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了新型的空气绝热指数测定装置,本文就如何确定空气绝热指数分别从闭口体系和开口体系作了理论计算,使计算结果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2.
空气绝热指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空气绝热指数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雷标 《河南科学》2012,30(8):1017-1019
提出一种通过测量绝热放气过程中不同阶段压力来推算理想气体绝热指数的简易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空气的绝热指数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测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空气绝热指数γ是工程热力学中的关键参数,采用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绝热指数普遍存在测量准确度低的缺点,因此需要对实验准确性进行改进。针对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探讨了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原因,讨论了是否加装绝热装置和添加干燥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改进后实验结果表明,加装绝热装置和添加干燥剂可将实验测量误差从12.9%降低至在5.7%,提高了空气绝热指数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高效地计算多列往复式压缩机热力参数,开发了基于MATLAB的多列往复式压缩机热力参数计算程序.以6M25A压缩机为例开展了热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厂家提供的热力参数相吻合.基于论文设计的热力计算程序,开展了压缩比、绝热指数对压缩机相对指示功损失的影响规律研究,获取了相对指示功损失随压缩比、绝热指数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相对指示功损失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绝热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压缩比是影响压缩机相对指示功损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驻波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量原理 ,测得常温状态下空气的绝热指数 ,该方法有别于传统测量方法 ,使用仪器简单 ,误差小 ,适用于任何气体 .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对被抽气体为混合气体,在Laval喷射管的扩压段存在激波、蒸汽或气体的绝热指数随温度、压强或干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蒸汽喷射泵系统运行参数进行校核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索科洛夫提出的气体动力函数法是喷射器经典的设计方法,但是其基于理想气体的假设使得该方法应用于高压的真实气体时误差较大。运用气体热力学方法,从焓和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入手,引入真实气体等熵温度绝热指数和等熵容积绝热指数,结合能量方程,推导出基于真实气体的气体动力学函数理论式。在此基础上,依据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基于真实气体的气体喷射器与气力输送喷射器的基本方程。与索科洛夫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压工况下,基于真实气体的修正方法与索科洛夫设计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说明修正的设计方法覆盖了索科洛夫设计方法;但在高压工况下,两种设计方法的结果差异明显。基于真实气体的修正弥补了索科洛夫设计方法的局限,可适用于全压范围的喷射器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理论优化研究中指定膨胀部件等熵效率为定值这一分析方法的不足,研究了不同压比和绝热指数对径流式单级汽轮机结构尺寸和等熵效率的影响,为基于该类膨胀部件的ORC理论优化研究提供膨胀部件等熵效率的取值依据.结果表明:汽轮机制造条件限制了高绝热指数的工质实现高压比的循环工况;A类情形(绝热指数1.1~1.5)下,汽轮机无量纲结构尺寸大体相同,等熵效率变化规律相似;B类情形(绝热指数1.6~2.3)下,汽轮机无量纲结构尺寸和等熵效率均随绝热指数的变化而明显变化;间隙损失是影响A类情形下汽轮机等熵效率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更高的二次流损失和间隙损失是造成B类情形汽轮机等熵效率低于A类情形的主要原因;各个工质工况间汽轮机等熵效率值的差别最大可达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碳氢燃料燃烧热效应的化学平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化学平衡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燃料燃烧热效应的新方法。以甲烷(CH4)为例求解了其在不同空燃比和反应温度条件下的产物组分及浓度。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在较完整反应式的基础上,得到了CH4的反应热与反应温度和计量空气系数的关系,从而揭示了CH4环保、经济的燃烧条件是反应温度低于2400K,且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对压缩天然气的燃烧计算和模拟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燃烧计算和模拟中,采用化学平衡分析热效应处理方法比低热值定等处理方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绝热、多方过程和卡诺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量子绝热过程中粒子在各个能级上分布的概率不变这一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大量粒子经历量子绝热过程后在宏观上的表现及宏观系统在可逆绝热过程中其微观表现特点,证明了对近独立粒子系统,微观粒子经历量子绝热过程时宏观上表现为可逆绝热过程,而宏观可逆绝热过程在微观上表现为每个粒子经历量子绝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测出的边界条件对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用试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而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根据“剩余熵函数法”确定实际气体绝热压缩过程指数及压缩终温的计算方法,列有计算流程图及算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室容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液态空气储能和液态CO2储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及研究。针对这两大储能系统,借助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热力学物理模型,并借助?分析对两大储能系统进行热力学和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压缩机及蓄热蓄冷装置上,分别占比45.02%、37.61%。液态CO2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低温膨胀机、压缩机及蓄冷蓄热装置上,分别占比26.99%、23.88%、30.41%。从电-电转化效率方面:在绝热条件下,两大储能系统由于在充放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电-电转化效率都低于55%,相比液态空气储能,液态CO2储能效率高。从系统成熟度方面:液态空气储能已得到工程应用,而液态CO2储能还处于研究阶段,未得到工程化应用。从投资成本方面;液态CO2储能单位千瓦投资成本高于液态空气储能约40%。  相似文献   

16.
电液效应是新崛超的一门科学技术,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经济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对冲击波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冲击波产生的过程可以近似看成为热力学中的绝热过程及瞬间释放的巨大电能,是形成冲击波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给多方过程以恰当的定义,并对理想气体多方过程作详尽的探讨,为研究实际气体的实际过程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切向入口压力与冷气流率两个特定因素对涡流管制冷性能的重要影响,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涡流管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随此二者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给出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当冷气流率不变时,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都随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绝热效率几乎不受入口压力的影响;在入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都随冷气流率的增大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某一冷气流率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最大,但是最大值所对应的冷气流率值却完全不同;对于本实验所用的涡流管,给出的经验方程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