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哥哥和弟弟都是在66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天赋还是后天教养造就了一个人的成就,这兄弟俩一生的经历也许能提供某种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苏东  褚慧玲 《科学》2004,56(6):39-41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社会。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权利。不能被排除于社会事务之外。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公民的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使个体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过上负责任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国家命运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采取合乎理性的行动。因此。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上。  相似文献   

3.
陈淳 《自然与人》2009,(5):38-42
玛雅、复活节岛和良渚等著名的古代文明都未能逃脱崩溃的命运.起因都是人口增长和资源过度消耗带来的环境危机。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环境恶化总是文明崩溃的一个前提。面对当代工业文明所面临的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能避免重蹈古代文明崩溃的覆辙吗?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人类的身高与其命运紧密相连的话,那么一个人的身高也与其命运密切相关,而所谓的身高决定命运其实只不过是社会心理和自我心理对一个人行为的期许、牵引和定格,至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那是另外一回事。对领导人的身高的期许便集中反映了占多数的公众的心理,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5.
工业企业和环境保护论者历来都是对手。然而这种冲突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包容环境目标的项目同样也能赚钱。包括英国石油、孟山都、杜邦、康柏克等在内的几家“污染”公司,正在通过使它们的运作清洁化和“绿化”来改善它们的财政状况。去年,科斯坦萨(C——)等人指出:环境服务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没有指明这种价值如何才能实现。这里,我们提出各种使投资者能从环境资源获得经济回报,而同时又能保证对它们进行保护的经济手段。这些环境资源包括:森林和风景。有关创立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建议,在去年12月京都(日本)会…  相似文献   

6.
无数的事实表明 ,人类总是急于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也有越来越微妙的观念变化表明 ,人类自己想当自己的上帝。想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是人的一种本能 ,没有谁可以否认每个人内心的这种自然追求 ,因此原本也无可厚非。只是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或主宰自己的命运就颇值得思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学习、劳动和创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一种则是想通过改变人类自然的进化 ,如人为地改进基因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后者的观念已经自然而然地由一些被称为社会的良知、理性、公正的代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孙阳 《世界科学》1999,(9):14-14
6年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分子遗传学家迪安·哈默(DeanHamer)和他的同事声称他们发现了男性同性恋的遗传线索。他们说,其工作表明了X染色体上的一种尚未辨明的基因影响了那些有此特性的人。研究人员为能知晓性取向的生物学基础而激动,但他们仍十分谨慎。因为其他复杂的特性,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线索的最初报道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被推翻。现在,类似的命运又降;临到“男性同性恋基因”上。伦敦西安大略大学的临床神经病学家乔治·赖斯(O幼Q出mce)和乔治·埃伯斯(Geo吧D咒rs)及其同事并未发现如NCI/J…  相似文献   

8.
如果人的进化像细菌遭遇抗生素一样产生耐药性并引起基因变异,而且这种后天的获得性对环境的适应还可以通过DNA遗传下去,这不知是祸还是福——  相似文献   

9.
细胞揭秘     
几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均含有DNA,而且几乎每个人(除同卵双胞胎)的DNA都独一无二,因此DNA测试成了识别人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为 《世界科学》1996,(12):31-32
人的行为都注定了吗?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命运都早已被注定了吗?”一般人对此问题会回答:“不是。”这是因为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人们——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支配,而不是什么“事先注定的”。但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英国雷丁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弗卢曾经...  相似文献   

11.
对耳聋起因的鉴别,不论是从遗传学或是从其他方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的确,医生时常并不能诊断出人听觉消失的缺陷。人的听觉能力取决于内耳中一个豌豆大小的器官─—螺旋形耳蜗。在每一个耳蜗中都有16,000多个毛发细胞,而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生成刚毛(被称之为静纤毛)  相似文献   

12.
驿道和丝路     
由辽至金.通往东北亚的丝路又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是丝路和驿道结合在一起。当时的驿道主要是从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到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每50里设一个驿站,驿站都派人管理。这条驿道从1123年金国占领辽南京(今北京)时开始修筑,直到1234年金国被元朝灭亡,一直在使用着。  相似文献   

13.
电影《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片,是大师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继《后天》之后的又一力作。它讲述了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无论从票房,还是从口碑上看,电影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电影把亿万年才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用超炫的拍摄手段瞬间展示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4.
气候不确定性最大的来源是政治而不是科学。我们能够选择限制警告.或者我们可以在一个更热的世界里寻找机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一份科学报告。让人们读到的时候几乎都耸了耸肩。报告里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没有惊喜,因为这份报告的大部分都被提前泄露了)。没有观点改变。没有战线改变。怀疑论者试图贬低这份报告,但发现他们自己只是在对那些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说教。  相似文献   

15.
刘淑丽 《科学之友》2010,(4):122-123
性格不仅能影响人的成就,也决定着人们的其他方面,如影响人的人际交往、个人的发展影响家庭、身心健康,总之,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生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所有的生态系统一样,人体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控的复杂生态系统(小宇宙),即一个耗散结构,与外界环境有着持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正常情况下,系统的随机涨落在反馈机制下很快回复到定态,但当环境变化超过一定阈值(巨涨落)后,系统将失去稳定。由于非线性...  相似文献   

17.
当玛丽莎·戈登(Marisa Goulden)来到乌干达基奥加(kyoga)湖畔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时发现,该如何向当地村民解释其所做的工作令她颇费心思。“我是第一个到村庄来的西方人,”她说:“他们都很欢迎我,但他们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问题陈芳允(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信息高速公路”问题,现在许多方面都在进行研讨。据我所知,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部已请叶培大院士等人组织了一个国家咨询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有考虑以此作为一个重大项目和将与之有关的基础研究列入选题...  相似文献   

19.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0,(12):34-35
“向荒山要粮,向大海要地”是我们人类长期以来豪迈的改造自然和环境的思维和做法,人的这种要求和做法似乎是天经地义和合情合理的,因为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而且还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更现代更文明。改造环境的另一个动力当然便是人与生俱来的探索自然、认识万事万物机理的本性,所以今天才有了基因工程、克隆动物(克隆人也不会遥远)、纳米技术、计算机等不断发展的高科技,发展的理由即是让环境适应人,比如基因工程生产转基因食物就是为了解决全球人口的吃饭问题和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据此自然便根据人的意志被改造…  相似文献   

20.
反馈一词原为通讯技术领域的概念,后广泛用于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它是指系统输出返回输入端.以调整输入信号对输出的影响。此概念一经提出很快被心理学家接受。可以说人和动物后天学得的一切行为都是反馈的结果。任何肢体动作或认知活动,皆因受到肯定的反馈而巩固,受到否定的反馈而消退。但心理学家对反馈的定义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有些人关注行为策略的选择。将其定义为“环境针对个体作出的反应所给予的信息.是个体通过比较现有策略与理想策略而进行后续活动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