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 2 0 0 0年对历山保护区金周鸟的营巢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主要内容为 :营巢地环境 ;营巢及繁殖习性 ;食性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方池内 ,采用多种饲料对黄颡鱼进行小规模饲养 ,对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等进行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催情试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 ,食谱广泛。人工条件下 ,黄颡鱼的繁殖习性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红尾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校园及其附近红尾伯劳Lanius oristatus isabellin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文章概括了红尾伯劳在兰州的繁殖期、占区、筑巢、巢材及量度,产卵、孵化、育雏和食性分析,最后论证了红尾伯劳为益鸟,应予以保护。红尾伯劳(Lanius oristatus isabellinus)的繁殖生态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除钱燕文、郑作新在1960年和郑光美在1973年有过报道外,至目前甚少。1983年5月、1984年4月初我们先后在西北师院生物园内,发现两对红尾伯劳营巢繁殖,并为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1985年5月又对甘肃省党校校内一巢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补充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泥方池内,采用多 饲料对黄颡鱼进行小规模饲养,对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等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催情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食谱广泛,人工条件下,黄颡鱼的繁殖习性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S—文提出对淡水产的中华米虾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繁殖及海水驯化等方面的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于1988—1989年在洞头沿海进行了羊栖菜人工栽培技术的探索性试验,经过2个栽培周期的培养,初步了解了羊栖菜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洞头沿海的生长、繁殖规律。并总结出了羊栖菜人工栽培技术的要点,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全、花期限长和易繁殖的特点,每当百花凋零时,杜鹃花却迎春吐艳,国内外普遍栽培,近年我国北方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一、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8.
伊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名贵稀有中药材之一,用种子繁殖约需5—6年,用鳞茎繁殖,系数也只有1.5—1.6。为加速伊贝母的繁殖,贾廷耀、郝玉蓉等已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了再生植株,但体细胞胚形成的研究在国内外至今尚未见  相似文献   

9.
鳜鱼,俗称桂鱼,是野生淡水名贵鱼类之一。随着天然资源的枯竭,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鳜鱼的生活习性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铒料,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喜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常潜伏于湖泊、河沟等浅水区水底石穴或草从中。人工饲养可驯化喂一些死鱼虾。鳜鱼生长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翌年达500克左右,第三年长到1—1.5千克。2—3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  相似文献   

10.
前言鹪鹩是森林益鸟,是世界广布种,其亚种约有40多个,在国内仅有7个亚种。亚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羽色、翼的大小、习性和生境分布等。本亚种的地理分布区在我国东北、朝鲜和苏联部分地区──乌苏里边区、黑龙江地区、外具加尔区和库页岛。它的生态学在国内外至今还很少有人了解,在“苏联鸟类志”中说对它的生态习性没有研究,在“乌苏里边区鸟类”一书中仅指出它在锡赫特山高山带繁殖和在泰加林中发现过巢,但缺具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丛璐璐 《科技资讯》2010,(6):140-140,142
鸿雁(Anser cygruoles)是湿地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由濒危级调整为易危级。鸿雁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有分布,世界范围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由于近几年气候暖干化的影响,加上人类的干扰使鸿雁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适宜生境锐减,繁殖种群数量数量下降。20世纪,国内外学者对鸿雁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分布、生物学特征的简单描述上。直到近十年,相关研究工作者才渐渐展开对鸿雁生理解剖、疾病、生态习性及保护对策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为有效保护鸿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脚三趾鹑,是我国一种稀有的候鸟。夏季在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繁殖;秋季迁飞华南越冬。它形似鹌鹑而较小,(体长15—18厘米)头顶黑褐色,颊黄色,背部羽毛主要为黑、赭、灰三色相杂。翼羽淡黄,缀有黑点,胸部淡红,腹部白色。因其脚为黄色并缺后趾,故得名黄脚三趾鹑。这种鸟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繁殖习性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螃蟹档案     
名称:"河蟹"通称"螃蟹",也称"毛蟹"、"绒螯蟹"。科名:方蟹科纲名:甲壳纲体貌:头胸甲方圆形,一般长达6—7厘米以上,褐绿色。螯足强大,密生绒毛;步足长而侧扁。习性:穴居江河湖荡的泥岸内。秋末冬初成熟个体迁移到浅海中交配繁殖。卵于翌年3—5月孵化。蟹苗从海中迁入淡水,发育而成幼蟹。  相似文献   

14.
蝰蛇泰国亚种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是福建南部为数较多的一种剧毒蛇,在我国仅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和广西。对于此蛇的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习性,国外并无专门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作者自1976年至1980年对福建南部蝰蛇的繁殖习性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工作系采用野外定点观察和蛇园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在野外极少观察到与繁殖有关的现象,故以蛇园内观察为主。先后对泉州、惠安的4个点进行8次实地观察,每次时间7  相似文献   

15.
王录娟 《石河子科技》2010,(6):33-33,41
通过引种栽培试验,掌握了盘叶忍冬的物侯期与生长、生态习性,分析了其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总结介绍了繁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虎纹捕鸟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虎纹捕鸟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捕食行为和食谱,以及生长特点和繁殖习性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鹛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以期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鸟类资源以及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花背蟾蜍,俗称癞哈蟆,在兰州地区分布很广,数量多。雌雄异色,雌蟾蜍体色艳丽,体背呈黄绿色,有红褐色斑纹。雄体体背呈橄榄绿色,有许多桔红色疣粒。雌体比雄体大,故非常容易区分。花背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绝大多数为农业害虫,如小地老虎,粘虫,蝼蛄和大叶蝉等。对农作物起保护作用。鉴于对花背蟾蜍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于1980年3月—7月,对它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它的繁殖规律,现报告如下: 我们选择了一片面积约为500×4m~2水塘为基点进行实际观察。水塘深度4—34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 ,观察RCS大鼠的生长繁殖能力。方法 选RCS大鼠 70— 80日龄 4 6只 (雌、雄各半 ) ,分为两组 ,进行交配繁殖 ,并统计其生产繁殖性能。结果 两组RCS大鼠平均窝产仔数为 7 9只 ,离乳时第 2组比第 1组仔鼠死亡率低 10 3%。结论 为该模型大鼠广泛应用于眼科研究提供了可信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新发现遗鸥繁殖群,让述了遗欧的繁殖地生境,繁殖习性,食性, 物群 落结构等内容;讨论了遗鸥对繁殖地选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