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区域产业基础特征构建区域新兴产业选择技术,并从产业链、产业集聚和区域特征对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出发,通过设置产业链整合、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三大目标,构建了新兴产业用地空间布局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结合白云区区域特征,制定了白云区新兴产业优选方案,提出了白云区新兴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域,以市区内医院空间布局和优化选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IS软件,利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医院空间的可达性进行评价.随后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结合GIS相关工具,对医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选址.结果表明,长沙市现有医院过于集中分布于老城区,医疗设施整体分布缺乏均衡性,城市新兴地区和城郊严重缺乏医疗设施.而通过优化选址得到的结果,可以为今后长沙市医疗设施合理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2003年~2012年的物流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为基础,从需求、供给、产业环境和政策等4个维度选择了影响物流集聚度的影响因素,并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10年来,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同时受到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各城市物流集聚呈现分化态势,经历了"三心多点"到"两极一心多点",再到"一极一团一走廊"的阶段性演化.(2)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的演化是区域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劳动力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第二产业的规模对物流集聚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城市绿地规划方案与风速、污染物质量浓度和地表温度的三维时空变化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提出最优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优化方案.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不同绿地预案影响下的沈阳市夏季城市大气环境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在增加相同公园绿地面积的前提下,城市绿地的空间位置对城市风速、SO_2以及地表温度的空间扩散具有明显的影响;植被类型为针阔乔灌混交林,植被覆盖率为60%的绿地预案三中,城市高风速区域的风速覆盖率达到了42.94%;质量浓度低于0.051 69mg/m~3的SO_2覆盖率达到了79.83%;城市高温区域的地表温度覆盖率相对最低.该预案中的绿地布局能较好地将外围较低的冷空气引入城中,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大气环境问题.结论城市绿地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以及空间布局与城市大气环境问题的改善关系密切.利用CFD动态模拟大气环境运行状况,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绿地系统量化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和升级,如何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新时期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后动力机制后,运用雁行理论,提出整合构思,以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表覆被格局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已有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栅格的利用地表覆被格局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控的模型,并分析了覆被格局对区域生态安全可能影响.通过对区域内的覆被格局进行林地、灌丛、草地、耕地等情景设定,对可能的区域土壤侵蚀进行情景分析.以减少区域土壤侵蚀量为目标,从地表覆被格局的总量调控和空间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地表覆被格局优化.试验表明,通过对地表覆被格局调控和空间布局优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侵蚀强度,是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信息技术(这里侧重指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选择信息技术的若干专题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优化小学学段的数学课程的教与学的质量.讨论了虚拟存储管理技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启示,给出了案例分析.案例表明,计算机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启发作用可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关中城镇群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中城镇群的空间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存在互动关系,其形成和发展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中城镇群建设对于关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全省区域竞争力具有显著推进作用.借鉴区域空间布局的相关模式,指出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模式将由线型向组团状发展,应采取一系列优化调控措施,推进组团状城镇群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规划是为指导区域开发而指定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明确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是政府对区域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土规划则是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上考虑规划问题的,因此城市总体规划也是要同国土与区域规划相协调的,而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不可获缺的风景园林学与国土、区域规划就必然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市浦西8区为例,基于道路交通网矢量数据和现状小学空间分布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上海市浦西8区小学的有效服务范围;随后,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从行政区和街区两个尺度定量评估了研究区小学的空间可达性;最后,基于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街区人口数据、小学空间布局和招生规模数据以及居民区空间分布数据等,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加方法,从"供需平衡"视角,定量评估研究区小学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表明,行政区尺度上,各区可达性和公平性总体表现良好,个别区有待改善.街区尺度上,各街区可达性总体较好,由核心区向外围呈现出圈层递减模式;公平性方面,核心区的各街区公平性明显优于外围街区.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市城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和仓山区)为例,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下的服务区分析功能,分别以基于欧氏距离和实际道路网的角度对福州小学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小学可达性最好是鼓楼区,其次为台江区,较差的是晋安区,最差的是仓山区。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小学空间布局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筑日照模拟实验对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环境、建筑群空间布局及城市规划等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三参数日照仪实验原理,以建筑日照棒阴图为基础,学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构建和空间布局,模拟和评价冬至日建筑阴影的变化及日照情况。通过调整建筑朝向、体型、体量及空间布局等,重新模拟和评价区域建筑的日照情况,以达到改善和优化区域建筑群日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布局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的,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形成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为导向,基于主体功能区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分别提出了基于城镇、生态、农村,交通空间布局的旅游发展战略优化.依据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现状特点和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最后提出适应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旅游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城市滨水带全方位复合型发展的生态规划手法与空间形态,达到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以宿迁骆马湖风光带为例,针对不同的场地特质(现状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外围建设等),划分并整理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定位及其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功能,并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要求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推演出有利于实现城市功能与生态功能统一的骆马湖滨湖带空间手法,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滨水带空间格局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并从空间角度,结合地理特性、经济和人口属性对中国整个国家范围内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区域上城市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该成果丰富了城市体系空间特性的研究内容,为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城市主体人的城市化,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进行分类,并基于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距离法、标准差椭圆法及欧氏距离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从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路网形态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影响三个角度对区域公园系统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公园系统总体呈多中心聚集式分布,形成四大聚集核心和若干次核心,分布格局总体呈西北-东南模式,与区域路网形态相适应。城市公园分布相对分散,自然公园分布较为集聚。②全局尺度与局部尺度上城市路网形态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呈现出三大整合度核心,整体上较依赖于高速公路等城市通勤体系带动。③区域内公园系统空间布局依赖于全局及局部尺度上的路网形态。其中,城市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高,说明城市公园系统较受区域路网影响较大,相比而言受全局路网影响稍大与受局部路网影响;自然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较低,自然公园系统几乎不受城市路网空间的影响,相比而言受全局性通勤路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鞍山如何借助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发挥更重要作用.探讨鞍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地位、城市空间的拓展与重构、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鞍山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鞍山-海城组合城市将是鞍山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新市区的建设,鞍山最终形成 "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州大型连锁超市“好又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系统的检验大型连锁超市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大型超市在城市的分布基本上是比较均匀的,一般会在主干道上或者交叉路口并偏向于居住区附近选址;超市的规模跟人流量是成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是取决于该区人口的多少;同时,区位、交通量、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均工资、区域面积等都影响着超市的空间布局与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住用地空间布局是构成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九江位于长江、京九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江西省唯一能通江达海的城市,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在昌九一体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九江城市空间正进行着大规模的拓展,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也会随之产生重大改变.在九江居住用地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九江城区改革开放后的居住用地空间布局分析,发现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从20世纪80年代的长江以南和两湖以北的单位制住房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环绕"两湖"沿岸布局的滨湖居住区,到21世纪初由"两湖"—南湖和甘棠湖向八里湖和庐山新区逐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