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2,34(1):29-38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家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普通田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定向能力,发现雄性田鼠的巢域比雌鼠大,因而比雌鼠有更强的空间定向和导航能力,而且发现多配偶制田鼠雄性个体的脑海马比雌性个体大,而单配偶制田鼠两性个体的脑海马大小没有差异。此外,大脑的颅内皮质和前额皮质对田鼠的空间学习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睡眠是动物行为的一种表现,绿头鸭在睡眠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是半个脑在睡眠,半个脑保持清醒状态。这种单半球的睡眠方式能使动物在睡眠中对捕食者作出快速反应。对于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来说,这种睡眠方式则能使动物在睡眠时游到水面进行呼吸换气。动物行为学家已经能够利用脑电图和测脑温技术对动物在睡眠期间的脑动态进行分析,这不仅对动物行为本身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而且也揭示了前所未知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2.
动物特别是鸟类迁徙一直是人类研究的对象,并为此想了很多的方法(环志、无线电跟踪、卫星定位),但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下面我们就了解的和未解的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SARS-CoV对幼年和成年布氏田鼠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 = 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 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 表现为口鼻有出血, 肠道出血; 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 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 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 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 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 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 且病毒分离为阳性; 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 结果表明, 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 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 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如果动物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重组,就有可能改变动物的某种行为。目前,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老鼠“风流行为” 的改造就是其中一例。 英国广播公司去年8月18日报道说,科学家将一个从草原田鼠身上提取的基因,植入“生性风流”的雄性小家鼠体内,结果后者变成了更忠诚的“丈夫” 和更有爱心的“父亲”。 据《自然》杂志介绍,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使用了草原田鼠身上取得的一个基因。这种草原田鼠的雄性是忠诚的丈夫和充满爱心的父亲。而雄性小家鼠通常都会在交配后立即抛弃其伴侣,…  相似文献   

5.
执著的小象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一头还未成年的小象不幸和象群走散,而且受了伤。它被困在了河沟边,痛苦地挣扎着。动物保护者发现后,及时救助了这头不幸的小象。在人类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小象健康地成长。一年后,小象已长得非常健壮,虽未成年,但看起来威风凛凛,动物保护者决定将它放归自然。为了了解小象的生活状况,动物保护者在它的脖子上安装了特定的无线电跟踪仪。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众所周知,动物能预报地震。譬如,公元前328年希腊庞贝城陷落的前几天,城郊所有的伶鼬,田鼠均倾巢出动,离开自己的巢穴。在古美索波达米亚,在日本和中国人们都确信动物能预报地震并对此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7.
张知彬 《科学通报》2001,46(3):197-204
旋鼠(Lemus spp)和田鼠(Microtus spp)种群暴发问题已困扰种群生态学家70余年,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最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动物种群发生的关系开始引起生态学家的注意,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欧洲的旋鼠和田鼠种暴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1962-1984年,挪威的旅鼠倾向于在南方涛动指数(SOI)高峰值年或次年大发生(P=0.057);D 19885-1931年,法国的田鼠货向于在SOI的高珠前一年大发生(P=0.01);在1946-1993年,芬兰北部的旅鼠倾向于在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大发生(P=0.022),其种群密度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期基本对应SOI低谷期(通常是SOI高峰值的前一年);在1946-1975年,波兰的田鼠倾向在于SOI的高峰值或前一年大发生(P=0.011),也倾向于在SOI的高峰值的一年大发生(P=0.030);挪威的旅鼠与法国的田鼠,以及波兰与芬兰的鼠类种群暴发均有很大同步性。研究认为,与ENSO关联的气候或食物可能是欧洲的旅鼠和田鼠群暴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正草原上出没着一种毛球似的小型啮齿动物,这就是田鼠,英文名字叫"vole"。"vole"看似普通、简单,却是组成一个伟大的英文单词"love(爱)"的四个字母的另外一种排列。研究发现,草原田鼠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羁绊,是少数寻求终生伴侣的哺乳动物之一。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约克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一个繁殖箱中,一堆由棉絮和锯末组成的"被褥"下,有两只草原田鼠紧紧地偎依在一起。在野外,这种可爱的小田鼠只能与它的伴侣一起享受短短几个月的幸福时光,因为  相似文献   

9.
鼠年说鼠     
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鼠的形象多半邋遢不讨喜。其实,鼠在生物分类学中,属于啮齿目。我国的啮齿目动物多达9科78属220种,占我国哺乳类动物总数的近30%,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松鼠、仓鼠、田鼠、竹鼠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会在空中滑行的飞鼠、战斗力绝佳的跳鼠等。啮齿目动物大多数都是有益物种,其实从人类利益观点出发,有些有害种类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或者是食物链上的重要角色,它们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保护。  相似文献   

10.
寻找树袋熊     
我曾到澳大利亚考察野生动物无线电追踪技术,访问了悉尼大学动物学系。该系的伊恩教授正在利用无线电装置跟踪树袋熊。澳大利亚多产有袋类动物、其中最有名的是袋鼠和树袋熊。树袋熊又音译为“考拉”(koala)。(为书写方便,以下行文用考拉) 那天一清早,伊恩教授开着他的越野车,带着我们去一家电力公司的自然保护区,那是他的实验基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被跟踪监控,那么他一定会感到很不舒服.然而,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研究人员不得不对一些动物进行终生监控.在瑞士,一只名为"马克斯"的白鹳就是这样一只被终生监控的鸟.2012年12月27日,研究人员找到了马克斯的尸体,它在几天前不幸去世了. 瑞士弗莱堡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马克斯身上安装上了一个卫星跟踪发射器.这个发射器能够监控马克斯的位置和体温,这样研究人员就能知道马克斯的基本身体状况和活动范围.在2012年12月21日,发射器的数据显示,马克斯的体温不断下降,而且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研究人员意识到,马克斯死了.几天后,研究人员找到了马克斯.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互联网跟踪技术ICAR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刚 《科学通报》2020,65(8):651-655
正最近,Nature以德国拉多夫泽尔马普鸟类研究所动物行为学家Martin Wikelski博士的研究为例,介绍了野生动物互联网跟踪技术(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nimal Research Using Space,ICARUS)的新进展,探讨了野生动物跟踪互联网技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前景~([1]).这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鸟眼     
请你先做一个简单的试验,站在书桌旁俯视桌面上的书,可以完全看清楚书页上的字,但是,当你急速将头俯冲下去,快接近书本时,你却什么也看不清了,如果你掌握得不好,刹不住,还会一头撞到书上去。然而,人难以做到的,鸟类却能轻易地做到。一只觅食的老鹰在高空盘旋,当见到地面上有一只田鼠时,立即快速俯冲下来,用利爪一下就能将田鼠抓住,又迅速飞起,找一安静处慢慢地享受。电视《动物世界》片头中,有一只在水面上空悬飞的鱼狗,当它见到水中有一条鱼时,便双翼一夹,俯冲下来,一头扎入水中,将鱼叼起,它身体之敏捷,动作之神速…  相似文献   

14.
正它们为何如此巨大又温顺?它们为何那么喜欢吃自己的粪便?它们身上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何方"神圣"?有这么一种会游泳的动物,它们的样子像河马,像驴,像狍子,还像超大型的豚鼠。这种动物的学名叫"水豚",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个物种之一。水豚生活在除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是海狸、豚鼠和刺豚鼠等啮齿目动物的近亲,也是一种半水栖动物,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生活,在一些稀树草原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水豚看起来憨态可掬,它们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啮齿目动物:成年水豚的体长可达150厘米,肩高可达64厘米,  相似文献   

15.
3月11日,9.0级地震袭击了日本的东北部,摧毁了东北大学田村浩二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将书籍、显微镜和样本震在了地上。虽然像壁虎、爪蛙和斑马鱼这些研究人员经常用来研究器官发育的动物存活了下来,但这些实验动物也将面临死亡的危险,因为蓄水池会中断水的供应,之后就会变干。田村浩二说:"我非常担忧,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动物能够存活多久。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的动物有千千万,那么,在它们的活动中有没有行为准则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些问题:鼹鼠同时发现了一只甲虫和—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究竟应该先捕食甲虫,还是先捕食蚯蚓?两只田鼠见了面,它们可以打上—架,可以和睦相处,也可以互不理睬、分道扬镳,它们又该怎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呢?像这类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联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克里米亚科学研究站最近制成了一架崭新的无线电望远镜。为了建造这架无线电望远镜,使用了一具巨型落地式碗状体的无线电干涉仪。采用无线电波“扫描”法,当日冕掩金牛座点射电源 A 时,用这架无线电干涉仅对日冕进行了研究。这架无线电望远镜是一具水泥浇灌的、直径达31米的、不转动的抛物面碗状体(反射镜),凸面  相似文献   

1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7,39(4):290-292
在灵长动物的研究史中,取食行为的研究始终占有中心的位置。灵长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几大类。前三类通常被称为大营养物(macronutrient),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对其需求比较大,而矿物质和维生素通常被称为微量营养物(micronutrient),其本身不用于产生能量,却参与不计其数的生理过程。除了少数例外,灵长动物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大部分来自于植物。  相似文献   

19.
1899年,美国的福雷斯特开始研究改进金属屑检波器,这是当时无线电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不断试验,正当他一心一意想要发明出更先进的无线电检波  相似文献   

20.
王麟 《科学之友》2002,(12):4-5
如果你不巧背叛了你的伴侣并被送上离婚法庭,“天生花心”肯定不能作为你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但是科学家们研宄了田鼠的爱情生活与其大脑构造的关系后惊奇地发现,正是某些荷尔蒙及其感受体的存在和数量决定了一只田鼠是痴心还是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