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蛤蜊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中国蛤蜊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粘液细胞组成.胃和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消化腺腺上皮由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组成.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内消化.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幼全中肠腺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蚤状幼体I期(Z1)到仔蟹共六期疣梭子蟹幼体固定,作横切,纵切和平切的连续切片,观察中肠腺的解部学及组织学特征,并研究其细胞的超微结构,三疣梭子蟹的中肠腺起目前,中肠交界处,分左右两部分,每部分三叶,由总管与幽门胃和中肠相通,中肠腺管的长度和数量随幼体发育而增加,管壁的上皮细胞在各期幼体可分为四种类型,E-细胞(胚细胞),F-细胞(纤维细胞),R-细胞(吸收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它们在中肠腺管中的分布位置和功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单细胞腺为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舌两侧、食道、回肠和直肠;多细胞腺由单泡状腺的颌间腺、复泡状腺的食道腺和单管状腺的胃腺与肠腺组成;肝脏和胰脏消化腺通过一条导管共同开口于空肠的起始部.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扁玉螺(Neverita Didyma Roding)消化系统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扁玉螺的消化系统.除直肠外,其余消化道的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杯状细胞分泌弱硫酸化酸性粘多糖.食道腺腺细胞以及肝脏消化细胞显示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后者还显示酸性磷酸酶活性.隐窝细胞含有铁.贮藏细胞含有糖原  相似文献   

5.
新鲜分离的北京鸭胰腺腺泡细胞中的功能性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新鲜分离的北京鸭胰腺腺泡,用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乌拉胆碱(Beth)、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刺激,检测淀粉酶的分泌。发现CCK-8,Beth可剂量依赖性地刺激淀粉酶的分泌,而VIP对分泌没有刺激作用。CCK-8对分泌刺激作用的量效曲线呈“钏罩”型。由此可见,在新鲜分离的北京鸭胰腺腺泡细胞中存在CCK受体和胆碱能受体,不存在功能性VIP受体。  相似文献   

6.
许氏平鲉消化道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组化方法对许氏平鲉消化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粘液物质进行了定位及半定量研究。发现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胃粘膜上皮细胞核上方胞质、幽门盲囊及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胃贲门部和盲囊部、鼬门盲囊以及肠的上皮细胞内还检测到羧酸酯酶活性。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食道和直肠有润滑和微弱的吸收作用,胃有消化雕类和吸收二糖及短链脂肪的功能;幽门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鵟(Buteo hemilasius)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本实验采用生物显微技术和Grimelius银染法对大鵟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及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鵟胃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组成,腺胃固有层中充满胃腺,浅层腺为单管腺,深层腺为复管泡状腺;胃黏膜肌层由环行平滑肌构成;小肠无黏膜下层,由黏膜层、肌肉层、外膜构成,黏膜层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黏膜肌层较明显,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平滑肌为纵行,回肠黏膜平滑肌为内环外纵行.小肠绒毛无分支现象,绒毛中没有中央乳糜管;小肠肌肉层均由内环行平滑肌和外纵行平滑肌构成.大鵟胃和小肠嗜银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等.嗜银细胞的末端有突起,大部分突起常指向管腔,少部分指向固有层.嗜银细胞在不同部位的大小有所不同,在肠腺和黏膜上皮之间的嗜银细胞个体较大,而在固有层基部个体较小.大鵟胃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数量在腺胃最多,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肌胃内未见有嗜银细胞分布.大鵟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可能有内分泌、腔分泌和旁分泌3种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 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消化(吸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笥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民生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有分泌化酶的功能,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细胸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细胞浅细胞质及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质团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组织学、组织化学二个方面研究了三疣梭子蟹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的组织结构都由基本的四层构成,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层是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构成的.除中肠外,其余部分管壁上皮表面分别被有弹性蛋白、胶原蛋白、粘蛋白和几丁质骨片等结构.在食道和后肠壁结缔组织中分别有食道腺和后肠腺,其分泌物为酸性粘多糖.肌层均为横纹肌.消化管的外膜均主要由疏构结缔组织构成.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由无数的肝小管组成,每一小管均由位于基膜上的一层细胞构成.根据形态和功能,可把这些细胞分为四种类型:即分泌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特征。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由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两部分组成。依据细胞及其核直径和细胞质特征等将神经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它们多以集群方式分布,少数则分布较为分散。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外侧,呈椭圆囊状。依据神经分泌细胞轴突末梢直径和其内颗粒特征将窦腺内轴突末梢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鲤鱼消化道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鲤鱼消化道,结果表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普遍存在粘液细胞,肠中存在丰富的绒毛,粘膜层柱状上皮之间有少量杯状细胞;肛门中含大量肛门腺,这些是鲤鱼与摄食有关的重要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肠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观察证明了以下事实:首先,在小肠的细微结构中,成体大熊猫与其他哺乳动物有显著的不同,例如,长而密的小肠绒毛,非常细长的粘膜上皮细胞,数量庞大的分泌细胞,绒毛内具发达的平滑肌,丰富的“李贝氏”腺和“布利昆氏”腺及宽厚的肌层等。其次,大肠中具非常发达的“李贝氏”腺,其细胞组成大部分为杯状细胞。所有这些,是与大熊猫摄食的质和量相适应的。因此,我们认为,由于大熊猫的食物单一且奇特,而在其肠结构中,引起了一些适应性改变。大熊猫原属食肉类动物,也具有不长的消化道,然而在我们所观察的小肠结构中,出现以下显著特点:即扩大吸收面积,丰富的肠腺,肺壁肌发达增强肠的活动力,以及良好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从而使其消化道长度上的不足而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董鸡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形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嗜银,亲银细胞逐渐减少。嗜银细胞数量大于亲银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集中在肠腺,在回肠主要集中于绒毛,嗜银,亲银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孙守慧  高其康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1):1331-1335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Golgi体上修饰后,经过分泌颗粒的浓缩与传递,被贮液囊周围的微绒毛吸收,通过分泌细胞腺腔分枝到分泌部腺腔中,再由分泌部腺腔逐渐汇聚到管状的贮存部腺腔中,在雌蛾产卵时,分泌到中输卵管,涂布于卵的表面,随之产出体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兔抗哺乳类Glu、SP、Gas、Pro、SOM、ACTH和PP等7种抗血清.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从锯缘青蟹的消化系统检测出前4种抗血清呈免疫阳性反应.Glu细胞分布于食道的皮腺、后肠肌层和肝胰腺.SP细胞位于后肠皮腺和肝胰腺.Gas细胞分布于食道和后肠的皮腺、贲门胃粘膜上皮以及肝胰腺.Pro细胞仅见于肝胰腺内.锯缘青蟹消化道粘膜上皮内分泌细胞少,这与脊椎动物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模式不同.肝胰腺具有4种内分泌细胞。提示了肝胰腺是锯缘青蟹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生长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的三种泌盐植物叶片上的盐腺的分布,大小和解剖构造。这三种泌盐植物是禾本科的獐茅,柽柳科的柽柳和兰雪科的二色补色草.獐茅盐腺由两个细胞组成——帽状细胞和基部细胞;柽柳盐腺由8个细胞组成,6个分泌细胞、2个收集细胞;二色补血草盐腺由16个细胞组成,4个分泌细胞,4个毗连细胞、8个杯状细胞.盐腺基部还有4个收集细胞.在讨论中阐述了盐分运输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18.
南方鲇的皮肤腺和味蕾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的皮肤腺和味蕾.结果表明,皮肤腺分为单细胞腺和群细胞腺.单细胞腺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浆液细胞等,棒状细胞尤为丰富.胸鳍基部的毒腺为群细胞腺.群细胞腺的发育经过增殖期、生长期和分泌期3个阶段,细胞属全分泌型.味蕾主要分布于皮肤、唇瓣、口咽腔壁和颌须上,有3种类型4种形态,Ⅳ型味蕾尤为特殊,未发现Ⅲ型味蕾.味蕾由生发层细胞特化后形成,其衰老更替现象终生存在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胚胎胃PAS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3例扬子鳄胚胎,对其胃进行PAS反应观察.胃表面上皮:第30天时,上皮细胞表面出现薄层的PAS反应阳性物质;第34~60天,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并出现粘液保护层.胃腺:胃底腺,第40天腺芽上皮出现PAS反应阴性细胞,第46~60天胃底腺腺管基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幽门腺及贲门腺,第40天时出现腺芽,腺芽细胞呈阳性反应;第46~60天幽门腺及贲门腺腺管基部出现阴性反应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hormone,MIH)的表达分泌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MIH,并制备了MIH的兔抗多克隆抗体.制备出的多克隆抗体用于MIH在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眼柄视上神经节分泌细胞中细胞类型1,2,3,4都参与了MIH的分泌,窦腺也呈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