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分型根据脑组质量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封闭型脑损伤;根据损伤机制及病理改变分为原发性和促发性病变。2临床表现(1)脑震荡:伤后丧失意识短暂,头痛、头昏,活动后有眩晕呕吐,在一周内逐渐好转;(2)脑挫裂伤:一般伤后即出现,出现意识障碍,其深度及昏迷时间取决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在庄浪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由NICU过渡至神经外科病房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及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过渡期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的13.26%(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5.
颅脑闭合性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病,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在临床观察中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急肩入生命。我科自1990年1月H992年6月,收治颅脑闭合性损伤病员18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3例,男性112例,女性71例;最小老3岁,最大老朋岁,平均年龄35.5岁,损伤种类:脑组织挫裂伤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流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3例;脑干损伤9例,头皮血肿52例;脑震荡44例;其它4例;手术90例;抢救成功180例;死亡3例。二、观察R护理1、意识状态的观察:由于不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GCS评分与损伤程度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受理的单纯颅脑损伤案例,按GCS评分分组,比较GCS评分与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与临床法医学损伤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各组之间损伤程度构成比差异显著.结论 GCS评分对于预测损伤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冯锡强 《甘肃科技》1998,14(1):14-15
火车所致颅脑损伤系交通运输事故的一部分,占我院收治外伤病人的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10.
11.
老年性颅脑损伤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易发生颅脑损伤的机制及临床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97例老年人颅脑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老年人发生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快而且复杂,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结论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特点,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是该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于伤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0例,按传统的方法于伤后72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26.6%,对照组2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中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的变化和检测外周血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探索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同凝血功能参数关系,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和病情判断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42例,均为受伤后12 h内入院、诊断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文献按ICP大小,将患者分为:ICP正常组(6~15 mmHg)、ICP轻度增高组(15~20 mmHg)、ICP中度增高组(20-40 mmHg).以我院健康体检者17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参数,ICP监测仪监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正常组、轻度及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PT(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P<0.05或P<0.01),ICP轻度和中度增高组外周血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和D-D(D-二聚体)水平上升(P<0.05或P<0.01),ICP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TT(凝血酶凝固时间)水平增高(P<0.05),ICP正常组、轻度和中度增高组Fg(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ICP正常组比较,ICP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PT、APTT时间及D-D水平增大(P<0.05).结论 急性中型颅脑损伤后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异常,随着ICP的升高凝血功能异常更加明显,因此,凝血功能参数指标的变化与ICP变化有相关性,可以提示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病人中术后痊愈92例,并发肺部感染14例,死亡4例,拔管最短12d,最长72d.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应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感染、提前拔管时间、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并与常规综合治疗进行对照。结果:亚低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和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24 h内、3 d和7 d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病人预后的不同,比较不同组间白细胞计数。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成正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可作为患者病情观测和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护理措施,本人以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81例为对象实施相应护理,保证了疗效。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对颅脑损伤病人瞳孔观察技术及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一种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Sprague Dawley,SD)60只,水迷宫筛取48只纳入实验,随机分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和模型组。模型制备采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lectric Cortical Contusion Impactor,eCCI)打击,配合水迷宫筛选确定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识障碍大鼠。观测大鼠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血清中MMP-2、MMP-9、SOD、MDA含量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生命体征稳定、各行为学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血清中MMP-2、MMP-9、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SOD明显下降(P<0.01)。结论 本模型制备策略能够较好模拟颅脑损伤后的认知障碍,同时稳定性、重复性好、评价客观,又易操作掌握,可供同类研究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