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有着深重的宿命意识。在其作品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生命怪圈”之中。然而,白先勇承认宿命却并不消极,而是田他手中的笔给冷色的宿命涂上了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作品《芝加哥之死》,以其自我的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写出了在脱离民族这一血缘共同体,又被从支撑这一共同体的社会剥离开去,在异乡谋生的"零余者"的心史。  相似文献   

3.
无止境的追寻--白先勇同性恋小说悲剧主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白先勇同性恋小说中蕴含的共同主题,揭示作者寓于作品的深沉生命底蕴,进而挖掘作家深沉的生命意识及人生关怀。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深深的"乡愁情结",这一情结集中体现在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台北人》中."乡愁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乡之情以及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扭曲和畸变.白先勇小说的乡愁,有甘美的丧失与精神病魔两种意义,这种意义通过空间、时间、历史、文化等多层面得以展示,其创作历程寓言式地指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以及随之产生的无常和苦谛.  相似文献   

5.
高云书 《科技信息》2008,(32):388-388
本文将海外作家白先勇的小说作为讨论对象,分析了白先勇小说的思想意蕴。白先勇精心营造的小说世界均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正是这种悲剧感提升了白先勇小说的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本文试探讨白先勇小说悲剧意蕴的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作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融入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探索及对未来的思考.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海明威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本文深入剖析海明威作品的思想感情,阐述其创作思想由迷惘、孤独、宿命到理想、英雄、未来的历史性跨越,并且分析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自面世以来就遭遇了暴风骤雨般的评价与解读,但是,众多评介之中却少有能深入发掘其中包含的文化宿命与个人身份的寓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切入,联系文化冲突的相关理论,透视文化交往过程作为生命个体的阿来遭遇的难以摆脱的"弑父"般的"后殖民心态"与"原乡心理"的复杂纠缠,以及作者如何以"傻子"的狂欢化消解了这种焦虑与"身份认同"的危机,并成功地建造了言说的平台,从而在作品中为自己的言说寻求到了合理合法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金琛 《科技信息》2012,(9):276-276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它是一种个人从苦难中得出的人生真谛,是个人化的人生哲学。他的作品中蕴涵着悲剧的色彩,但他不是悲观主义者。残疾是史铁生的宿命,而死亡是人类真正的宿命,无论智者还是愚氓,无论健康还是残疾,死亡是最公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薛忆沩的短篇小说《女秘书》中的女秘书形象带有浓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丧失掉很多亲密关系,她在城市的生活是动荡的,沉默着抵抗自动化的人生命运,对既定宿命有着决绝的逃离。而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形象,依赖于三种叙事技术的操作:1.作者采用了不断穿插、闪回的叙事时间结构来营造一种宿命感;2.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弃用"从而营造出女秘书的疏离感;3.减少对话,以避免"降格的语言"的出现,让女秘书的审美形象显得纯净安静。正是这些叙事技术的运用影响了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