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elafus)为材料,共有6对在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NXIIts)分别进行单侧和双侧切断处理,用声谱分析软件Wavesurfer和Sound Analysis Pro分析失去神经支配前后鸣声的声学变化.结果表明:断单侧NXIIts并不引起虎皮鹦鹉鸣声的改变,断双侧则引起虎皮鹦鹉鸣声的显著性改变,证明NXIIts在亚鸣禽鸣声的声学特性方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NXIIts对鸣肌的调控是双侧性的.即单侧NXIIts能控制左右两侧的鸣肌.  相似文献   

2.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的性双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成年虎皮鹦鹉的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nssle,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ylis,RA)和嗅叶X区(Area X)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雄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明显大于雌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雄鸟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叫声复杂多变。这些结果提示虎皮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都存在着性双态性。  相似文献   

3.
漫谈鹦鹉     
张敬莉 《大自然》2009,(4):50-53
如今,人们饲养的鹦鹉主要是是娇凤(Melopsittacus undulatus),也就是虎皮鹦鹉的家养型,这是全世界仅有的几种彻底成为家养动物的鹦鹉之一。虎皮鹦鹉原产澳大利亚。野生的虎皮鹦鹉体羽是亮绿色,翅羽一律是黑色镶黄边,而且头颈部布满黑纹;家养的娇凤颜色就多种多样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虎皮鹦鹉的声音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2)在成长的过程中,雄鸟比雌鸟的叫声更复杂,但幅度不如雌鸟的高.  相似文献   

5.
在亚鸣禽代表动物虎皮鹦鹉的正常叫声中,发现其联系叫声表现出显著的幅度调制特性.通过其正常联系叫声的声图、频谱图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展现了这一特性,为解释虎皮鹦鹉的呜管发声机制提供了声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虎皮鹦鹉的肝小叶不规则且分界模糊,肝细胞3~8个聚集成团或成不规则的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双核肝细胞较多.胆小管由相邻的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内有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窦周隙明显.肝细胞向胆小管面与窦周隙面伸出许多微绒毛.  相似文献   

7.
为给虎皮鹦鹉的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虎皮鹦鹉血细胞的表面结构、超微结构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涂片中可分辨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凝血细胞等7种细胞形态.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表面光滑,无突起,其长短径之比为2.5;还见到正在分裂的红细胞.白细胞中以比例最高的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突起,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大淋巴细胞内还可观察到溶酶体和吞噬小体等.嗜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团块状,核呈2~5叶分叶状,胞质内含有圆形、椭圆形或杆状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圆形或近似圆形,核常为2叶,染色质染成淡蓝色,胞质内充满红色或桔红色粗大颗粒、呈圆形或不规则、其内有电子密度高的结晶体;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电子密度高低不同的颗粒.单核细胞外形不规则,表面常有突起,胞核呈卵圆形、肾形等,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多密集于周边,胞质内散落着较多的溶酶体和线粒体等.凝血细胞一般成群分布,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许多伪足样突起,胞质内有线粒体、颗粒状物质等.虎皮鹦鹉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可能与其生活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mp3采集声音、记录,用Cool edit2000和Wavesurfer等2种声音软件进行分析,对在不同情境下的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鸣声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牡丹鹦鹉的鸣声主要有单脉冲鸣声、双脉冲鸣声和多脉冲鸣声,3种鸣声在时域和频域存在差异;雄性鸣声种类较多;鸣声的分布独雄>独雌>雌雄混合,呈早>中>晚分布;独处时和共处时的鸣声脉冲持续时间不同.雄鸟比雌鸟鸣叫强.  相似文献   

9.
以成年雌性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为实验材料,用mp3采集声音、记录,Cool edit2000和wave-surfer软件对牡丹鹦鹉声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类型鸣声的频域特征基本一致,说明牡丹鹦鹉的叫声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主频在不同鸣叫类型中各有差异,单鸣声相对幅值最小.探讨了牡丹鹦鹉各类鸣声在时域和频域方面的差异,为有关亚鸣禽类鸣叫特征及其行为方面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牡丹鹦鹉原产于非洲等很多地区。70年代中期北京动物园赴非洲的动物采集组在坦桑尼亚收集和捕捉到野生牡丹鹦鹉400余只,并于1975年初航空托运回京,这是我国饲养展览牡丹鹦鹉的最早记录。据说此后国内玩赏笼鸟者通过不同渠道,又从日本、美国引进部分笼养种。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公园和居民都饲养和繁殖这种鸟,成为我国笼鸟养殖业中的常见种。按玩赏笼鸟者的习惯及北京市场通用名称,较常见品种有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红头牡丹鹦鹉、蓝黑头牡丹鹦鹉、黄头脸牡丹鹦鹉等近十个种和人工品种。野生原种牡丹鹦鹉体羽以嫩绿色为主,头部分别为黑褐色、棕褐色、桔红色或金黄  相似文献   

11.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雌雄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成年和幼年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udale nucleus,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tlis,RA)和嗅叶X区(AreaX,X)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发声行为已经得到雌雄分化的成年鹦鹉的发声行为未得到雌雄分化的幼年鹦鹉,它们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均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这是由沙恩·麦克因内斯拍摄的新西兰枭鹦鹉,该作品获得了此次国际摄影大赛“野生极危或灭绝”组冠军。新西兰枭鹦鹉是新西兰的特产,据说全球仅存100只左右,它也是世界上最肥胖且唯一不会飞的鹦鹉。  相似文献   

13.
为搞清虎皮鹦鹅(Melopsittacus undulates)胃和十二指肠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及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对虎皮鹦鹅胃和十二指肠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虎皮鹦鹅的胃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腺胃乳头内有发达的粘液腺,复管状腺密集于腺胃深层.肌胃粘膜内为单管状,胃腺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组成.主细胞胞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酶原颗粒;壁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迂曲分支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十二指肠壁由粘膜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粘膜下层不明显,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突出形成大量的长叶片状绒毛,绒毛内无中央乳糜管.固有膜中有管状肠腺。肠腺主要由吸收细胞、潘氏细胞组成.吸收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表面密集微绒毛;盘氏细胞胞质顶部充满粗大的颗粒.表明虎皮鹦鹅胃和十二指肠的结构特征与其消化功能和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3,(6):14-16
新西兰素以环境清新和动物保护闻名世界,2011年末,新西兰国内民众却发出了捕杀新西兰南岛啄羊鹦鹉的呼声。这种被称为世界最大鹦鹉的新西兰独有物种,一度还被视为新西兰的鸟类宠儿。但近年来,该鹦鹉却犹如被恶魔附体一般,屡屡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被称为可怕的"食人鹦鹉"。  相似文献   

15.
王冠  朱宝 《少儿科技》2021,(5):20-20
今天,客厅里多了一个玻璃鱼缸,里面养着红色的鹦鹉鱼。主人养在挂架上的鹦鹉,突然对着鱼缸叫了一声“鹦鹉”,这是它才学会的词。鱼缸里的小个儿鹦鹉鱼听见了,惊讶地问大个儿鹦鹉鱼:“大哥,那只鸟在叫我们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指环王》、《最后的武士》等大片的热映,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南太平洋的岛国新西兰。这方奇幻而纯朴、险峻而迷人的大洋岛屿在与其他大陆隔绝的状态下存在了数千万年。这种隔绝不但形成新西兰独特的景观,也使生活其间的动植物种与众不同(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奇异的生态孤岛——新西兰》一文)!本文通过介绍鹦鹉和对鹦鹉的保护使读者对新西兰的生态和动物保护有进一步的了解。世界上最奇特而罕见的鹦鹉鹦鹉唯新西兰所独有,是世界上最大的鹦鹉,也是新西兰保护动物中的旗舰物种。鹦鹉目前仅存83只,处境濒危,新西兰政府的资金故而源源…  相似文献   

17.
鹦鹉传奇     
鹦鹉训练班及鹦鹉演员在纽约,人们饲养的鹦鹉超过了100万只。一家电视台更是将生意做到了鹦鹉头上,专门开设了"鹦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环境因子数据和动物的生物学数据,掌握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律,研究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将物联网监测系统用于大紫胸鹦鹉和西黑冠长臂猿两个案例的研究中,结果如下:(1)野生大紫胸鹦鹉在孵卵期和育雏期的日行为节律不同;(2)野生大紫胸鹦鹉雏鸟日行为占比如下:理羽1.43%,啄洞2.64%,取食3.66%,休息92.27%;(3)野生大紫胸鹦鹉繁殖期集群率为100%,非繁殖期集群率为89.22%,温度与集群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52(p<0.05),湿度与集群行为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93(p<0.01);(4)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拾音器阵列的声源定向功能监测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及方位分布.监测区域内存在2个西黑冠长臂猿群体,分布于监测点的西部和南偏东30°方向,监测结果与实地考察基本一致.物联网技术可解决野外长距离传输监测数据和近距离获取穴居动物行为及环境因子数据的问题,物联网获取的数据全面且可重现,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9.
陈倩倩  唐建阳 《武夷科学》2011,27(1):118-120
对虎皮楠幼茎分别作变性处理和不变性处理,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分泌细胞.以杜仲产胶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虎皮楠幼茎变性处理和不变性处理均能观察到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鹦鹉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当今世界上共有330余种鹦鹉,但珍稀的品种已越来越少。其中美丽、坚贞的蓝鹦鹉就已经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