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 年来两岸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缘起、历程和实绩,分析和描述了本土化研究的目的、问题、特色、发展趋势和各种学术争论, 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本土化研究可使传播学真正融入中国的学术海洋, 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本土化"是一直困扰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一个老问题。尽管备受争议,但是这个问题的理论合法性并未被撼动。然而如果因循现在的研究思路,孜孜于传统典籍之中搜寻本土资源,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建立中国传播学或传播学中国学派的目标。因此,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必须进行范式转换,借鉴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资源,以传播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为切入点,在现实中建立传播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出困境,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本土化”是困扰我国传播学研究多年的一个老问题。尽管备受争议,但是这个问题的理论合法性并未被撼动。然而如果因循现在的研究思路,孜孜于传统典籍之中搜寻本土资源,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建立中国传播学或传播学中国学派的目标。因此,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必须进行范式转换,借鉴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资源,以传播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为切入点,在现实中建立传播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出困境,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范畴,当一个问题跨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或其他学科时,学者们应当先树立“跨学科”意识,将涉及问题领域中的学科的一些基本材料、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熟悉,以便在“材料(数据)的互助”、“方法的互通”、“概念与理论的互借”等方面进行学科交融;并且确定研究问题的学科倚重,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研究同一个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注重结合专业特征,将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写作方法与新闻从业者人文素养的培养、新闻写作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并注重从传播学角度讲授古代文学的当代传播,体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以提升古代文学在新闻专业学生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方早期的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道文化人类学的命题。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文化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学的出发点,而文化传播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应该是一个立足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界定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即主要研究的是人文知识、文学、艺术、新闻、娱乐等内容,重点关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经典研究热中仍颇显冷清,需加强和深化。从研究范围看,有必要扩大研究面,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化的系统性和独特性;从研究层面看,有必要结合经典的创作者与接受者,经典的内质与经典遭遇的文化气候,论证古代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过程;从研究方法看,对比研究、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就经典本身而言,则需以当代意识作出新的诠释与判断。从经典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人文意蕴,探索文学的创作活动和传播接受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学内在的审美属性和外在的历史文化属性之间的关联,揭示古代文学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发展传播学,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传播学诞生于布满冷战痕迹的历史背景,发展研究是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资源。发展传播学理论的主导范式、参与范式、帝国主义范式以及全球化范式,经过兴衰更迭,目前呈现各自为阵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毅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92-94,10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论题研讨式、诗词吟诵式和作品改编表演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9月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走向”研讨会 ,本文以实录原则整理研讨内容 ,分诗文研究、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三方面摘要分述 ,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 、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厘清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在每个时期的特点及前后之间的联系。指出随着时代变化,研究话语由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向多民族文论发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也由单一的文学理论向文化学、诗学、比较文学推进,并且整合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成为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弗雷泽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知识贮备为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新人文学开辟出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中国学者将中国的学问传统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全球化视野相联结,逐渐走向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相结合的跨学科方向——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在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观(文学观),也就是将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无文字民族的多元活态文学提升到大传统的地位,用多重证据法来实现具体研究操作与理论建构的统一性。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凸显了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有机结构,中国古代文论也以这种整体把握的方式去审视文学,建构成一套富有诗性特征的思维方式.中国文论家在观照、把握、思考、评价作品时,也总是将其看作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整体,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基于这种整体的思维,中国文论常以气论文,以结构论文,以圆通论文.西方文论是一种逻辑性文论,所讲的文学整体是机械性整体.中国古代文论是生命性文论,是一种整体有机结构观.  相似文献   

16.
萨都剌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公认的元诗大家。从“文献”“文本”“文化”三个维度对萨都剌研究史进行了梳理。萨都剌作品研究、文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萨都剌生平、族属、文本归属情况依旧存在争议,尚期待新文献的发现与习见文献辨伪、辩误的深入。未来,可以深入探讨萨都剌的文学成就对于整部“中华文学史”的贡献,并且期待能够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对这位色目才子进行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是古代文人、文化思想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是古代文学的基本主题,爱国精神是古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精神;和谐思想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思想,古代文学对和谐精神有着充分的表达;自强精神是古代文人人生价值实现的动力,古代文学常常成为文人借以励志的工具。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人文素质提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文学教学应立足高校素质教育发展之需积极改革,承担起建构新时代人文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继承者,有关中国小说史以及对古典旧籍的整理、校对工作都显示了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修养和成就。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鲁迅对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风度都表现出格外的推崇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论受到社会古今观念的影响,但它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在呈现古今观念的具体方式上体现出它的主动性,而且文论古今观与时代古今观念保持基本一致,本身也离不开文论的积极回应。在呈现古今问题的隐显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文论与同时期的不同文论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的中国古代文论,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批判的角色,它对时代古今观念的批判正是其主动建构社会文化的有力体现。然而,无论是古今观对文论的影响还是后者对前者的积极回应,两者在文化精神实质上又是根本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