d。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海水中石油烃自然风化模式的基础上,以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原油和燃料油自然风化速率的差异以及微生物含量对风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的自然风化速率稍低于燃料油,尽管微生物含量增加使其对石油烃降解的绝对量明显增加,但对烃类被降解的百分率以及风化速率常数基本上没有影响。由于微生物的含量本身就是海水中石油烃含量的函数,因此石油烃的风化速率仅为油含量的函数,而与微生物的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东北某石油采区由于输油管道锈蚀而发生石油泄漏,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含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场地水化学测试结果,结合其典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以最大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动力学常数等为定量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与含水层介质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吸附作用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等温吸附规律为非线性等温吸附;由Langmuir 模型结果可知,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土、粉砂、细砂.实验结果为研究石油类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修复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湄洲湾水域自然条件,航道与锚地状况,码头泊位现状与发展,利用海上交通安全评价的模糊推理系统,分析了湄洲湾水域操船危险度,得出了在湄洲湾水域建立其安全保障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东山湾、湄洲湾、罗源湾海岸植物分别有223、210、211属.三个港湾植物区系中,热带及亚热带成份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热带海岸植物露兜树(Pandanustectorius)、草海桐(Scaevolasericea)的分布北缘在闽南一带;温带成份较少,反映了海岸带典型生境中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分析,说明湄洲湾粗颗粒泥沙来自陆源碎屑,细颗料泥沙来自湾外海域,且主要是闽江入海泥沙扩散,随沿岸流向南输移,在湾口附近海域沉积,并再悬浮随潮流进入湾内,在潮滩沉积。  相似文献   

17.
廉州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1月、4月、8月、10月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含量的变化及特点。结果表明,该湾水化学要素含量具有河口区特征,pH值和DO含量为冬季高于夏季,COD含量为夏季高于冬季,NO3-N、NO2-N、NH3-N的含量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PO4-P、SiO3-Si含量为夏季高于冬季。各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河流径流及各种污水的注入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延长组沉积特征及储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特点及受控因素,指出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基本具备,在本区特低渗储层发育的整体背景下,寻找孔渗性相对好的油气富集带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