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友伴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方法是采用友伴社会支持量表 (ISSB)、抑郁量表 (CES -D)对 116 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抑郁在友伴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友伴实质性支持低分组、情绪情感支持低分组的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相应高分组的得分 ;友伴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对大学生抑郁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两者的解释率为 13 5 %。结论 :友伴的实质性支持、情绪情感支持能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 ,且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及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筛选出来的网络成瘾和对照组的非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大学生都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二者在外显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低相关;外显自尊与现实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内隐自尊与网络社会支持中友伴支持的相关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主观支持对外显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友伴支持对内隐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日留学生网络依存与紧张感社会支持等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依存与紧张度、精神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在日本樱美林大学的中国籍留学生中随机抽取148人,用网络成瘾问卷、紧张感问卷、紧张反应问卷以及社会支持问卷等对样本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成瘾比例显著超过日本大学生。留学生的紧张感与网络依存度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紧张感与网络依存之间尚有其他中介因子存在。留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陷入网络依存的原因复杂,单纯对依存者的个性加以规定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自我监控是个体调节行为适应环境、表达自我的重要机制。在非结构化情境中,个体通过自我监控机制来表达自我同一性。对426名大学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AIQ-IV),来探讨自我同一性对自我监控的影响。(1)自我同一性个人身份倾向通过自我导向表达;社会身份倾向通过他人导向表达;高自我监控既表达个人身份,又表达关系身份。(2)依据自我同一性四个维度,把被试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结果发现个人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关系身份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会身份倾向子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他人导向子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高自我监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非结构性情境中,自我监控是自我同一性的表达形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社会情境中自我同一性的自我呈现策略,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家庭教养方式特点,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选取300名大学生,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实测。结果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6.3%;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将32名被试分组,采用ANT测验,设计4(提示类型:空间提示、双边提示、中间提示、无提示)×3(靶子状态:一致、不一致、单个)×2(网络成瘾程度:轻度、中度)的混合实验,从注意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个方面来检测不同网络成瘾级别大学生的注意网络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轻度组和中度组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分别为(573.14 ms,643.46 ms),正确率分别为(98.3%,94.8%);在轻度网瘾组中,提示类型和靶子状态对反应时的主效应显著,F提示类型(3,30)=22.452,P=0.000,F靶子状态(2,30)=10.603,P=0.000;提示类型和靶子状态对错误率的主效应也显著,F提示类型(3,30)=10.257,P=0.000,F靶子状态(2,30)=47.100,P=0.000,中度组靶子状态对反应时的主效应显著,F(2,30)=35.992,P=0.000;提示类型和靶子状态对错误率的主效应均显著,F提示类型(3,30)=13.522,P=0.000,F靶子状态(2,30)=16.097,P=0.000;网络成瘾级别和注意的警觉网络呈现负性相关(r=-0.643,P=0.000);与执行控制网络呈现正性相关(r=0.536,P=0.041);同定向功能无显著相关(r=0.322,P=0.072)。结论:网络成瘾被试的注意网络中警觉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存在异常,定向功能则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网络成瘾比率为11.08%;(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在人口变量学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网络成瘾的各因素得分均高于女生,大学阶段的青年网络成瘾率最高;(3)在SCL-90的得分上网络成瘾组和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群体。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急需重视,作为引导主体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自闭特质大学生高低分组面孔加工特点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高自闭特质大学生30例(高分组)和低自闭特质31例(低分组),完成自由观看任务并记录其眼动数据。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面孔核心区域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眼睛区域,高分组在注视时间差(F_((1,59))=6.193,P=0.016)和注视点数目差(F_((1,59))=5.910,P=0.018)上都显著少于低分组;在嘴部区域,高分组在注视时间差(F_((1,59))=5.518,P=0.022)和注视点数目差(F_((1,59))=7.250,P=0.009)上都显著少于低分组。相对于中性面孔,高分组对正性面孔的嘴部注视时间差(t=-3.750,P0.000)和注视点数目差(t=-3.441,P=0.001)都显著少于低分组。说明与低自闭特质组相比,高自闭特质组存在对核心区域的区分度不足,且在区分正性与中性面孔嘴部特征时的敏感度更差。  相似文献   

10.
马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74-1377
用Brennan编制ECR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436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的测评,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依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依恋类型的各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惧怕型依恋和冷淡型依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5.12汶川地震一年后灾区教师的幸福感与抑郁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四川省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的750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灾区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偏低,幸福感总分得分率仅有44%,有37.5%的教师有轻度抑郁、9.7%教师中度抑郁、7.7%教师重度抑郁;2)性别、年龄对教师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学部、受灾级别、受损程度、社会支持、工作状态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3)性别、学段、受灾级别、损失程度对教师的抑郁水平不存在显著影响,年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状态对抑郁有显著的影响(P<0.05);4)不同幸福感水平的灾区教师在抑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分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中等组和高分组,中等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总体幸福感各个维度及总分与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后发现,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与抑郁有显著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灾区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偏低,54.8%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社会支持能提高灾区教师幸福感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侯芬  韦祥刚 《咸宁学院学报》2013,(8):120-121,127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61名高分组和59名低分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四个分项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低分组受试在四级考试的四个分项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差异最大的是听力,最小的是综合部分;高、低分组不存在评估策略使用的显著性差异,但在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的使用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且高分组使用这两种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文章据此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导致网络数字信息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瘾者信息素养缺失。本文在信息素养概念、网络成瘾概念与类型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素养缺失与网络数字信息成瘾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两者的映射关系模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数字信息成瘾所缺失的信息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导致网络数字信息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瘾者信息素养缺失.本文在信息素养概念、网络成瘾概念与类型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素养缺失与网络数字信息成瘾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两者的映射关系模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数字信息成瘾所缺失的信息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和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和谐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网络成瘾测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人际关系和谐量表对56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高职生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年级、综合评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高职生网络成瘾和人际关系和谐性存在显著的相关;研究结论:网络成瘾的程度越重,其人际关系越不和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5-2018级的1 8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的测量,通过数理分析法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1)不同性别学生间的网络成瘾具有显著差异,且女生网络成瘾较男生严重(x~2=13.174,P0.01).2)不同网瘾群体间的体测综合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网瘾群体间的BMI与800 m(女)/1 000 m(男)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 m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体测总分与性别、年级无关(P0.05),与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和网瘾程度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较为普遍,女生较男生问题突出;网络成瘾与体质健康综合成绩具有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网络成瘾与呼吸机能、柔韧性、速度、爆发力和肌耐力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并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个体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干预的效果。研究1: 对12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两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测量, 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相互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在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1.47, –0.09]。研究2: 对比64名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被试接受社会支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与自助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组和自助组的被试在接受干预后社交焦虑得分都有显著下降, 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都有显著提高(社会支持组的得分显著高于自助组)。被试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有无社会支持被试的 ICBT 干预效果存在交互作用, 有支持小组的ICBT对低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 而无支持小组的ICBT对高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进一步理解并澄清了社会支持在社交焦虑中的作用, 可为未来临床工作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艳 《科技信息》2013,(9):173-17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年级的增高,网络成瘾水平逐渐下降,大一网络成瘾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和大四的网络成瘾水平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年级是网络成瘾水平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翟成蹊  陈舒音 《科技信息》2007,(23):314-315
目的:验证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信效度,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现状及网络成瘾发生的特点。方法:在武汉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抽取374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由周治金、杨文娇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74名被试中,网络游戏成瘾者有36名,占9.6%,网络信息成瘾者有32名,占8.6%,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者有39名,占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性别、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