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陈琳 《科技信息》2009,(14):254-255
竞技体育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特别是在学校这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审视。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本文就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做出探讨,使竞技体育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田径项目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种,是衡量各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田径竞技体育中,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该文主要对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待竞技体育的问题,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认识。党校体育也有传递竞技体育文化的任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竞技体育的教育;但由于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同,将竞技体育纳入体育教材的内容,必须遵从教育规律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使之符合教育的目的、符合学校条件、符合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时期下,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运动员是高文化、高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同时从江苏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出发,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以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地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新形势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并为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为体育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主德国在二战后,迅速靠计划手段将竞技水平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其体育发展过程中,重视学校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竞技体育重视优秀选手的培养,包括通过学校进行培养,在大众体育的参与上,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发挥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竞技的政治意义,执行僵化的体育体制,导致体育领域出现许多的问题,最后走向崩溃,而这些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吕梅 《科技信息》2013,(4):340-340
现代竞技体育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我国培养的大批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学校体育在竞技人才培养上有义务也有巨大的优势,应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大环境当中。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女子院校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是我国高校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学生终身接受教育和学习、生存能力的实践。当前高校体育发展滞后,与中小学体育薄弱,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低,体育实践能力差、体育设施落后等严重阻碍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中建立高水平运动员队伍是国家竞技体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由高校培养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既符合了目前社会经济体制下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开发体育人才和迅速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基本途径。加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群体骨干,实现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和以奥运会的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13条规定:“学校应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指出:“为把我国建成体育强国,要求重点抓好学校体育。从少年儿童抓起,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条例》和《通知》阐明了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能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推动学校群体活动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建成体育强国都有极具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学校体育是产生奥运会冠军的摇篮,如近几届奥运会美国选手中在校生占50%,而我国则寥寥无几。许多体育强国都有  相似文献   

11.
张昕 《科技信息》2012,(3):23-23,33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阳光体育培养人的目标。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阳光体育运动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应让其发挥体育的多重功能,促进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各类竞技项目的快速发展,大力的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学校也在快速发展。体校学生管理是现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大学的学生训练任务紧,学习时间较少,文化知识和日常行为习惯都有待提高。该文从体育学校的学生竞技水平高、性格特点、文化水平欠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中长跑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竞走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综观其办学经验有着两个方面的特点:(1)逐渐走向特色,以体育为特色探索“收费训练”和“市场模式”运作,为社会体育和体育竞赛表演培养人才;(2)逐步转向普通学校或与普通学校合并,以超长的运动能力加入学校体育联赛,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和体育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主要以知识,技能为主体,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与体育运动和竞技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使之终生热爱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杨磊  杨祥海  杨慧芹 《科技信息》2009,(31):I0168-I0168
体育文化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国际交往的频繁必然带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舞蹈作为文化裁体育有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中西社会审美文化的异同,对竞技体育舞蹈的兴起和发展,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能给运动员发挥竞技水平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竞技体育舞蹈现代运动训练思想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结论认为:1)6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分布合理,但各校项目重复设置问题较突出;2)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3)生源质量有所滑坡,学训矛盾突出;4)场地设施建设各校间发展不均衡,办学资金短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城市为例,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体育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三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开展体育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不同模式的体育运动过程所散发出来的体育文化与城市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明刚 《科技资讯》2012,(11):176-176
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旨在辩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潜力的可持续发展;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1)明确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体,对症下药,责权明确;2)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竞技体育发展问题,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健康的开发竞技体育资源;3)辩证的看待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以及体教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董海洋 《科技资讯》2009,(36):228-22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观念的转变和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逐步被打破,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竞技人才流动越来越多。同时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体育人才资濠流动的范围以及人才资源流动中的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阐述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当前体育人才不合理流动的一些策略。正确认识及应对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