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希、京希—伊尔曼得金矿床的矿化类型。方法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与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结果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以H2O为主,普遍含CO2和CH4;气相中以CO2和CH4为主,含较高的SO2和N2;一些样品中含C2H4,C6H6,C4H6等有机化合物;其均一温度为90~275℃,成矿流体盐度为0%~3.7%。结论阿希、京希—伊尔曼得金矿床属于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发生了次生石英岩型矿化,生成次生石英岩(化)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2.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成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熟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伊犁阿希金矿产于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深部火山热液承继性自多次复活的环型断裂上升,通过降压-沸腾-爆破-角砾岩化,形成以角砾胶结型矿石为主的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矿床规模大,品位高,矿化集中,属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二道沟金矿床矿物学的详细研究和对比,表明该矿床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和低温热液蚀变十分发育;与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热液金矿的矿物组合十分相似;其应属于与流纹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大水式金矿含金硅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式金矿是一个新类型金矿,其容矿主岩为一套热液硅质岩。硅质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空间配置等与典型热泉体系沉积物架构相似,硅质岩化学组成与广东长坑硅化岩、腾冲热海硅质岩、美国卡林型金矿含矿似碧玉岩以及海底热泉硅质岩相近,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曲线、硅氧同位素组成等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金矿类型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列中的一个新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6.
阿希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地区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以阿希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铁矿的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希金矿床的黄铁矿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4个世代,分别是中粗粒压碎状黄铁矿(PyⅠ)、中细粒自形黄铁矿(PyⅡ)、中粗粒锯齿状黄铁矿(PyⅢ)和细粒黄铁矿(PyⅣ);该矿床黄铁矿具富As,Sb和Ni,贫Te和Se的特点,Co与Ni的质量分数之比即w(Co)/w(Ni)绝大多数小于1,反映出矿床的成矿温度较低;黄铁矿中As,Sb,Co和Ni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Au和Ag在PyⅡ中多以银金矿包裹体的形式存在,PyⅢ中则多以自然金和自然银的形式存在;Pb,Cu和Zn则多以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推测PyⅠ可能形成于早期火山热液与大气降水流体叠加改造的热液环境,而PyⅡ和PyⅢ形成于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热液环境。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觉罗塔格成对金矿带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研究总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金矿的基本特征和各类型金矿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该区的中深成热液金矿(包括韧性剪切带型无岩浆热液型)和浅成热液金矿分带相邻产出;前者受康古尔-黄山缝合线为主体的推覆隆起带控制,后者受堆覆带后侧的石英滩-雅满苏同碰撞伸展带(喜马拉雅型伸展带)控制;成矿时代相互对应,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期(295 ̄244Ma)。将这样的两个矿带统称为成对金矿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小金山金矿赋存在中元古代黑龙江岩群联营岩组背形构造核部,矿体呈北西向等距分布,且受后期剪滑剪切作用形成的破碎带控制.矿体矿化集中,赋存深度较浅,其矿石矿物和金矿物特征由地表向地下逐渐改变并具有明显的氧化富集趋势,拥有裂隙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胶东脉型金矿成矿深度与矿体延深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体与岩浆成矿热液有关的,产于矿脉中的金矿体,称脉型金矿。本文以成矿深度作为脉型金矿的分类依据,胶东地区可分为中深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从成矿深度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的理论值主要为2.46-3.8km,浅成的0.22-2.49km。从矿体延深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的延深理论值主要为0.402-1.002km浅成的0.164-0.558km。  相似文献   

10.
耿庄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耿庄金矿床成因,开展金矿物特征系统观察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金矿物成分,计算金的成色.发现金矿物种类主要以银金矿为主,有少量自然金;金矿物成色508~896,平均673.观测金矿物的形状和大小发现,耿庄金矿物以角粒状等不规则形状为主,中粒金、细粒金较多.主要赋存在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裂隙、晶隙中.结合产出特点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讨论了耿庄金矿物的形成条件及矿床成因意义.认为耿庄金矿矿床成矿期长,成矿阶段多,经历了中温-中低温成矿阶段,但以低温为主;形成作用为浅成-超浅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1.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这对研究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天山西段位于哈萨克斯坦 -伊犁板块的东南部边缘 ,包括伊犁石炭纪裂谷、那拉提地块、哈尔克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主要已知矿床 (点 )按其容矿围岩可分为镁铁 -超镁铁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陆相沉积岩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区内以找金矿主 ,兼顾铜镍矿等。金矿以穆龙套型和火山岩型金矿为主 ,同时注意卡林型和中 -酸性侵入岩内外接触带型 ;铜矿以镁铁 -超镁铁岩型和火山岩型为主。地质与成矿条件与中亚成矿域具有可比性 ,因此 ,新疆西天山西段金铜成矿带应为中亚成矿域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4.
乐家湾锑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家湾锑太和是粤北锑矿带上的典型矿床。围岩蚀变具有很好的分带性,从矿体向围岩依次为锑矿化带、硅化蚀变带和黄铁矿化蚀变带,蚀变前后每100cm^3中的组分置换可达203.38g。通过成矿作用过程、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的研究分析,作者认为乐家湾锑矿床属层控-低温热液叠加成因。  相似文献   

15.
照壁山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地区的红柳河构造带中,为产于华力西早期的照壁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浅成、中低温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期为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6.
高松山金矿床是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沙阿其河断裂及其伴生的NWW、NEE、近EW向次级断裂构造是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区内金矿的产出。在构造控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对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热液蚀变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其矿化机理,为研究区今后的进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和碳酸盐化,并划分出了3个阶段的黄铁矿化和毒砂化,以及两个阶段的硅化和碳酸盐化.矿床发育有5种主要的蚀变组合类型.同时,研究区域内蚀变岩中As含量与金矿化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可作为金矿勘探的近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8.
淋湘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第Ⅱ、第Ⅲ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第Ⅱ~Ⅲ阶段石英包体中N2含量大于21μg/g,而第Ⅳ阶段矿物中的N2含量均小于1μg/g,说明成矿流体中的N2含量减少对金矿化不利;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水相当;矿石的硫同位素早期为18.21‰,中晚期为17.83‰~14.01‰;铅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特征;不同矿化程度的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随着矿化增强其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金属元素和硫主要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新疆西天山西段靠近与哈萨克斯坦接界地区发现了一些金矿找矿新线索。值得特别关注的有两种矿化类型 ,有可能成为大型金矿 :即变质碳质碎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本区首次发现了一套黑色碳质片岩和石墨片岩 ,其中发育有黄铁矿 -石英细脉 ,含金量达 9×1 0 - 6 ,与产于乌孜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型金矿地质情况相似。还发现了铜 -金高含量矿化 ,即水磨沟铜金矿 ,该矿床产于一套蚀变的中 -基性火山碎屑岩中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的断裂中 ,矿石由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石英、绿泥石组成 ,具角砾状构造 ,平均铜含量 6.1 % ,金含量 3 .8× 1 0 - 6 。分析了本区金矿成矿的地质特征 ,指出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集中于分割本区三个地体的两条大断裂附近的韧性剪切带中 ,绿片岩相的变质条件和花岗岩浆活动对金矿的富集有促进作用。这些新发现表明 ,新疆天山西段的地质条件与金矿化特征与其西部邻国地区相似 ,中亚巨型成矿带可能已东延进中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