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根据自身学习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语文角、语文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应积极开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备了语文能力。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因此,新时期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固定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真正引向学科的创新行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善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科。而在人文教育中,高职语文的教学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表现在学生、教师以及学习的环境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的语文学习仍处于记忆和理解水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的特点。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探究学习意味着教师上课不单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共同提高,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专业提高和自我充实的过程,教师角色也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在的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仪是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教材这个小世界中练成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留心处处皆语文”等,很好地诠释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语义,从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生活有多宽,语文就l仃多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在语文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灌输学生的写作模式,还要能从学习中释放自己的知识,以作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因此,语文作文教学是不可忽略的,教师要特别注意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把学生真正地带到学习中。本文就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相似文献   

8.
教学杂谈     
知识如浩瀚的海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学到的学习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中,教师作必要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要重视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中完成识字任务,加强词汇教学,做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培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生活实际体…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语文教师大胆运用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掌握学科教学规律,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发挥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信心百倍?短短的一节课,要充分利用,提高效率,就必须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开始就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导人语千篇一律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乏味,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以"任务"为引领,指导学生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主动运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技工院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就"任务驱动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有三:一是高等院校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同时搞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双管齐下;二是建设一套以课评议为重点,配以落实双基训练的,可自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现代化的教材;三是研究指导学生学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法,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多创造机会,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立体时空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是提高了认识,发展了智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量变可以引发质变,这一原理用在学生做积累上也很合适。学生积累的量多了,自然而然就变得能说会道了,但语文积累与一般的自然积累现象有一点本质的不同,那就是语文中所谓的量的积累不是简单的重复叠加,不是无味无用的知识累积,需要巧妙地创没各种情境,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积累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能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作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究,期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所有的企业和商家都在抢时间,追求效率。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学活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在强调效率。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入生长发育的水平,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所以学习的知识涉及范围也比较广。语文的学习也要提高效率,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程序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体温”、人文精神的。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决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激趣,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